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01-12 20:45:11 1069
绝句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宋代·吴涛《绝句》绝句宋代:吴涛古诗三百首羁旅译文及注释译文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

绝句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宋代·吴涛《绝句》绝句

宋代吴涛

古诗三百首羁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著“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其弟吴沆的《环溪诗话》。当时诗人正在漂泊异乡,时已暮春,天气和暖,但仍有寒流袭身,作为游子,诗人看万物都富有情味,不免想起远在江西的老家,感于人事变幻,故作此篇。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吴涛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南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陶弘景

古诗三百首言志谢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古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田园生活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明代·李梦阳《船板床》

船板床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古诗三百首 生活抒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