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什么 逼阳之战(春秋时期)

火烧 2021-11-06 08:39:25 1047
逼阳之战(春秋时期) 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

逼阳之战(春秋时期)  

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

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而逼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 ,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gēng耿)在喉。为了买好于吴,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 (zhā扎),今江苏省邳州市枷〔jiā架〕口),趁机灭掉逼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晋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ū朱)子、滕子、小邾子、齐世子光,会盟于木且 ,遂结为联盟,以图霸业。会上,晋国的大将荀偃、士(gài盖)以 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逼阳国,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

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什么 逼阳之战(春秋时期)

晋国的主将荀(yíng迎)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逼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逼只好点头同意。于是,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逼阳国杀来。

正如荀所言:“逼阳虽小,其城甚固。”逼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南、北门各一,东、西门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逼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

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 阳君墓也。”又说:“逼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上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 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同‘又’)咫(zhǐ指,8寸),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另据后人传说,逼阳子 豹,外能安邦,内能治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国君。

逼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即将到来之时,逼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

却说诸侯大军开抵 阳城下,将逼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逼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