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中秦王墓 关中形胜难再:前秦、后秦与西秦前赴后继,而亡国破家相随

火烧 2021-06-30 01:11:54 1065
关中形胜难再:前秦、后秦与西秦前赴后继,而亡国破家相随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关中秦王墓 关中形胜难再:前秦、后秦与西秦前赴后继,而亡国破家相随

关中形胜难再:前秦、后秦与西秦前赴后继,而亡国破家相随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往往不能兼得。 如果你是乱世里的一枚诸侯,你会首选哪个? 最好选择地利,因为天时多变、人心难测,唯有亿万年造就的山川形势是最难改变的。 所以,占得地利就能长久地锁定优势,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等待天时、争取人心。 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之地并不最丰饶、关中之人并不最繁盛,而关中形胜却是最地利。 十六国时期,在关中之地建国的有两个,分别是前秦和后秦;在地接关中的秦故地建国的有一个,即西秦。 但是,无论是据于故秦的西秦,还是坐拥关中的前秦和后秦,都没有实现「 ”得关中者得天下”,而是前赴后继地亡国破家相随属。 1.彪悍一时的前秦:苻坚与王猛的主雄臣强 前秦是氐族人苻洪,趁后赵内乱,于公元350年建立的。 但是,苻洪刚自立便遭人毒杀,所以前秦立国不易,初期只能夹缝求生。 其子苻健先是投晋再是叛晋,于公元352年正式称帝。 而两年后,便招来了桓温北伐,晋军从襄阳入武关,打到了灞上。 因桓温犹豫、未下长安,所以前秦坚壁清野、以逸待劳,顶住了晋军北伐。 自苻健后,前秦才算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苻健之子苻生无道,在前秦死命折腾了两年。 公元357年,苻健的侄子苻坚杀苻生、代为前秦皇帝。 至此,前秦才开始进入彪悍生长模式,一直持续到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这主要得益于两个英雄,一个是秦主苻坚,一个是汉臣王猛。 苻坚继位之时,关中地区胡戎杂居、相互攻杀,一片乱局。 所以,惩豪强、整吏治,苻坚以雷霆手段整顿了前秦乱局。 面对生民多艰的残破局面,苻坚实行休养生息之策。 自公元358年至公元365年,前秦基本上没有动过大的干戈,民生和国力都有了极大的恢复。 苻坚重用汉臣,也更重视儒学。 在他的主导下,中央建立了太学、地方建立了学校,文治之风盛行。 而苻坚最大的功绩就是重用汉人王猛,这是一个使前秦横扫中原的狠角色。 王猛,就是成就前秦武功的第二个英雄。 王猛 王猛为人刚烈,做人做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 初为始平县令,刚刚到任就雷霆一击、杀了作恶的地方奸吏。 面对氐族豪贵,王猛从不识别大体地委曲求全,而从来都是正面硬怼。 为京兆尹之时,不仅将皇太后的弟弟「 ”陈尸于市”,而且杀了二十多个不法的氐族权贵。 而对于王猛的杀伐决断,苻坚的作用就是支持、支持、支持,杀奸吏赦免、怼豪贵撑腰、斩皇亲不问、诛权贵点赞。 正是苻坚的这种信任和支持,王猛才能一展才华,使前秦有了征伐天下的国力资本。 自公元366年至公元376年,前秦用了十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号称天下十分、秦居其七。 公元366年,王猛南扫荆州、西靖凉州、内平诸乱。 公元369年,王猛举兵助燕,杀退二次北伐的桓温。 公元370年,王猛率军击败南燕三十万大军,吞并南燕。 公元371年,前秦出兵攻灭仇池杨氏、收藩前凉、扫荡陇西。 公元374年,苻坚派邓羌入蜀平叛,巩固了益州蜀地。 公元375年,王猛虽然去世,但前秦仍旧延续着彪悍生长模式。 公元376年,灭前凉张氏,再北伐灭代,正式统一了北方。 但是,前秦的彪悍生长,终结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不仅让前秦损兵折将,而且让前秦的内部矛盾彻底暴露。 胡戎杂居的北方大地再次陷于分裂。 2.后秦和西秦:都是因为有雄主、有武功 前秦淝水战败之时,羌族人姚苌,趁关中空虚,正式叛秦,建立后秦。 公元385年,姚苌擒杀前秦皇帝苻坚,次年正式称帝、定都长安。 公元393年之后,姚苌之子姚兴继位,后秦得以尽显武功:平定关中、略地河东、兵进洛阳,势力拓展到淮河、汉水流域。 可以说,后秦基本上继承了前秦的大部势力,立足关中、雄踞洛阳,虎视中原。 但是,后秦内部叛乱不断,所以无力续写前秦辉煌。 公元416年8月,刘裕兴师北伐,灭掉了后秦。 前秦淝水战败之时,鲜卑人乞伏国仁,也在陇西叛乱,并于公元385年建立西秦政权,先后在勇士城(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定都。 西秦的势力范围,主要是甘肃西南部地区,地处偏僻、土地狭小,所以作为不大。 公元400年,西秦为后秦所灭,乞伏国仁之弟乞伏干归举国投降后秦姚兴。 公元409年,趁后秦衰落,乞伏干归复国西秦,后于公元431年为夏主赫连勃勃所灭。 后秦和西秦,继承了胡人的一贯作风,就是很能打。 羌族人的后秦,首创者姚苌擒杀了前秦国主苻坚;继任者姚兴扫荡了氐族在关中的全部势力。 姚兴与僧人 同时趁后燕、西燕相争,攻占了西燕的河东之地。 再趁东晋内乱,攻陷洛阳,占据了荥阳、成皋一线的中原要地。 后又出兵陇西,攻灭西秦、后凉,威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河西重地武威。 但是,姚兴后期,朝廷内乱;姚兴死后,姚泓懦弱,羌人雄风也就不再了。 鲜卑人的西秦,虽然地处偏僻,但其建国历程也是腥风血雨,所以也武功有为。 继任国主乞伏干归,击杀仇池王杨定,击败吕光等诸凉势力,鏖战吐谷浑部,西秦雄起一时。 乞伏干归 但是,西秦毕竟无法与据有关中的后秦匹敌,故于公元400年,举国降姚。 投降后秦之后,西秦的鲜卑骑兵,成为后秦征伐陇西、平定凉州的重要力量,西秦武功仍旧独步陇西。 公元409年,趁后秦内乱,西秦复国,乞伏干归率部攻占了后秦的略阳、南安和陇西等郡,并开始将势力向凉州拓展,试图占据河西之地。 但是,胡族政权的最大弊端暴露了出来。 后秦内乱、西秦得以复国;而复国且虎视河西的西秦,也遭内乱。 乞伏公府杀乞伏干归及其十余个儿子。 乞伏炽磐、乞伏智达、乞伏木奕,再杀乞伏公府及其四个儿子。 乞伏炽磐是乞伏干归之子,比较有作为,是个叱吒风云的人物,先后打败吐谷浑、乙弗部,并攻灭了后凉,让西秦雄风再现了一回。 乞伏干归和乞伏炽磐,是一对英雄父子,但富不过三代,到了下一任国主,鲜卑西秦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3.胡族政权的宿命与关中形胜不再 自周代以来,便形成了以西控东的战略格局。 周王室坐拥关中,就可虎啸中原;秦战国坐拥关中,就可虎视六国;刘邦坐拥关中,就可争霸天下;景帝占定关中,就可疾平七王之乱。 即便是到了前秦政权,坐拥关中也能雄霸一时的天下。 关中为什么这么重要? 战争是最大的逻辑。 要立国得战争斩棘,要固国得战争威势;要复国更得战争图谋。 所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很重要。 而战争优势,不在于你能打胜多少仗,而在于你能扛得住多少失败。 楚霸王征战一生,从无败绩,但垓下一战、便只能乌江自刎,因为定都彭城、坐拥江东的西楚,扛不住一次失败。 究其原因,很多,但地利非常重要。 关中之地,就有这样的优势。 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关中政权只要守住了这四大秦关就能立于不败,甚至主要是南面的武关和东面的函谷关(后为潼关取代)。 所以,关中政权,能扛得住失败,而且能扛得住很多次失败,东出不利、便退回锁关。 占据地利的关中政权,可以一直活下来,而能活下来就能干很多事,等待天时、争取人心。 前秦的苻坚政权就是这个套路,前秦可以修养生息七八年,其他北方政权没这个机会。 刘邦扣关,是一次偷袭,终结了关中大地的秦帝国。 他不算打进来的。 刘秀入关,算是一次创举,因为是首次从关外打进了关中。 但只能算是趁机,因为此时关中正值乱局。 刘曜入关,攻破长安、终结西晋。 但也不是攻坚,因为西晋定都洛阳,洛阳攻破之后,西晋只是在关中等着被灭。 石勒入关,就直接是带着兵走进来的。 因为前赵皇帝刘曜被擒,前赵太子刘熙弃逃长安,前赵将领要么逃、要么降。 但是,无论怎么说,关中形胜难再,因为秦关漫漫已经挡不住敌人了。 其原因:不是关中形胜变弱,而是关外大地变强。 西周之时,关外之地,就是黄河中下游一带。 西周分封图,核心中原就是诸侯密集的黄河沿岸 战国之时,关外已经北抵辽河、南抵长江、东临大海。 两汉之后,关外之地:中原自若,但河北富饶、江淮富庶。 所以,关外之地的诸侯们,已经可以比关中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粮和更多的钱。 他们有实力探问一声秦关高低,而且这个实力还在与日俱增。 所以,一定会有真正从关外打进关中的牛人和军队。 硬打进关中的,这个头功应该给东晋太尉刘裕。 而打进关中的刘裕,也是艰难险阻重重,借助关中形胜的后秦不是没有机会,但败于内乱。 这是胡族政权的宿命。 前秦,彪悍一时,因为主雄臣强,苻坚和王猛是两位英雄。 但是,内部异族林立,兵未至淝水,而关中的鲜卑乞伏部已经在叛乱,更别说其他异族了。 一旦王猛离世,前秦便再无长策;一旦苻坚授首,氐人便流浪天涯。 后秦和西秦政权,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有雄主在,就可武功独步天下;而无雄主在,就是内部的各种乱战。 姚兴不算强,但也不算弱,他毕竟让后秦强盛了一时,统一了半壁北方天下。 乞伏干归父子,也是英雄,坐拥陇西、威势河西,但西秦虽然占有一秦字,但不能算关中政权。 而一旦雄主不再,坐拥虽然形胜却连年遭战的关中,面对已经日益变强的关外,关中形胜也就只能难再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