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7年12月,在赵国岌岌可危的时候,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由此,在长平之战后,魏国和楚国都选择支援赵国。其中,就魏国来说,和赵国都出自晋国。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韩国有充足的理由去支援赵国。一方面,韩国、魏国、赵国都出自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也即三晋同气连枝,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战国初期,三晋在对外作战上经常联合行动,比如联合进攻齐国、楚国、秦国等强国。另一方面,因为都出自晋国,所以,魏赵韩这三晋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靠近。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韩国和赵国,存在唇亡齿寒的关系,也即赵国一旦被秦国消灭的话,那么,韩国和魏国显然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因此,魏国选择出手救援赵国,可韩国却无动于衷。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后,韩国之所以对赵国坐视不理,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曾多次进攻韩国,这让韩国非常生气。比如在公元前265年,齐国和赵国就联合攻打韩国。至于更早之前的公元前275年,赵国又联手魏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一带。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75年,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韩国向秦国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和客卿胡阳率军救援韩国。 三 到了公元前273年,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秦军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大败赵、魏联军。由此,在华阳之战中,赵国和魏国进攻韩国,结果被秦国击败了。而这,无疑导致韩国对赵国比较怨恨了。另一方面,韩国之所以对岌岌可危的赵国保持沉默,也和自身的实力存在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综合实力是最弱的。而到了长平之战前,韩国的疆域遭到了秦国的步步蚕食,比如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 四 最后,并且,在长平之战时,韩国的上党郡也丢失了。加上伊阙之战、宜阳之战等战役的失败,导致韩国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没有多少精锐的力量了。因此,在长平之战后,虽然秦国差一点就要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了,但是,就韩国来说,实在没有力量和勇气去支援赵国。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虽然也在巅峰时期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曾经称霸中原的魏国,还是具有支援赵国的实力的。总的来说,对于韩国来说,在长平之战前后选择了自保的态度,也即对于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较量保持中立。而就魏国、楚国来说,则选择在邯郸之战中支援赵国。不过,在邯郸之战秦国遭遇重创后,韩国和魏国、楚国、赵国一样,也趁机收复了被秦国攻占的疆域。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很赞哦! (1050)
相关文章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灭赵是举手之劳,为何秦王突然下令班师回朝放过赵国?
-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换韩信,赵国四十万大军还会被坑杀吗?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四十万古人被活埋的真相,与谁有关?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獲勝了,趙國能夠消滅秦國,一統天下嗎?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三晋同气连枝,长平之战时,为何韩魏两国却不出兵支援赵国?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大胜后名将白起为什么反对攻打赵国呢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损兵40万国本动摇,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掉赵国?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之后秦国错过灭赵时期,一年后竟打不赢了!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真实的历史 深层解读长平之战背后的腥风血雨!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燕国来犯赵国是如何打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