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给朱棣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元章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真相

火烧 2021-04-23 16:02:53 1035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元章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真相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朱元璋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原因在這兒朱元璋終於把這些功臣清理的差不多了,為自己執政清楚了障礙,也為太子朱標日後繼位,鋪平了道路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给朱棣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元章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真相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元章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真相  

朱棣性格非常象朱元璋,朱元璋為何不敢立他為儲君?原因在這兒
朱元璋終於把這些功臣清理的差不多了,為自己執政清楚了障礙,也為太子朱標日後繼位,鋪平了道路。得說大明初期,雖然百廢待興,但在朱元璋的治理下,一切都走向了正軌。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已經六十有五的朱元璋,心情舒暢地準備把自己的基業交到太子朱標的手裡。可後宮傳話來說朱標病了,而且飲食不進。這讓朱元璋很是惶恐!這怎麼能行呢?於是,給太醫下令,一定要治好太子的病。並向民間尋找高手來給太子治病。
可治療了半個月,朱標的病情還不見好轉,而且已經病入膏肓了。沒過幾日,朱標歸天了。享年三十七歲。朱元璋萬分悲痛,因為他不僅失去了兒子,而是下一任皇帝。更主要的是,新的太子,或者儲君用誰呀!這個是他最頭疼的事兒!兒子倒是不少,那一個能肩負起治國的大任呢!那個有朱標的仁厚和聰慧呢!短短几天,朱元璋鬚髮皆白。而且眼睛已經有些模糊。一切都表明,兒子朱標的死對他打擊太大了。可愁也沒有用,得安排自己的接班人啊,自己是時日不多了,如果安排不好,那是會出大亂子的。以往朝代的經驗告訴他,弄不好就是血雨腥風。
所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一向勤政的朱元璋,竟然停朝七天。這七天他就是在想儲君的問題。該用誰呢?大臣們也知道朱元璋還有這個心病,就主動給出建議。特別是近臣李善長說:大兒子去世了,可以立二兒子。這個,朱元璋搖頭說不行。
按理說,古代都是嫡長子制度,老大沒了,自然要到老二的。可主要卻說不行。這讓大夥不敢言語了。老二秦王朱爽,被確定藩王后,在陝西西安,此子比朱標要差許多。再往下是晉王,他比秦王還不如,就沒有人提他了。倒是老四燕王被翰林學士劉三吾提上一嘴。「陛下,若論能力,燕王可擔此大任!」朱元璋眼睛睜大,看了劉三吾半天,也沒有表態。這可讓大家沒法說話了。實際上,談論太子之事是個非常危險的話題,弄不好就就連累自己。於是,大家都不言語。
在古代繼承皇位有幾種辦法,第一是兄終弟及,就是哥哥沒有了,弟弟繼上。這個在宋太祖這裡就是,他去世後,弟弟趙匡義接替了哥哥當了皇帝。可朱元璋沒有兄弟來繼位,那就談不上兄終弟及了。還有一種情況的「讓賢」。就是把皇位讓給有能力的人。這種情況很少見,一般都在動亂時期,讓賢不讓孱。三國時期劉備差點把還我給諸葛亮,可諸葛不接受才讓劉禪繼位。現在是和平時期,天下太平這個自然不能考慮。再就是嫡長子制度。這個制度應該是古代傳承下來的制度,自然好處很多。可以避免因為繼承問題引起了諸多禍端,這也是下邊子嗣都認可的事情。可朱元璋頭疼就在這裡,他的長子朱標已經不在了。
實際上,有人提議讓燕王朱棣接替儲君之位,朱元璋心裡為之一動。不錯,他覺得這幾個兒子中,最像自己的就是朱棣了。英勇威猛不說,還雄才大略,關鍵是還心狠手辣,比自己過而無不及!是個合適人選。可在朱元璋心裡走一趟後,就不行了。為什麼說不呢?第一,這是和平時期,不需要英勇威猛,自己已經夠狠了,殺了那麼說功臣,自己已經深深地後悔了,現在他需要一個仁慈的皇帝,實施仁政。這一點朱標最合適了,可惜他不在了。還有一點,他不是嫡親。就是說,他不是皇后所生的兒子。而且生他的是外族妃子。史料沒有記載,根據各種跡象判斷,他是母親是李朝高麗人。這個讓朱元璋狠忌諱的。更主要的是,一旦立他為儲君,另外幾個藩王肯定不服,那就容易出現想西晉時候的天下大亂的局面,這是朱元璋最不希望的。
於是,只能另選其人。這天,一樣憂愁的朱元璋看見孫子朱允炆在院子里玩耍,便叫過來說話。朱允炆聰慧異常,而且說得頭頭是道。這讓朱元璋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一拍腦袋,說,「就是他了,還不違背古來的嫡長子制度,別人不能有異議的!」
朱元璋說的沒錯,朱標是太子,朱允炆是朱標的太子,他是下一代的嫡長子,這樣避免了幾個兒子來爭奪皇位了。可朱元璋忘了,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怎麼能讓弱小的朱允炆坐穩皇位呢!這樣,朱元璋閉眼之前,終於安排好了繼承人,朱允炆也順利地繼承了皇位。可虎視眈眈的燕王怎麼能甘心呢?於是,在朱允炆要消藩時候,舉兵造反,終於奪得了皇位。估計在地下的朱元璋也在後悔,要知道這樣還不如讓朱棣直接當皇帝了,這樣也不至於讓自己的孫子憑空消失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