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何有人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存不同意见?
为何有人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存不同意见? 核心提示:根据目前见到的材料,笔者判断:9月11日晚的这次会议,即举行授衔、授勋仪式前的半个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dz等10人元帅军衔。大致可以判定,在这两
为何有人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存不同意见?

核心提示:根据目前见到的材料,笔者判断:9月11日晚的这次会议,即举行授衔、授勋仪式前的半个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dz等10人元帅军衔。大致可以判定,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央决定dp不授元帅军衔。同时,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也出现了不同意见。因此,才有了ze9月11日主张陈毅还是授衔的电话。也就是说到9月中旬10个元帅才最后确定下来。 陈毅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人数到最后一刻才敲定共和国十大元帅授衔内幕1955年初军委座谈会提出授予中央军委委员元帅军衔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按照这一规定,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md,完全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但md自己放弃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除了后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dz等10人,如果授予ze、lq、dp,包括授予粟裕等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亦符合基本规定。 >就首次授衔这一历史事件而言,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它框定了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范围。l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开了两天,具体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人选进行研究。会议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ph主持。经过充分研究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元帅军衔又分为两级:大元帅和元帅。16日,ph、罗荣桓联名将所提名单和意见报告md。 >1954年9月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md,委员有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dp、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等11人,未设副主席职务。按照军委座谈会确定的原则,lq、ze、粟裕不是军委委员,当然也就不在元帅人选之列。因此,彭、罗提交的报告中,lq、ze、粟裕没有被纳入元帅的初步名单中,而dp名列其中。 >虽然在报告中没有明确大元帅军衔是授予军委主席md,但这应是无悬念的。因此,md不要大元帅军衔,最早也应是在1955年1月中旬之后的事。这里有个问题:md表示不要大元帅军衔,和lq、ze、dp表示不要评元帅军衔(如果有关回忆准确的话),也不应在同一时间。因为开始要授予md大元帅军衔、授予dp元帅军衔是明确的,而在最初的方案中就没有考虑授予刘、周、粟以元帅军衔。同样的道理,lq、ze、dp也不会在同一时间表示不参加元帅军衔的评定。 >总之,虽然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评定元帅军衔过程中,人们会提出授予lq、ze、粟裕等元帅军衔的议论,甚至在提交元帅名单到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审议时,与会者也有可能提出这种看法,但我们没有看到中共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在研究元帅人选时做出过授予他们元帅军衔的初步决定,也没有见到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有过这方面的提议。1955年初军委座谈会提出的大原则被中共中央采纳后,直到9月授衔时也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微调。 元帅人数几乎到最后一刻才敲定 >从中央军委座谈会到正式授衔不到一年的时间,元帅人数不是增,而是减的问题。按照中央军委座谈会的意见,元帅本应是11人,到正式授衔前半个月,11个元帅变成了10个元帅,dp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如果没有ze的坚持,则共和国元帅就不是10个元帅,而是9个元帅了。 >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授衔准备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能够按计划在1955年10月1日国庆节前举行授衔、授勋典礼。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洽局会议批准军委提出的授衔名单。因此,ph要罗荣桓、宋任穷等代为起草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呈请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函稿。9月3日,罗荣桓等将起草的函稿呈ze并lq审查修改,并提出由国务院秘书处转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罗荣桓等在该函稿中明确提到:“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dp、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这一文件告诉我们,直到9月3日还是准备授予11位元帅,dp还在元帅名单之中。但此后不久,元帅名单又有了新变化。 >在决定实行军衔制时,中共中央决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队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授予现役军衔,考虑到历史情况和现实需要有的人可以授予预备役军衔。陈毅和dp,除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与军事工作直接有关外,主要还是从事政府和党务工作。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dp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军队中都没有其他职务。按照这一原则,既可以给他们授军衔也可以不授。 >9月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有关授予元帅军衔问题。9月11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授予元帅军衔问题。因ze在北戴河,9月9日和11日的这两次书记处会议,他都没有参加。9月11日ze打电话给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谈了自己的意见,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ze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原也有元帅军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根据目前见到的材料,笔者判断:9月11日晚的这次会议,即举行授衔、授勋仪式前的半个月,中央才最后敲定授予dz等10人元帅军衔。大致可以判定,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央决定dp不授元帅军衔。同时,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也出现了不同意见。因此,才有了ze9月11日主张陈毅还是授衔的电话。也就是说到9月中旬10个元帅才最后确定下来。 9月16日,国务院第十八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授予解放军有功人员勋章的第一批名单等问题时,主持会议的陈云解释说:有些同志曾长期在解放军中服役,现在转业了,没有授予军衔。授元帅的同志定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dp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对建军和指挥作战都是有功的,也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考虑可以授予,但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中央秘书长,搞个元帅不好,他自己也认为还是不授予好。md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授大元帅衔,但经中央和md本人考虑,还是不授了,将来需要,什么时候授都可以。同一天,国务院总理ze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授予dz等10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审议了ze的建议,决定授予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同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md,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发布授衔命令。9月27日,在中南海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典礼,dz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刘伯承、bl因有病未出席授衔、授勋典礼。
很赞哦!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