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苦难史 历史最苦难的民族
历史最苦难的民族
1.历史上最惨的民族是哪个
最惨莫过埃及的原住民---科普特人。埃及艳后时的那一拨(现在不可能再有埃及艳后了)。
身为四大古文明,现在的埃及,全称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而科普特人现在占埃及比例不到两成。
古埃及不但人种被取代了,而且文化也被彻底更换了。以前是尼罗河文明,已然没有半点残存,现在全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教。
前几年穆尔西当总统的时候,有不少人甚至声称要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摧毁。以免被崇拜。
埃及极端势力鼓吹摧毁金字塔 称其是"异教符号"
作者:空一格
链接:/question/68316913/answer/2620119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犹太民族是人类历史上饱经苦难和屡遭迫害的民族,为什么
反犹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控制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美国国徽上有一颗由十三颗星星组成的犹太人标志“大卫王之星”即中国人所说的六角星,一般人认为美国国徽上出现大卫王之星纯属是巧合,但正是这颗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触动了反犹主义者敏感的神经,这颗在美国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成为反犹主义者眼中犹太人控制美国的证据,在历届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谁更亲以色列谁就会在犹太人支持下当选美国总统,在反犹主义者的眼中,美国已经成为犹太人的国家,犹太人通过控制美国而控制世界。

[编辑本段]历史的小插曲反犹主义中的亲犹太人事件 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驱逐境内的所有犹太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立刻派遣奥斯曼海军到西班牙,把那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安全地送到奥斯曼帝国。巴耶塞特二世把犹太人安置在帝国各个省内,并向帝国各个省下达命令,帝国各个省要友好对待犹太人,禁止反犹,违者将处以死刑。
其后,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信中说道“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是个伟大的统治者,宁愿自己贫穷也要把财富赠送给别人,我实在是太需要这些人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巴耶塞特二世想法的正确,这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带进奥斯曼帝国,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1493年西班牙裔犹太人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台印刷机及建立印刷机构,并相继出现了著名的犹太学者 如:Mordecai tino、Solomon ben Elijah Sharbiṭ ha-Zahab、Shabbethai ben Malkiel Cohen和Menahem Tamar等名人 [编辑本段]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
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纳粹德国1938年宣传漫画“犹太人正控制世界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透视: 1、历史的原由。在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
为了阐明问题,有必要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机关的回顾。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土地上。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勒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义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把还把余者全部赶出马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完全处于落后的小生产的农牧社会,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
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不知是历史过错教育了他们,还是生死磨难砥砺了他们,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历史赋予的机遇,总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历史集合体,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
他们不仅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渐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
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居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
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的德及奥民族,反犹情绪与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结。
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稣。
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
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
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应该看到,当时的德及奥民族的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逐步形成,并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一方面,当时德及奥民族仇犹反犹的社会情绪极大地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其日后仇犹反犹灭犹政策和措施制造社会价值取向,培植政治力。
3.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作文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汩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
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 ,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
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 崎岖。当唐宋的民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
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
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会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以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苦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
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苦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
4.旧中国的苦难历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62年。
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祖国大陆地区,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提出德国直接将山东权益交还被拒,于是决定保持中立。
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盟友。日本于是在8月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
1915年,日本向德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意欲独占中国的权益。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向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
1至4月,袁世凯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份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
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
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覆。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
五月九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
5.求犹太民族的历史
太民族是一个聪明能干、英勇顽强、精诚团结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 彩、命运多舛的民族,她的历史堪称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
巴勒斯坦东靠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沿岸内陆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东和沙漠 之间则有许多丘陵高地,境内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内陆湖死海,虽然 气候比较干燥,在西亚沙漠丘陵较多的条件下却是一块适于农耕的富饶之乡,是一块 “流着乳和蜜的土地”。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们的语言 称为希伯来语,自称其民族为以色列,后因建立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故也可称其为犹 太人。
这三个名称都指同一民族,现今使用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希伯来主要用 于称其语言、文学;以色列多用于与政治、历史有关方面;犹太则指其民族和宗教。据 《圣经》记载,老家在阿拉伯沙漠的犹太人曾浪游四方,两河流域的乌尔和尼罗河三角 洲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在埃及时受法老奴役,全靠其民族英雄摩西率他们摆脱桎梏, 逃出埃及,经西奈沙漠定居于巴勒斯坦。
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国势达到鼎盛。在 其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前972—前932年),建成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
这时的以色列虽 不能凭武力称霸,却也能以外交和经济联系而成为西亚南疆颇负盛名的繁荣之邦。但好 景不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由于两国争斗, 国王为政暴戾,阶级分化剧烈,人民痛苦不堪,犹太教得以诞生。
当亚述帝国已成气候 并大军压境之时,自闹分裂的两个小国便难以生存,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苦难的历程。 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并掳走27290人。
南方的犹太国靠耶路撒冷的坚固城防虽幸免灭顶之灾,但仍臣服亚述。从此以色列民族 不论南北皆不断处于外部强国铁蹄的蹂躏之下。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 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圣殿遭洗劫焚毁,犹太王被挖去眼睛,系上锁链,举族解送巴比 伦,在那里度囚徒生活达半个世纪,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幸运的是,新巴比 伦王国国运不长,公元前539年即被波斯消灭。
波斯人出于进攻埃及需拉拢人心的战略 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遂使犹太人 更坚定了犹太教信仰,认为上帝确实照顾他们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这一历史演变对犹 太教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苟存之际,犹太人把摆脱苦难的愿望寄托于宗教信仰; 在奴役生活之中,借助上帝坚定回乡复国的信念和决心;在波斯人允许他们回归后 更以此动员群众,维护民族生存。
于是犹太教便成为犹太民族的护身符和汲取力量之源 泉,至今犹太教的一些规仪仍然弥漫着历史的回声:如犹太婚礼最后一项必让新郎将一 只酒杯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祷之前必先 念《圣经》诗篇第137首,以纪念巴比伦之囚;安息日及节日祈祷前先念诗篇第136首, 以纪念重返家园谢神恩惠……这体现了犹太教信仰与民族生存之间的血肉联系。 对犹太人来说,可真是“苦海无涯”。
经过亚历山大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 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铁蹄 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
繁重的 苛捐杂税和官吏的暴戾无道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罗马在犹太省总督弗洛鲁斯的 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
犹太人起义的主力是城市贫民、中层市民和农民,狂热党徒杰罗特和短刀党徒西卡 里领导了这次起义。起义军消灭了耶路撒冷城的罗马敌军和地方贵族,并占领该城。
公 元66年11月,罗马远征讨伐队和诸属国国王的军队均被起义军彻底击败。于是,尼禄皇 帝派大将韦帕芗统领大军6万人征讨犹太起义军。
公元67年,罗马军队侵入加利利地区, 遭到6.5万犹太起义军的顽强反抗,未获成功。公元69年,韦帕芗当上罗马帝国皇帝, 遂命其子第度全力进攻。
公元70年4月,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为保卫这座圣城, 起义军民英勇战斗,作出巨大牺牲。
第度竭尽全力始得破城,接着便对犹太人进行残酷 镇压,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起义者不计其数,被卖为奴者达7万之众。据说整个犹太 战争中起义人民死难者达110万,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七宝烛台 等圣物被运往罗马。
罗马曾为纪念这次胜利建立凯旋门。但是,起义军的反抗斗争仍未 中断,即使在公元73年最后一座堡垒马萨达要塞陷落之后的数十年间,犹太人的起义仍 不时发生。
由于罗马帝国推行高压政策,犹太人的反抗怒潮终于在131年汇成一次大规模起义。 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 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并把犹太人赶出圣城。
犹太人面对国家被灭、圣城被占的严重 危险,忍无可忍,终于在“晨星之子”西门的领导下揭竿而起。
6.世界上最受欺压的民族是
曾记得一位民族学家说过:“世界上最苦难的有民族有两个,一是(西方的犹太人) ,一是(中国的苗人)。他们有两个共同点:都没有自己民族所建立的国家,都曾遭受几千年被别的民族杀谬,驱赶和压迫的历史。但是!他们又从来都没有向压迫者屈服过,就是现在也是”。
平心而论,看了一些有关的历史,我也蛮佩服这两个民族,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学习!
犹太人:
1, 如他们尊重传统:犹太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着按传统习俗沿习的一系列固定仪式,如割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这些习俗和仪式的意义,就在于使他与家庭、犹太社团和信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重视教育――觉得教育是人生起点。
3, 家庭和睦与孝道――犹太家庭和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晚辈对长辈的那种近乎于对上帝的尊重的美德;
4, 快乐――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总是很快乐;这与几个方面有关,首先是犹太人比其他的民族所经受的罹难多,所以一旦有一个缓和的空间与时间,他们就会满足;甚至是从忍辱中体验的偷生之乐。
5, 经营才能――由于被歧视,所以只能向上爬,以至营造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做管账人、当二房东、催债人以及做当铺老板的队伍。
6, 唯利是图――马克思(也是犹太人)承认,“犹太教精神”与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之间有亲和性 “它们都以鼓励个人利益、进行交易、追逐金钱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