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十九回到四十二回 红楼梦三十四回是什么

红楼梦三十四回是什么
红楼梦三十四回是什么
:cyc./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hongluomeng/200221034.htm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支援宝黛的必看----宝玉赠帕的真义
“横也丝来竖也丝”之说和“旧帕乃旧物,意为不忘旧情之说”这个论据是最流行的…………也是最不可能的,大家千万别信。
对上面两种解释,个人觉得都有点不尽人意之处:“横也丝来竖也丝”这个解释看似完美,可黛玉在收到帕子后,开始也愣,后来悟出宝玉的意思,然后激动异常。一句“横也丝来竖也丝”以黛玉的诗才和智商不可能想这么久,而且也不至于为一句这么简单的情诗激动异常。至于“不忘旧情”这个论据强烈建议给周老送去,因为宝玉送给湘云的麒麟是新的…………这个论据显然不可能。那宝玉赠帕的真义是什么呢?在说宝玉赠帕之前我先说说一个被人忽视的细节:
湘云第二次出现在大观园,同首次一样,一句“史大姑娘来了”把众人招呼到她的身边。而她,这一次独独给四个大丫头拿了四个绛纹石的戒指儿:“袭人姐姐一个 , 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晴雯麝月紫鸳金莺不是比金钏儿平儿和湘云更熟一些吗?原来绛纹石就是与通灵玉一样的玉材,绛纹石其实暗示宝玉,四个丫鬟暗示著“袭、鸳、金、平”——就是昔怨今平,绛纹石被手帕包著暗示和宝玉之帕有关,让湘云来送因为湘云和黛玉有时可以“互换”,这昔怨今平其实说的是宝玉赠帕前因后果这一大段情节。
请看第30回,原文有这么一段
宝玉自知这话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登时脸上红胀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幸而屋里没人。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著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檫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著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脂批: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我暂且称这一情节为黛玉赠帕,宝玉接了黛玉的帕子拭泪,自是拿了去,且仔细保留着!为什么?原因听我细细道来,请看第18回有这么一段,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脂批:袭人在玉兄一身无时不照察到)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
荷包也给他们了?(脂批:又起楼阁)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脂批:按理论之,则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以儿女女子之情论之,则事必有之,事必有之,理又系今古小说中不能道得写得,谈情者不能说出讲出,情痴之至文也!)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皁白就剪了香袋,(脂批:情痴之至!若无此悔便是一庸俗小性之女子矣)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
我暂且称这一情节为宝玉重情惜物。宝玉将黛玉所赠之物视为珍宝,珍重之至,将其贴身藏放。那么黛玉给他拭泪的帕子怎么会随意丢弃呢?且当时二人因斗嘴还使得宝玉再次摔玉(29回)后,黛玉既后悔又伤心,赶上宝玉过来劝导,还兀自伤心落泪,惹得宝玉说错话并后悔哭泣。就在这时,黛玉伤心哭泣之余不忘给宝玉摔来一个帕子。二人心意至此处表露无遗,他们二人自是心知肚明,各位看客也无不明白。无怪乎脂批写道: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
二人在互露爱意情况下,宝玉得到了这么一个帕子,可以说,这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帕子了,有无限的爱意凝聚在里面,就是二人活生生的爱情见证了,是一件爱情信物了,这个双方都是明白的!
再回转来看第34回宝玉赠帕一段,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
道。”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脂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黑魆。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劭招罾崂峥沾梗?等飨信兹次???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既然有了前面的黛玉赠帕一说,此处宝玉赠帕,宝玉说“你放心,他自然知道”的话及黛玉大悟过来,而聪明的晴雯不解何意自然在情理之中。当日黛玉赠帕只有二人在场,今日宝玉送旧帕子过来,黛玉思及前
日之事,自会明白是何道理了。这“鱼传尺素”,相互爱慕之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岂能明白?至此处,你手中拿着我用过的旧帕子,我手中拿着你用过的旧帕子,双方的爱情以此二物为信物,传递著彼此的爱慕之情!黛玉正因为得到了宝玉的正面答复,于是在赠来的帕子上写下了定情诗题帕三绝。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宝玉赠帕应该理解为宝玉和黛玉互赠爱情信物之说。何谓“互赠”?即黛玉赠帕和宝玉赠帕。这三个章回里,曹公写石头记构思行文之妙可见一斑,赠帕实为两事件,然而曹公在第30回没有明写黛玉赠帕,一来为第34回明写宝玉赠帕留下了伏笔,二来估计是以免重复之意。宝玉赠帕为明赠,用墨如泼,黛玉赠帕为暗赠,简单带过!这种虚实结合,张弛有道的笔法,使得我们大多只注意到了宝玉赠帕,而忽略了黛玉赠帕。其实没有黛玉赠帕作铺陈,哪来的宝玉赠帕?所以这才是宝玉赠帕的真正全过程,这就是黛玉激动异常的原因。宝玉赠帕的真义其实就是这一段感人至深的定情过程---心有灵犀,昔怨今平。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分析薛宝钗
宝钗托著一碗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
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只是抽噎道“你从此都改了吧”。这句比宝钗说的更能表现黛玉爱宝玉爱的深沉。
宝钗来探望宝玉的伤势时“手里托著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俩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点疑问:
是一种表明心迹的做法,因为从时间上讲黛玉来贾家比较早,宝玉是为了表明自己不会因新人而忘了旧人。 关于宝玉送给黛玉旧手帕这件事,许多初读者都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黛玉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应。以下略做解释: 第三十二回有这么一段关于黛玉的心理描写: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著,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黛玉本就为宝钗与宝玉有金玉姻缘一说而耿耿于怀,又冒出了个湘云的金麒麟,更增添了她对爱情的疑虑。她和宝玉多次闹别扭,都是因为金玉之说或金麒麟引起的。宝玉深知黛玉的这个心病,所以送了两块旧帕给她,表“订婚之物”。所以黛玉收到手帕后,才会“神魂驰荡”,感到“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提帕三绝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流,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慰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砖引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的提帕诗,是因宝玉挨打而悲痛欲绝的结晶。是宝黛爱情史上重大 突破的记录。 黛玉这三首诗,首首写泪,句句与泪有关。这三首诗互相勾连,形成一个 整体,抒发了黛玉对宝玉的忠贞之情。《红楼梦》第一回就提到“还泪”之说, “绛珠仙草”因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浇灌,始的久延岁月。绛珠仙草为此表示, 他日下凡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作为绛珠仙草下凡的林黛玉,这 三首提帕诗正与“还泪说”相照应。这三首绝句所写的泪水,是宝玉与黛玉间的 爱情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此之前,他俩之间虽然互相倾心,但仍处于掩饰,猜疑, 试探的阶段。因宝玉挨打,黛玉为之恸哭,宝玉私下传送信物(手帕)。这在封建 社会里,是反抗包办婚姻的大胆举动,因而是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也 表明了宝黛在反抗封建礼教上的一致。
红楼梦四十四回
薛宝钗
红楼梦十四回赏析
凤姐主持操办丧事,整顿宁府内务,威重令行,赏罚分明。比如原文中,贾珍、尤氏忙令人劝止,凤姐才止住了哭。来旺媳妇倒茶漱口毕,方起身,别
了族中诸人,自入抱厦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俱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友上的一
人未到,即令传来。那人惶恐,凤姐冷笑道:“原来是你误了!你比他们有体面,
所以不听我的话!”那人回道:“奴才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来迟了一步,求奶
奶饶过初次。”正说著,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往里探头儿。凤姐且不发
放这人,却问:“王兴媳妇来作什么?”王兴家的近前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
络。”说著将帖儿递上,凤姐令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
大小络子若干根,每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
荣国府对牌发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只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支取东西领牌的,凤姐命
他们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因指两件道:“这个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领。”
说著将帖子摔下来。那二人扫兴而去。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便问:“你有什么
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子回道:“就是方才车轿围子做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
凤姐听了,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待王兴交过,得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与张
材家的去领。一面又命念那一件,是为宝玉外书房完竣,支领买纸料糊裱,凤姐听
了,即命收帖儿登记,待张材家的缴清再发。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
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不如开发了好。”登时放下脸来,
叫:“带出去打他二十板子!”众人见凤姐动怒,不敢怠慢,拉出去照数打了,进
来回复。凤姐又掷下宁府对牌:“说与赖升,革他一个月的钱粮。”吩咐:“散了
罢。”众人方各自办事去了。那被打的也含羞饮泣而去。彼时荣宁两处领牌交牌人
往来不绝,凤姐又一一开发了。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俱各兢兢业业,
不敢偷安,不在话下。
这一段中,细腻的表现了王熙凤管理的能力,但是注意到“这个人是比别人有面子的”,而曹雪芹并没有指出她是谁。在王熙凤管理内务的过程中,她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导致她在后八十回中被修(这与高鹗所写的是不同的,他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的)。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
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
威远将军马尚德,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
孙石光珠守孝不得来,——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这段字是什么意思呢?脂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字,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晓明),鸡也,酉字寓焉。石即指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镇也,犬字寓焉。所谓十二支寓焉。
原来,每一位来宾暗含了两种生肖,所谓“十二支寓”即是暗含十二生肖的意思。由此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更可见秦可卿葬礼的豪华程度和来宾之众多。虽然《红楼梦》中大大小小出现过不少葬礼场面,但秦可卿的葬礼无疑是书中所描写的最豪华的一个。日后,即使贾母的葬礼也难于其比肩,可见贾珍对于这位“儿媳妇”的“珍视”程度(其实在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中表现的更为清晰)。
这一回在原书中的地位不小,它是王熙凤出场后的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崭露头角,从此回起她登上了红楼舞台。
由于自己才识不高,回答难免有不足之处,多谢指教。
红楼梦三十四回,贾政为什么把贾宝玉往死里打?
宝玉挨打
因为他的叛逆贾政打宝玉这是全书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波澜,一个转折点。这是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与叛逆的儿子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贾政和宝玉在对待仕途问题、婚姻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对立。随着宝玉反封建思想的发展,这种对立日益加深。待到金钏儿投井和宝玉结交蒋玉函事露,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场恶斗.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表现手法的特点
一、【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二、【衬托与烘托及其区别】二、【衬托与烘托及其区别】二、【衬托与烘托及其区别】三、【衬托与对比】 四、【联想与想象区别】
红楼梦第百十四回赏析
第一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本回一写王熙凤之死,二写甄应嘉感皇恩。有两点值得说一说: 其一是写“巧伪人”薛宝钗: 宝钗夫妇在谈论家常之时,王夫人打发人来说,琏二奶奶死了,叫宝玉和宝钗快点过去。宝玉一听这讯息,掌不住跺脚要哭。这当然是合乎人之常情的。而这时,薛宝钗却对贾宝玉说:“有在这里哭的,不如到那边去哭。”于是两人一直到凤姐那里,宝钗走到凤姐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号啕大哭起来。 这一节文字,把薛宝钗“巧伪人”的性格,写得可怕,可鄙,可笑。 宝玉听到凤姐死讯,情不自禁要哭;按照人之常情来说,宝钗和凤姐的感情也是很亲密的,凤姐是成全宝钗婚姻的得力之人,凤姐的死讯传来,宝钗是会伤心痛哭的。奇怪的是,她自己不但不哭,还要劝丈夫宝玉此时此刻不要哭,要到凤姐灵前去才哭;宝钗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她要把这个“哭”留到在凤姐灵前去哭,去哭给大家看。在宝钗的心目中,“哭”。是一种特殊的礼物,在家中哭了,没有人看见,礼物就白送了。到凤姐灵前去哭,让大家知道,我薛宝钗对凤姐是如何的有感情啊。 薛宝钗,这个“冷美人”,她的性格是受理智的支配的。凤姐对她固然恩重如山,凤姐在日,宝钗对她可以时时献殷勤,可以表示很有感情;但人在人情在,如今人已死了,恩和情也就完了,有什么值得像宝玉这样的伤心呢?当然,哭,是要哭的,而且还要大哭特哭;但不能在自己的房中隐到哭,这样是浪费感情;必须到死者的灵前去,当着大伙的面,放声大哭,以便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宝二奶奶对恩重如山的王熙凤,是感恩戴德的。 这使笔者想起了在民间常看到的情景:老婆婆死了,媳妇在无人看见时是不会哭的;而一到婆婆的灵前,那哭声之大,很吓人,大把的鼻涕眼泪夹着大吼大叫:“我的妈啊,你老人家就这样去了啊···”,还配合著跺脚手拍大腿,哭得有声有色。(评:刻薄之至矣!读此发笑。) 这样看起来,续作者在这里写“巧伪人”薛宝钗是很成功的啦!寥寥几笔,薛宝钗的虚伪、庸俗的可笑可恶性格,就跃然纸上了。 其实不然。 试问,如果是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会是这样的不堪吗?薛宝钗如果是这样的彻头彻尾的虚伪庸俗,那她就不是雪底埋了的金钗,而是一堆烂泥底下的一根臭铜簪了。 须知,薛宝钗这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并非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一位有着时代的历史缺点的名门淑女。她有某种世故圆滑的道德上的缺陷,有比较浓厚的传统意识,也有许多可爱的品格。她虽然有许多令人生厌的“巧伪人”之举,但还不至于像在这一回中连哭凤姐之死也要如此虚伪的庸俗行为。高鹗这样来写薛宝钗,是否又显得太过分了点? 其二是颂皇上之隆恩。 在前80回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皇帝,对于皇权,对于皇帝的宫廷,一概采取否定态度,其批判是无情的,甚至是刻薄的。这是笔者的前文中,已有多次论述了。 而在后40回的续书中,高鹗对皇帝、皇权和宫廷的态度,是一味的歌颂。这在本文中也曾有多次论述。这一回高鹗又借甄应嘉的口,极为肉麻地歌颂皇帝:“主上的恩典,真是比天还高”。真是一句顶一万句。高鹗,你真是一个拍皇帝马屁的高手了。这种肉麻的颂圣之谀词,若在皇帝的金銮殿上,在高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后说出来,也还情有可原。而在小说中这样的露骨拍马,不怕读者读了骂你是颂圣的无耻之徒,我算是佩服你了。 高鹗在《红楼梦》续书中,拍皇帝的马屁,并非偶然。在《高鹗诗文集》中,上述这种露骨的阿谀之词,也不少见。兹举几例: 朝暾三百丈,紫气倏弥漫。(《高鹗诗文集》19页) 两岸垂杨青意早,近天应是得春多。(同上47页) 皇心天镜朗,临照本无私。(同上56页) 瑞旭腾初日,晴晖照凤楼···同上58页) ——恶心!真是恶心!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