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飞机机炮的威力 大口径航炮的后坐力能把飞机往后推!一炮就敲开坦克天灵盖

火烧 2022-10-08 01:53:19 1048
大口径航炮的后坐力能把飞机往后推!一炮就敲开坦克天灵盖 飞机自参加战争以后,就开始作为一种可靠的空中载具对敌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二战的航空史百花齐放,飞机活动的航迹开始遍布全球各大洲的上空。在西欧这一
飞机机炮的威力 大口径航炮的后坐力能把飞机往后推!一炮就敲开坦克天灵盖

大口径航炮的后坐力能把飞机往后推!一炮就敲开坦克天灵盖  

飞机自参加战争以后,就开始作为一种可靠的空中载具对敌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二战的航空史百花齐放,飞机活动的航迹开始遍布全球各大洲的上空。在西欧这一块"风水宝地",立体化战争进行得已经初具现代战争的雏形。空军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军种,但是仅是二战6年间的航空工业发展,起码比得上和平时代的二三十年。 随着海陆空三军装备的逐渐成熟,各国已经基本掌握并创建了各自的航空战术。但是在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攻击时,各国又得回到一条起跑线上重新开始。其实在那个武装直升机、反坦克导弹还是个概念的年代,各国解决对点精确打击的方式无非一个:俯冲轰炸。 这样的战术,只能说是勉强够用,而非适用或是实用。对于地面防空火力而言,它在发起攻击的时候航路将会发生极其经典且有规律可循的变化:放下襟翼、打开减速板,天空中的飞机轮廓迅速变成一个小黑点。只要预估好提前量,设定好射击诸元,一切对空火力都有可能击落这样的俯冲轰炸机。 但因为任务定位就是这样,俯冲轰炸机无法不做这样的机动动作来投下无动力、无制导但胜在装药量大的"铁炸弹"。但火箭弹、航空机枪的威力较小,又只能攻击步兵、汽车等轻装甲目标。这一时期的俯冲轰炸机,主要对付舰船、坦克和步兵以及某一栋建筑设施。 当时机载自动航炮大多是20mm以上,30mm以下的小口径——弹丸直径小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毁伤力、侵彻力无论如何也就那么点儿。威力在盟军开始实施大规模轰炸前还是算有用的。但是,在大规模轰炸发生在德国本土之后,这些航炮对抗威力与之差不多的美式、英式航炮、大口径机枪,和覆蓋着厚厚装甲的大型轰炸机,也显得比较无力了。如何延长机载大威力武器的射程,或者说如何增加机载直射武器的威力——这反而成了德国科研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在现代看来,这样的方式确实很简单粗暴,淌出来的弯路里其实也蕴藏着许多的无奈。为了使飞机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某些乌龟壳一般却又数量众多、极具威胁的目标,最常见的方式反而不是增加航空炸弹的装药量,而是增加机载航炮的口径、提高炮弹的威力或者是射程。 而德军当时在地面上面临着的困境,是能逼死人的——东线苏军的"坦克海",虽然综合性能不如德国坦克,但是足以凭数量淹死德国人。1944年D-Day以后,同样拥有着相当多坦克的盟军也登上了欧洲大陆。德军可是两头难,大量生产优质坦克进行装甲对抗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过,当时的德军还是有着局部制空权的——能在一次出动中击毁多辆坦克的武器,或是说唯一交换比特别好看的武器,恐怕只有各种俯冲轰炸机、攻击机了。 德国曾经在试验场里测试过的,口径大于50mm的航空机炮就有大概7种。50mm,75mm甚至是88mm,德国基本上把能用的陆军中小口径加农炮都用了一个遍。但有一个显得更为疯狂的产品,恐怕连当时哪个国家的空军、海军都不敢想过——即便是战列巡洋舰的标准舰炮也被搬上大型轰炸机测试过,口径甚至达到了空前的356mm! 这可不是玩笑,但最后这门巨炮到底还是因为一炮就震坏了飞机的机尾而导致被决定下马。不过这门巨炮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对地攻击。按照设想,它将会部署在海岸线附近的大型机场,并在敌舰抵近时由大量战斗机、俯冲轰炸机进行掩护。进入到356mm航炮的射程内时将会开炮,威力巨大的炮弹将会击穿绝大多数舰艇的甲板,并在甲板下起爆。 当然,在实战中根本不需要使用威力这么强大的机载航炮。BK37 37mm机炮就已经足够掀开坦克的顶部装甲——有着"大炮鸟"之称的德国王牌飞行员鲁德尔,唯一的钻石金双剑金双叶骑士勋章获得者,其座机就是斯图卡。战争后期他采用了加装2门BK 37 37mm半自动航炮的JU87G,并操作这款携带了2门37mm航炮的"大炮鸟"击毁了接近他战绩中15%的坦克、装甲车辆。 在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操典系列中,关于BK37 37mm航炮的描述还是比较多的。它的炮身源自Flak 18 37mm高射炮,身管长、膛压高的优势使得它的弹道相当平直。操典上往往建议飞行员在发现敌集群目标后进行迂回,从坦克的侧后方发起攻击。 配用的钨芯穿甲弹可以击穿大约43mm厚的装甲,而T34-85坦克的顶部装甲厚度不过20mm。这也就是说,一炮摧毁掉一辆T34坦克是有概率的。而如果命中的部位是发动机舱,那么将会导致发动机的损坏,从而瘫痪这辆坦克。 除了"斯图卡"以外,世界上第一款专门司职反坦克的攻击机Hs.129也采用了加装大口径航炮的设计。只不过这门航炮要比"斯图卡"的37mm小水管要大得多。Hs.129采用的是BK 7.5型机炮,意为"口径为75mm的航空机炮"! 如果没有算上炮弹,这门炮的重量也达到了空前的1200千克。所以一架Hs.129在携带了一门这样的航炮之后,基本上没有空间再用于携带其他的航弹、火箭弹了。而且为了装下这门大家伙,德国人只为它设计了一个12发的弹鼓。这个体积巨大的弹鼓就在飞行员的背后,几乎占据了弹仓和部分油箱的空间。除了只能降低部分后坐力的反冲结构以外,还有庞大而复杂的抛壳系统。半自动射击的方式也只能让这款航炮的射速不得不降低到令人发指的速度。 当然,实战证明BK 7.5的威力可能已经过剩了。而且容错率比较低,一次出动只能携带12发炮弹。飞行员能够扛住各种干扰,使用机炮、机枪等命中坦克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还要使用简陋的瞄具,对远处的坦克进行精确瞄准。有着一定的概率命中目标的情况下才敢于发起攻击。装上了BK 7.5航炮的Hs.129也不多,算上一架原型机也就一共生产了大概25架。这样的大口径火炮,实在太鸡肋了。 德国科研人员觉得装备在III号坦克上的KwK39L/60 50mm坦克炮也许可以胜任这类工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门坦克炮的炮身重量大概只有700公斤,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大约78mm的标准匀质钢装甲。所发射的50×419mm坦克炮弹的体积也比较小,威力却比较大——所以才会被相中。 首先安装BK5航炮的单位是德国空军JG26 重型战斗机联队,不过该联队的Me410 重型战斗机很少承担攻击坦克的任务。不过飞行员们还是把载弹量22发的BK5玩出了花来:如果用于攻击轰炸机,简直是一击必杀!该联队一共装备52架Me410,在1944年春季曾拿下击落129架B-17轰炸机的战果,己方却几乎没有损失。 机动性比较差,推重比较高的重型战斗机都装上了这么大口径的航炮用于猎杀在天空中频频出现的美军轰炸机,那么推重比更高、机动性更好的喷气式战斗机难道就不会换装这样的大口径航炮吗?德国人自然也在打着将BK5航炮装上Me262,并换下所有的MK108 30mm机炮。 这样的试验,对于"黑科技之乡"德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于是一架Me262被专门改造成了搭载一门BK5的试验机,工程代号为Me262-A1a-U4。起初这款航炮原可以很快就装备部队,但随后的测试中突然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应对盟军的夜间轰炸,Me 262或者Me 410等的飞行员会发现,根本无法在夜间使用这门威力巨大的航炮——由于炮弹装药多、身管较短,往往在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炮口焰。而炮口焰带来的眩光会直接导致飞行员暂时性失明。而即便是白昼条件下作战,这门炮的实际性能其实也不尽人意。 于是这架Me 262-A1a-U4从此呆在了试验场,既没有还原武装回归空军联队,也没有另作它用,直到盟军后来解放了这。不过,它到底还是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大口径航炮的喷气式战斗机。这个纪录至今没能被打破。 当然,不光德国这么干,美国也玩过,将一门75毫米火炮安装在B-25轰炸机上,武装瞬间增强,就等于是把谢尔曼坦克的火炮搬到了轰炸机上,这飞机拥有了一门75mm炮、10挺机枪、2700kg炸弹,强大的火力在那个时候是具有很大威胁的,可以称为「 ”空中炮艇”了。 将这些用于对付大型舰船、飞机和坦克的大口径的航炮应用在飞机上,各国也都做有相关的研究。到底还是因为航炮本身就存在的性能问题和致命的缺陷,而先后转为技术储备。至于德国这些已经有了装备的产品,也同样是昙花一现。在反舰导弹、空空导弹和各种空地导弹出现以后,大口径航炮的设计再也没有出现过。 现代空战早已经发展成了当初根本没想到的样子,但实际上仍没有脱离二战时期建立的空军架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等制导武器,都在二战末期被生产出来。而机炮作为一种传统的空战武器,曾经在越南战争时被美国率先取消安装。但在实战中,尚未成熟的空空导弹再一次证明了它的不可靠,机炮又回到了战斗机身上。不过,在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的现在,空空导弹已经成为了空战的首选。传统的机炮似乎又在成为了一款逐渐不存在的武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