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5000年历史顺序时间表 青朝几年历史

火烧 2022-04-17 04:00:41 1072
青朝几年历史 一、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267年的历史。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

青朝几年历史  

一、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267年的历史。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政策、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二、清朝多少年历史,一共有多少年历史,存在多少年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时期。

三、清朝存在多少年

296年。

历史简单说就是四个字:“兴盛衰亡”。清朝十二朝怎么分?我们习惯上就把它分四段,第一段清朝兴的历史,我个人算法就是三朝,天命、天聪、顺治,简称天天顺。

第二段是强盛,康熙、雍正、乾隆,第三段是衰,大体上也三朝,嘉庆、道光、咸丰,第四段是亡:同治、光绪、宣统。 这样清朝296年历史分作四段就好记了。

入关前期,开创基业,改革兴旺 给清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画像,就两个字“开创”。 努尔哈赤当年在辽东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市的一个村子兴起,这个村子多大?全村的人用一口水井,就建在一个山上,这个山很奇怪,平地起的山,离地面大约有十米高,好像一个馒头切的,突然就起来了,顶是平的,上面修了围墙。

围墙很简单,垒上石头铺上木头,再就是土。有多少人起兵啊?有人说有百人,我算了一下不到百人,大约四五十个人。

然后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顺者折服,逆者逃离。最后建立了一个大清王朝,这个基业是从努尔哈赤开始的。

努尔哈赤创下基业的时候很悲苦,一生戎马生涯,44年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有一个广东人叫袁崇焕,那时候叫南蛮子,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二年,袁崇焕才出生。

有人说袁崇焕南征北战,是优秀军人、统帅,其实只是进士出身,当过知县。一种说法是他把努尔哈赤打伤了,一种说法是没打伤,我看还是打伤了,清史怎么不记载,能记载吗?袁崇焕把老祖宗打伤了,不能记载。

嘉庆皇帝是雷劈死的,能记吗?有这事也不能记。所以袁崇焕是努尔哈赤的克星。

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按照贝勒排行是第四大贝勒。给皇太极画像就两个字“改革”,革除努尔哈赤的弊病,把父亲的基业往前推进。

举一个例子。努尔哈赤怀疑有好多的知识分子暗通明朝,下令杀,见一个杀一个,其中三百人逃到山顶,事情过了之后,人们也出来了,杀就没杀,分到贝勒家做奴仆,这些人死后,他的妻和女继续做这个贝勒家的妾或者是女奴。

皇太极就做了一个改革,给这些人考试,考试及格了免除奴仆的身份,给她一个自由的身份,这些人很高兴。考完了以后身份就解放了,历史记载了四个字”民间大悦”,后来又考试了,选择出来十几个举人,就是清朝文官的基础。

如果没有第二代皇太极的改革,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后来的清朝的崛起、迁都北京统一中原大概是没有可能。 顺治6岁就做了皇帝,继承了皇位,在位18年,24岁死的。

周岁23岁,跟现在大学毕业的年龄差不多。给顺治画像怎么画?两个字“任性”。

有人给顺治画像说“痴情”。我想痴情有一定道理,他是任性嘛。

举例说:第一个例子,多尔衮死了,顺治对多尔衮先发布告示,宣读他的罪状,然后从庙里头把牌位撤出来,最大的举动就是把多尔衮的坟墓给挖了,尸体拿出来,鞭尸、焚尸。 顺治作为皇帝有一点任性。

多尔衮要活着也要说,没有我多尔衮你能做皇帝吗?没有我多尔衮你能入关吗?没有多尔衮你能坐在金銮殿的宝座上吗?多尔衮在清军入关的时候有很大的功绩,顺治处理多尔衮的事情意气用事,感情用事,过于任性,没有客观对待。 第二个例子,顺治的董鄂妃死了,顺治悲痛得死去活来,不吃饭,不睡觉,剃了发要出家当和尚,这成何体统,你是大清朝的皇帝,你出了家这个事情怎么交代?这就是任性,忘记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你身负着国家和社稷的责任,所以给顺治画像就是“任性”。

“康雍乾”把清朝推向繁盛的高潮 顺治死了以后就是康熙,康熙8岁继位,做了61年皇帝,活到69岁。给康熙画像怎么画像,我说康熙有很多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是“学习”。

康熙回家跟他妈妈说话是蒙古语,回宫廷里头是说满语,跟八旗的大臣内务府大臣商量事情,奏折一律是满语、满文,对汉族大臣说汉语,对进士、大学士用四书五经跟他们讨论问题。 这是中学,还有西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都学。

现在故宫里头有康熙用的计算机,手摇的,现在摇转的话还能用。故宫还有当年康熙做几何题的草稿纸,用过的三角尺。

康熙可以说是中西兼读。他一天至少写一千个汉字。

除了发高烧生病动不了之外,一年365天不间断,过年也不间断,一直到了晚年中风,右手不能写字的时候,他用左手批奏折,用左手写字。 到木兰围场,下江南,坐轿子也好、坐船也好,手不停。

他不仅是自己学习,他对子女也这样严格要求,他要求儿子们大约早上4点钟就要起床,起床到书房念书,五六岁的小孩,老师画出一段要念,《论语》、《四书》,必须念一百遍,念完之后还要背,会背也不行还要念。 然后老师要考,老师拿着书,皇子背,康熙下朝之后去检查,康熙说背哪一段,就背哪一段,所以康熙35个儿子没有一个纨绔子弟,没有一个不学无术者。

我想啊,清朝的皇子教育应当说在中国从秦始皇以来是最严格的,最好的。我们看看顺治的字,康熙的字,雍正的字,一直到光绪,每一个人的字都写得很好。

可以说,康熙、雍正、乾隆的字比我们今天好多书法家写得还好。 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喝了雍正送的人参汤死的?清史界的专家不这么认为。

因为雍正当。

四、清朝有多少年

自大清建立至灭亡共276年,其中在关外18年,入关后258年。

1636年5 月15日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月17日),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金,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西)。史称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称盛京。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 (据高宗说,大清即大东之义。五色主五方,东方为青色;后人解说,以为明为五行之“火”,故青加“水”以克之),改女真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同年十月,迁都北京。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宣统四年(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五、清朝末年的历史

左宗棠(1812~1885) 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

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

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5000年历史顺序时间表 青朝几年历史

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1862年(同治元年 ) ,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

论功 ,封一等恪靖伯 。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又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又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力表异议 ,指出西北自撤 藩 篱 ,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 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

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 1 月占和阗( 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 。

1879 年中俄 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 6月,奉召入京 ,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

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 年病故于福州 。

著有《 楚军营制 》(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

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在和太平军。

六、谁告诉我青朝有几位皇帝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七、清朝是哪一年

1636年5 月15日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月17日),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金,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西)。

史称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

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称盛京。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 (据高宗说,大清即大东之义。

五色主五方,东方为青色;后人解说,以为明为五行之“火”,故青加“水”以克之),改女真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

同年十月,迁都北京。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宣统四年(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