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复古主义 历史复古主义
历史复古主义
1.什么是文化复古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康有为、梁启超是其主要代表。 文化复古主义代表事件是戊戌变法,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
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古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2.什么是复古主义
封建复古主义的前期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后期代表人物是章士钊,他主编的《甲寅》月刊后期宣扬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攻击新文化运动,成为封建复古主义者的阵地。
“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首推胡适,他将「全盘西化」改称「充分世界化」,主张以「全盘西化」来达到建设「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的目的,得到更广泛的回应。在众多「全盘西化」论者中,胡适逐渐成为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可是最早宣传“全盘西化”的人是陈序经,他曾明确提出中国要「全盘采纳西洋文化」的主张。
参考资料:/N110/52937BE0/
3.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一个明显的代表就是中国全盘西化的造势者,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而想全面抹杀我们先辈的革命,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地理、气候、文化传统等环境性因素决定历史走向。个人在历史的“必然”潮流中,无可选择,也无可作为;即便在“可否作为”问题上凭着直觉得到肯定性答案,但却无法指出“如何作为”。这两个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标签。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