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酒肉心中坐佛祖穿肠过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大多數人都未曾聽過

火烧 2022-07-07 00:58:52 1028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大多數人都未曾聽過 看過《濟公》的朋友,都知道他爲人狂放不羈,還經常吃肉喝酒,每當有人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直到後來,這兩句話還成爲了許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大多數人都未曾聽過  

看過《濟公》的朋友,都知道他爲人狂放不羈,還經常吃肉喝酒,每當有人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直到後來,這兩句話還成爲了許多特立獨行之人的座右銘。但其實這句話還有後面兩句,卻歷來並不被人所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打佛教傳入到我國以來,就在不同文化的地域發生了一些分歧,從而也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佛教,一種是藏傳的佛教,他們主要分佈在我我國的青藏高原一帶,他們這裏的教義和教規是允許僧人吃肉的;但另一種漢傳佛教,主要分佈在我國南北方一帶,這些僧人始終要奉守清規戒律,不能夠吃葷腥。

酒肉心中坐佛祖穿肠过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大多數人都未曾聽過

由此看來,這兩句話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它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的,除此之外,在我國的一些文學作品裏,就曾提到過和尚吃酒喝肉的故事,例如:《水滸傳》裏面的魯智深,他可是既喝酒又吃肉還殺過生的僧人。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認爲魯智深畢竟是虛構出來人物的,不具備真實性,但實際上,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開封城大相國寺,和尚們竟然還曾養豬賣豬肉,由此可見《水滸傳》裏魯智深人物的塑造還是有一定根據的,並不是施耐庵老先生沒有根據地在胡說八道。

除了魯智深以外,家喻戶曉的濟公和尚,也是這句話的經典代表人物,濟公的本名叫李修緣,法號爲道濟,外號爲濟顛和尚,浙江人。出生於公元1148年,於公元1209年圓寂。

他是我國南宋時期禪宗的著名僧人,最早出家的地方是在國清寺,後來還曾在靈隱寺和淨慈寺住過一段時間,而濟公與其他僧人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是個有才的和尚,而且還是才華橫溢。

他這一生中寫了大量的詩歌,後來還被收錄在了《淨慈寺志》中。但由於他爲人瀟灑,做事不拘一格,與傳統佛教裏的和尚差異過大,人們也叫他“濟顛和尚”。

此外,濟公穿着也是十分樸素,衣服也都是打滿了補丁,破破爛爛,手裏時常持一把蒲扇,看上去不像是一位有道高僧,倒像是一個乞丐。但由於他經常幫助老百姓做好事,在人們心中享有盛譽,歷來爲人稱道,因此他所在的幾座寺廟也得以香火鼎盛,經久不衰。

而且濟公經常念在嘴邊的這兩句話,也成爲了一些瀟灑坦率之人的口頭禪,但衆人卻不知他後面的兩句話: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而正是由於知道這兩句話的人少之又少,纔給後世帶來了一些誤解。

其實,濟公這兩句話意思就是在告誡後人,不要來學他的這些不足之處,如果大家把他的缺點當成了優點,還視爲至理名言,那就如同踏入了歧路,在錯誤的道路上將會越走越遠,最終無法回頭。

同時,濟公這也是對他們禪宗後人的一種勸勉,他也想通過自己的例子來告訴後輩,爲人做事可以瀟灑自然,但是誦經唸佛時一定要做到誠心誠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學到這其中的奧祕。

然而後人卻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誤以爲濟公這兩句至理名言就就是在勸世人要及時行樂,不要拘泥於社會上的規矩,從而他們也就做出了許多不合佛規的事情,就比如上文提到過的古代的相國寺和尚殺豬賣肉,他們的這種表現實際上也展示了佛教在傳入我國後表現出世俗化、中國化的趨勢。

通篇來看,濟公和尚後面的這兩句話是在勸誡世人,讓他們不要去觸碰道德底線,也不要違反約定俗成的規矩,但無奈後人不知道這兩句話,以至於每次做錯事時總拿出前面兩句話來爲自己找藉口,從而也減損了濟公的形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