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钱谦益传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2-03 10:03:47 1061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盛集陶落叶原文: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和盛集陶落叶注释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盛集陶落叶原文: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和盛集陶落叶注释

1盛集陶——盛斯唐,字集陶,安徽桐城人,清初寓居南京,常以诗与林古度、钱谦益唱和。2劫尘——即劫灰,佛教中指烧毁一切的大火后所剩的灰烬。3玉露——白露。4素娥——即嫦娥。5履霜——踩着霜。《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意谓踩霜即预示著严寒将至;青女——主霜雪的女神。6华林——曹魏时的皇家园林,此泛指美好的树林园苑。

和盛集陶落叶赏析

  秋已深了,远望南京城东的钟山,万物凋零,寒山肃杀,犹如劫后余烬,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首二句紧扣题面,从落叶下笔,「万物稀」三字说明已是落叶纷飞的时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表明金陵一带笼罩在萧飒的气氛之中,而「劫尘」二字已说出江山易代的沧桑之痛。杜甫本有「玉露凋伤枫树林」的句子,但如今木叶尽脱的景象使人感到的并不是风霜之侵袭,而是作为帝王之都的金陵气数已尽。所以三、四两句更明显地揭露出政治的变幻是诗人悲秋感伤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三年以前,清军南下的铁蹄践踏了这紫金山前、玄武湖畔的大好河山,弘光政权随之倾覆,钱谦益虽然腆颜事敌,偷生苟活,而心中却也充满著矛盾与痛苦,故他于诗中每每发泄其故国之思。「金陵王气」显然是用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句子,而这里分明是指明王朝的衰败。故这两句中对明亡的惋叹是十分清楚的,说叶落缘于王气衰竭二非关金风秋露,自然是故作痴语,但用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确是十分沉痛的。

  李商隐的《霜月》中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即借咏物而表现处于严峻环境中的乐观态度,然钱谦益则反其意而用之。嫦娥独自依月,涂有桂树相伴,青女履霜无依,倍感凄寒。五、六两句由落叶而想到月中的桂树,想到摧落黄叶的严霜,然分明以素娥、青女自况,暗示了自己于严峻肃杀的政治氛围中所感到的孤独与忧伤。最后两句归结到落叶上,原先一片葱翠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是荒败如沙漠,在那广漠无垠的寒空中一只孤雁掠过,更增加了秋林的荒寒落寞之感,给全诗平添了低沉灰暗的调子。而那寒空中孤独的飞雁,岂不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吗?

  这首诗借咏物而自抒怀抱,表现了钱氏此诗的故园江山之思。这一方面自然出于他降清后未得重用、而又身系囹圄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有感于清政府的残暴肆虐,因此他的心情是颓丧的。

  王士祺论明末清初有三派,以为「虞山源于少陵,时与苏近」(《分甘余话》);钱谦益的弟子瞿式耜也说「先生之诗,以杜、韩为宗」(《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序》),都说钱氏的诗源本杜甫,即以此诗为例,风格沉郁顿挫,遣词造句、用典使事都极为娴熟,也近于杜甫的诗风,所以向来被视为钱谦益的代表作之一。

钱谦益传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作品:和盛集陶落叶诗词作者:【清代钱谦益诗词归类:【伤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