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年历史 株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啊
株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啊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饱经沧桑,株洲建城至今1700多年,因三国孙权、刘备的争夺而有城。
今天的株洲人知道有一条建宁河(港),知道有一个古建宁县,却很少有人了解,从东吴孙权立县,到唐太宗李世民撤县,株洲“建宁”竟然存在四百多年(公元214-627年)。
株洲市部分区域,古称建宁县。
建宁立县,始于东汉建安19年(214)。
《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其他国史、地方志,都有记载。
建宁立县,势所必然。
有关国史记记载:东汉建安13年(208),曹操初定北方,大举南进,兵锋直指荆州江陵一带。
孙权采纳鲁肃、周瑜的建议,联刘抗曹。
赤壁大战,火烧曹营,大败曹操,“三国分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建安14年(209),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以下隽(今湖北通城县)、汉昌(湖南平江县)、刘阳(今浏阳市)、州陵(今湖北嘉鱼县)为周瑜俸邑。
建安15年(210),周瑜病死,孙权又采纳鲁肃建议,借荆州于刘备。
孙权封鲁肃为汉昌太守,把周瑜的俸邑封给了鲁肃。
同年,刘备用诸葛亮计策,攻取益州(今四川)。
建安19年(214),刘备定蜀,自称益州牧。
其时,孙权以为刘备已得益州,要求归还荆州,并封了三郡长吏。
关羽驱逐了孙权的官吏,孙权十分愤怒,派吕蒙领兵2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尽得三郡将守;又令吕蒙支援鲁肃,屯兵巴丘(今岳阳市),拒关羽于益阳。
刘备因曹操进攻汉中,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
孙权同意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东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
从此,孙、刘分湘江而治。
孙权取建立“安宁边疆”之意,始设建宁县,县治驻槠洲,以防“蜀湘南之渡”。
建宁立县,两迁县治,皆有其因。
一是三国吴太平2年(257),建宁县治从槠洲迁驻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

其时,吴从长沙郡东部都尉区域,分设湘东郡。
同时,又分湘南、湘乡县区域,立湘西县,县治据考设今株洲县堂市乡土城村(抑或在王十万乡荷包洲村)。
吴为扼守空灵峡,防蜀渡湘东进,只好将驻防重心南移,县治便迁入淦田,二是晋泰始年间即吴宝鼎元年(266),建宁县治又复迁槠洲。
因魏咸熙2年(265)12月,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晋取曹魏,始立晋国。
吴永安7年(264),吴景帝病死,四子皆幼弱。
当时,东吴北有强晋压境,南兼交趾叛乱,为防司马炎南侵,建宁县治,又从淦田复迁槠洲。
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
南朝齐时期,建宁县属湘州长沙郡。
隋开皇9年(589),废建宁县入湘潭县。
唐武德4年(621),复置建宁县,县治仍驻原址,属南云洲(州治在今攸县县治)。
唐太宗贞观元年,废除南云洲,取消建宁县。
建宁县域划归湘潭、醴陵两县。
历400余年的建宁县虽不再存在,但从孙权时代开始,建宁县治槠洲(株洲),一直是人口聚集地、货物流散地、交通要道,南朝梁武帝在这里还修了资福寺,杜甫、朱熹等历代迁客骚人,在此留下诸多佳话.(载<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