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海棠经雨胭脂透演员介绍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宋代陈与义《春寒》全文翻译赏析)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宋代陈与义《春寒》全文翻译赏析)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宋代陈与义《春寒》全文翻译赏析)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