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将秦良玉 巾帼豪杰·秦良玉,关于秦秦良玉简介的介绍
巾帼豪杰·秦良玉,关于秦秦良玉简介的介绍
24岁时嫁给石柱时由忠州管辖宣抚使马千乘,夫妻同建“白杆兵”矛杆为白木得名在保家卫国中,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秦良玉 / 明朝末年女性军事统帅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
秦良玉,忠州人(今忠县)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
秦良玉,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作乱,秦良玉的丈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今贵州凤冈县南)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而后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剿平叛乱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前往直抵榆关(今河北山海关)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秦良玉上言秦邦屏的死状,请求从优抚恤,兵部尚书张鹤鸣进言浑河血战斩获敌人首级数千,实际上是石柱、酉阳两地土司的功劳,建议朱由校厚待秦良玉家的家人。朱由校于是下令赠秦邦屏都督佥事,子孙世袭,并且与陈策等人一同立祠祭祀,秦民屏官进都司佥书。
同年九月,兵部让秦良玉再回乡征兵二千,秦良玉与秦民屏回乡后,恰逢永宁(今叙永县西南) 宣抚使奢崇明在重庆,其部将樊龙派遣使者带着金银和丝绸,前来想与秦良玉结盟。秦良玉将使者斩杀,立即发兵率领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逆流西上,渡过重庆城,乘敌不备,直达重庆南坪关,断贼归路。秦良玉设伏兵袭击两河,将敌人的船只烧毁。而后秦良玉分兵守忠州,派快马带檄文至夔州,要求当地驻军赶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地段,击退入侵的贼兵。秦良玉上表秦民屏的战功,朝廷升秦民屏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
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贼寇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于是授命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授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授官后,秦良玉又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贼军重要据点,奢崇明兵败自杀,秦良玉彻底平定奢崇明之乱。朝廷因功多次赏赐秦良玉金币。
天启三年(1623年)秦良玉上书说:“我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皇帝朱由校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
天启四年(1624年)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率军在陆广作战失败,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在大方大破贼兵,屡战屡胜。退兵时,遭到贼兵袭击,奋战而死,秦民屏两个儿子秦佐明、秦祚明突围而出但也重伤。秦良玉上书请求抚恤,朝廷于是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立祠祭祀,两个儿子封参将,秦翼明、秦拱明官至副总兵。
进京勤王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
崇祯四年(1631年)孙承宗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领一万人进行保护,修成后率兵回。
崇祯七年(1634年)流贼打下河南,朝廷任命秦翼明为总兵官,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次年,总兵邓王己死后,因为他的部下都是人,朝廷就下令让秦翼明率领他们,在青崖河、吴家堰、袁家坪连连打败贼兵,扼住了贼兵通往郧西的道路。但秦翼明的慌张、胆子不大,部下的将领连连失败,他却不如实向上汇报,因此被免去了都督军衔,贬官二级,继续剿贼,后来他跟从卢象升在谷城追逐贼兵。贼兵逃往均州,秦翼明在清石铺打败了他们。贼兵进入了山地自卫,秦翼明又打败了他们。接着又在界山、三道河、花园沟连连破贼,捉住黑煞神、飞山虎两位贼军将领。贼兵出没在郧阳、襄阳一带,巡抚郧阳的苗胙土派遣使者去招降贼寇时,秦翼明赞成此事,结果上当受骗了,贼兵最终没有投降。秦翼明、苗胙土都受到。后来贼兵进犯襄阳,翼明连续作战获取战果,屯兵庙滩,用来扼守汉江的浅水处。只是罗汝才、刘国能却从深水处渡了过去,接着就在蕲春、黄冈一带大肆骚扰。崇祯皇帝于是罢了苗胙土的官,并严厉批评了秦翼明,不久秦翼明又被,解除了官职。
逆战反王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而后张献忠受朝廷招安。
秦良玉屯兵处·京城棉花胡同上七条1号
以“棉花”命名的京城胡同
中国棉花协会
棉花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北起罗尔胡同,南至护国寺街。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杂记》记作“绵花”胡同。清乾隆十五年版的“京城全图”中,“绵”讹作“棉”1965年,罗儿胡同、斗鸡坑胡同部分并入。此外,在京城,以“棉花”为称呼的胡同,旧时在内城还有另外两条:一在交道口杨嗣昌简介,1965年后冠以“东”字;一在东四,已撤销。
历史沿革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三次率领白杆兵,北上勤王,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营胡同和棉花胡同就是当年秦良玉京城驻兵的地方。因为明末国库空虚,纺织棉布,筹集军饷。清代曾有人写《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营胡同。至今秋雨秋风夜杨嗣昌简介,隐约钲声杂纺声。”诗非名家手笔,却颇能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位爱国女英雄的怀念。确实,北京的营、棉花胡同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足以说明人们对这位巾帼豪杰的敬慕了。后世仁人志士也有不少对秦良玉钦敬者,如辛亥先烈秋瑾女侠13岁时读描写秦良玉的小说《芝龛记》非常感动和羡慕,曾写了一首《满江红》句中有“良玉勋名襟上泪”之句见中华书局版《秋瑾集》,可见秋瑾的忠义侠胆不无秦良玉的遗风。在营驻兵处建石芝庵,蜀人为纪念秦兵建会馆,馆额上书:“蜀女界伟人秦良玉驻兵遗址。”
民国初年,此地曾设女子学校。现如今,营胡同已辟成了宽阔的马路,会馆也已为民宅,匾额、楹联等早已不在了,只留下女将军千里勤王的一段历史佳话。
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册北京市西城区第三批西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项目保护名录(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2013年1月25日公示)
李万春故居 北大吉巷22号
米市胡同21、29号楼房(便宜坊故址,米市胡同清真寺故址) 米市胡同21、29号
关帝庙 南横东街西口东北角文化广场内
莆阳会馆 贾家胡同31号
粉房琉璃街63、65、79号院 粉房琉璃街63、65、79号
梁启超旧居 粉房琉璃街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