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最好的镇 南部县名的历史
南部县名的历史
1.求四川省南部县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
南部县记者站杨泽飞报道 10月17日,南部县县长杨建华告诉记者,中学语文教材《卖油翁》一文中提到了“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尧咨这位当时闻名天下的武状元及其两位文状元兄弟的雕像即将屹立在南部县城的柳林文化广场。
北宋年间,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陈省华(官至尚书)的3个儿子中,分别有两人中了文状元,一人中了武状元,历史上称这三兄弟为“陈氏三状元”。由于当时的新井属保宁府(今阆中)管辖,今天阆中市的三陈街就是以这三兄弟的事迹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也留下了金鱼溪、金玉桥、状元桥、三元街等美名轶事。
据资料记载,封建时期科举制度以来,全国共出了800多名状元,南部县先后就有4人中状元,一个县有这么多状元,在全国罕见。曾有一度时期,省内某大学的教授先后就眉山的“三苏”和南部的“三陈”作了专题研究,发表文章回顾天府的名流文化。
南部人为了纪念这3位名流,民间自发集资先后在其出生地修建了状元祠,在南部县城的嘉陵江边雕塑了三兄弟的纪念像。当时,雕有三状元像的柳林公园是南部县唯一的一个城市公园。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南部县把这个柳林公园作为城市的中心文化公园进行打造,将南部的民间文化汇集于该广场,并常年在那里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该县也将进入该公园的街定名为“文化路”。至此,“陈氏三状元”成为柳林文化公园内最醒目、南部人最骄傲的标志。
然而,随着南部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陈氏三状元”像已影响到城市的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择地重塑。决定一出,引起了南部市民的广泛关注。于是,县委县政府多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以寻找最佳决策方案。通过反复论证,南部县从10多个设计方案中敲定一种,由专业的厂家负责完成制作任务,2005年元旦前夕给状元一个“新家”。
2.南充市南部县南部中学的历史
南部中学的前身最早是“灵云书院”,书院之风盛于宋,北宋初年,南部县就曾产生过“陈氏(尧叟、尧佐、尧咨)三状元”而闻名当时。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堂,清光绪30年(1904年)将灵云书院改制为“南部县公立灵云高等小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又更校名为“南部县高等小学堂”;1924年(民国13年),在“五四”新文化的推动下,中学建立,定名为“南部公立初级中学校”;1933年(民国2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挺进南部县嘉陵江以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民党29军军长田颂尧部盘踞南中校址,负江顽抗,南中停办;1936年(民国25年),南部县府奉民国教育部“增设职业学校”令,将南中改办为“南部县立农业职业学校”;1939年(民国28年),又撤销农业职业学校,恢复原初级中学;1945年(民国34年),南中开始增设高中班;1948年(民国37年),省府批准南中更名为“四川省南部县立中学”,即完全中学校;1949年12月24日,南部解放,随即南部县解放委员会成立,下设的文教组,接管了南中;1950年,南中与县立私立女子中学、县立民宜初级中学合并,定名为“四川省南部县南部中学”;1979年,南中被定为南充地区重点中学;1982年,南中被省府批准为首批扩大的100所重点中学;1995年,通过省重点中学达标验收,被评为优秀级;1998年,南中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原教师进修校职能转移到南部师范学校;2002年2月,南部中学与南部师范合并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定名为“四川省南部中学”,同年底省教厅规定全省重点中学名称一律停止使用,南中经省教厅重新评估被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在南部还是有名的·
3.南部县的文化古迹
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县政府驻地南隆镇。
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居委会70个,总人口132万(2012年数据)。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浅丘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98-826米之间。
名胜古迹有李封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院大佛、报恩寺、升钟湖等。
禹迹山大佛
中国第一立佛禹迹山大佛,刻凿于禹迹山腰,为释迦牟尼造像,中国古代第一石刻立佛,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巴蜀三大佛。大佛面南而稍西,负岩而立,身高18米。佛像雕凿线条简洁流畅,刻工精细,颇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形意。其造型艺术和雕刻风格尽显唐代石刻之神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升钟湖
升钟湖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南部县西北部,该区包括南部县的升钟、升水、皂角、保城、双峰、铁鞭、神坝、大坪、桐坪、店垭、太霞、西河、丘垭、光中等十四个镇乡,辖区内总幅员面积为517平方公里。
红岩子景区
以城市建设和红岩子电航工程为依托,利用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宽阔湖面,与三个城市主体公园灵云山、火峰山、五面山以及满福坝农业观光园和石子岭生态植物观光园,共同构成“三山、两园、一水”的风景轮廓线的红岩子风景区。景区内已建成占地300多亩,川北规模最大,特色突出,集纪念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广场,是阆中古城游线上一道靓丽的城市旅游风景线。
黑龙观村
黑龙观村是我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四龙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地处建兴镇、三官镇、四龙三乡(镇)交界处,因在当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黑龙观寺庙而被称作黑龙观村,该村盛产水果、莲藕,有425亩“脆香甜”果树、308亩莲藕,家家有果树,户户有果园,并以“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为依托,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被誉为“中华莲花第一村”。
建浩寺
建浩寺现为南部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内函丰富,寺院发展迅速,建设规模较大,设施齐备,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 位于四川南部县建兴镇中心莲花山,离县城25公里,距镇0.5公里。山势形若莲花,绿树葱郁,宝马河环绕山麓,交相辉映。建浩寺占地面积800余亩。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玉观音殿、弥勒佛殿、千手观音殿、五观堂、望高亭、放生池等佛教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有如来佛祖坐像三尊,全身镀金,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神态栩栩如生。根据四川省佛教协会,川佛会〔2013〕45号文件,关于《南充市建浩寺传授寺传授居士菩萨戒的请示》的批复,於2013年9月23日至29日,在南部县建浩寺举办了南充市第19届居士菩萨戒法会。
4.南部县的文化古迹
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
县政府驻地南隆镇。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居委会70个,总人口132万(2012年数据)。
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浅丘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98-826米之间。名胜古迹有李封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院大佛、报恩寺、升钟湖等。
禹迹山大佛中国第一立佛禹迹山大佛,刻凿于禹迹山腰,为释迦牟尼造像,中国古代第一石刻立佛,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巴蜀三大佛。大佛面南而稍西,负岩而立,身高18米。
佛像雕凿线条简洁流畅,刻工精细,颇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形意。其造型艺术和雕刻风格尽显唐代石刻之神韵。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钟湖升钟湖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南部县西北部,该区包括南部县的升钟、升水、皂角、保城、双峰、铁鞭、神坝、大坪、桐坪、店垭、太霞、西河、丘垭、光中等十四个镇乡,辖区内总幅员面积为517平方公里。
红岩子景区以城市建设和红岩子电航工程为依托,利用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宽阔湖面,与三个城市主体公园灵云山、火峰山、五面山以及满福坝农业观光园和石子岭生态植物观光园,共同构成“三山、两园、一水”的风景轮廓线的红岩子风景区。景区内已建成占地300多亩,川北规模最大,特色突出,集纪念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广场,是阆中古城游线上一道靓丽的城市旅游风景线。
黑龙观村黑龙观村是我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四龙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地处建兴镇、三官镇、四龙三乡(镇)交界处,因在当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黑龙观寺庙而被称作黑龙观村,该村盛产水果、莲藕,有425亩“脆香甜”果树、308亩莲藕,家家有果树,户户有果园,并以“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为依托,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被誉为“中华莲花第一村”。
建浩寺建浩寺现为南部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内函丰富,寺院发展迅速,建设规模较大,设施齐备,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 位于四川南部县建兴镇中心莲花山,离县城25公里,距镇0.5公里。
山势形若莲花,绿树葱郁,宝马河环绕山麓,交相辉映。建浩寺占地面积800余亩。
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玉观音殿、弥勒佛殿、千手观音殿、五观堂、望高亭、放生池等佛教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有如来佛祖坐像三尊,全身镀金,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神态栩栩如生。
根据四川省佛教协会,川佛会〔2013〕45号文件,关于《南充市建浩寺传授寺传授居士菩萨戒的请示》的批复,於2013年9月23日至29日,在南部县建浩寺举办了南充市第19届居士菩萨戒法会。
5.南部县的著名人物
南部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西汉严君平、张飞、唐代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名流都曾流寓于此。先后出过骁将张巍、成都王谯纵、工部尚书李先复、宰相陈省华、大学士蒲宗孟、民国中央委员陈介生、抗日英烈柴意新、中共中央委员蒲海清等历史名人。
陈氏三状元,即四川南充市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北宋初年,三子相继中进士,尧叟、尧咨考中状元(俗称三状元),大桥镇因此而闻名当世。
南部人为了纪念这3位进士,自发集资先后在其出生地修建了状元祠,在南部县城的嘉陵江边雕塑了三兄弟的纪念像。当时,雕有三状元像的柳林公园是南部县唯一的一个城市公园。
“陈氏三状元”是柳林文化公园内最醒目、最骄傲的标志。 。
6.郁南县的历史
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都城镇)和武城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
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
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
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
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
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
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
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

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
万历四年(1576年),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
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
7.四川南部县升中镇是在什么时候有历史记载的
升钟镇,位于四川省南部县西北部,地处深丘,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所在地,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府村,3个居委会,1.78万人。升钟镇历史悠久,后汉时曾设"晋安县",元朝时设"西水县",民国时设"德丰县",红长征时期设"阆(中)南(部)苏维埃政府",现为南部县副县级管理机构"南部县升钟管理区"所在地。1932年,在升钟场爆发了闻名全川德升钟寺农民起义,是革命老根据地,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为这块多情的土地注入了灵性和生机。
8.四川省天全县的县名的来历是怎样的
现如今的天全县的“天全”二字据说是始于元代,其来历是根据《天全州志》上的记载,记载上说天全境内有座山叫天全山,且自古历来多雨水,而天全山在远古刚好立于大小漏天之间。现如今的芦山飞仙关人口处,旧名叫“漏阁”,古称“漏天”,俗称“天漏”,易漏为全,故名天全。其名意为以缺补全,盼望圆满吉祥之意。 天全这个地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民间版本。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全这个地方因为常年雨水不断,老百姓纷纷以为此处便是当年女娲补天时漏补掉的一块天空,所以才会如此多雨水。于是这个地方便被老百姓被称之为天漏。在武则天时代,天漏的名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不吉利的称呼,为此,武则天下了道圣旨,将天漏改其名曰为天全。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证这些来自民间的传说是否有据可依,不过,天全这里的天气的确是多雨是真的。这个版本有点像现如今雨城的来历,两个不同地方的地名,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天全古为斯榆地(或称徙都),早在新石器时代即为人类聚居之处,古羌民族——徙族人民在此聚居、劳作、繁衍生息。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相如受命略定西南,斯榆之地(今始阳镇)置为徙县,此为天全建县之始。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置天全州,州治在今城厢镇,隶雅州府,并于今始阳置分州,道光时裁撤。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州、厅,改天全州为天全县,治地今城厢镇,属建昌道。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进人天全县,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1939年,西康建省,天全县属西康省管辖。1950年2月8日,天全县人民政府建立,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西康省并人四川省,天全县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68年专区改称地区,天全县仍属雅安地区。2000年12月10日,雅安地区撤地设市,称雅安市,天全县属四川省雅安市至今。 天全的民间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说天全县为兔县。兔县的来由是根据天全县其地形而来。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见天全县的版块图其地形如同一只兔子。据传说这只兔子为月宫嫦娥的宠物玉兔的化身,传说嫦娥的这只玉兔因为凡心萌动私自来到人间,后来被玉帝发现玉兔私自下凡,违反了天条,所以将它化做了一片土地,这片土地就是如今的天全。据说,如今在天全县的大坪乡,仍有块石头叫金盆照月石,此为当年玉兔下凡的遗迹佐证。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