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鸿章左宗棠之争 左宗棠、李鸿章与何如璋,国之良将谋臣凋零与小人的壮大

火烧 2022-11-18 13:50:43 1032
左宗棠、李鸿章与何如璋,国之良将谋臣凋零与小人的壮大 琉球就是今天的冲绳。琉球、越南双失守后朝鲜丢失也在情理中,说困难谁都困难。从五百年藩属琉球丢失、再到千年一家千年藩属的越南丢失。我们的困难肯定是有
李鸿章左宗棠之争 左宗棠、李鸿章与何如璋,国之良将谋臣凋零与小人的壮大

左宗棠、李鸿章与何如璋,国之良将谋臣凋零与小人的壮大  

琉球就是今天的冲绳。琉球、越南双失守后朝鲜丢失也在情理中,说困难谁都困难。从五百年藩属琉球丢失、再到千年一家千年藩属的越南丢失。我们的困难肯定是有?但这种困难被人称其为,为了日后更好的发展。 然而,日后的发展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从琉球问题时,首任驻日大使「 ”趁日本尚未成虎前先应对”的观点,再到左宗棠对中法和战的痛心疾首。我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 ”可能振兴”的机会。却奔着「 ”必然失败”的方向狂奔。 这是一种自信丢失的过程,没了自信,其实什么都完了。 (1)中琉五百年关系简说 早在1372年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中国的帮助下,琉球逐渐强大。有了类似于中国的政权建设。大明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权建设上的帮助也是无私的。特别在人口移民问题上。然而,到了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用武力将琉球也变为他的藩属国。 崇祯二年册封琉球 在我强日弱的情况下,日本乐于琉球继续成为明朝的藩属国,琉球成为「 ”双宗主国”国家。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1872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明治发布诏书宣布:废琉球国王藩王。同时,停止向中国朝贡、中琉的外交关系交由日本外交部门掌管、禁止琉球方面参加中方的皇帝、皇太后的生日等庆典等。 1877年三月,琉球国王尚泰的特使,国王的姐夫向德宏向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哭诉。由此,我方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向日方提出抗议。这时,作为首任驻日公使的何如璋接到了提建议的任务。 何如璋在1876年十二月,被任命为驻日正使。然而,直到1877年七月,他才拿到清政府的正式任命,并接到了各种印信、敕命和国书。三个月后,从上海出发前往日本。十一月二十日,到达东京。 这时,已经距离「 ”琉球问题”出现快一年了。到达日本后,他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在1878年四月二十八日,向总理衙门汇报如何应对「 ”琉球问题”。 (2)何如璋上中下主张:日本国小势弱、国债问题、内部稳定,他们不会与我们主动战争 何如璋主张对日采取「 ”积极进攻”的方式,主动对其开战,先把日本打残,省得日后强大了、与我们成为强敌之后,再去进攻。何如璋的结论有自己的四个判断作为基础: 其一:日本国力弱。日本国小不过两粤、财力比我们的三吴都要差,民人柔弱,只是萨摩、长门两地的人比较勇武。 其二:外债严重且内部不稳。为了「 ”废藩治县”等改革措施外债已经过亿两,国内为了争取百姓对中央政府的支持,不断地减租减税,导致财政问题。国内也是不稳,去年「 ”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发动「 ”萨摩之乱”就是证明,结果西乡隆盛战败被部下砍下了脑袋投降。 其三:日本军事力量不足。 其四:民心不稳。 由此,何如璋提出上中下三策。 在上中下三策中,其上策为:先发制人……趁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强(之际),与日争衡,犹可克也。隐忍容之,养虎坐大,势将不可复制。 抱小孩者何如璋,右手第一位为黄遵宪 中策:具体使用就是:日本不是禁止琉球向我们朝贡吗?那么,我们一面据理力争,一面派兵船去琉球问罪,琉球自然入贡。日本如果有所反对,那就趁着「 ”狗没变成狼甚至虎”的时候先打残他。 中策:一面据理力争,一面要求琉球抵抗。如果日本进攻琉球,我方立刻出动与琉球内外夹击。无论胜负,我们都可以进退自如。 下策:就是在已经主动放弃琉球,我们只是在语言上不断地抗议抗议,并请世界各国评理,日人自觉理屈词穷,也许能侥幸让琉球存在。 (3)李鸿章的难言之隐是真实的吗 最终,主管当时事务的李鸿章先后提出了四个难,这些难都是实情。 其一:我方离琉球太远,用兵不宜; 其二:我方没有铁甲舰不如日本海军强大; 其三:现在正是伊犁问题与沙俄对峙的艰难时刻,不宜与日本发生对抗; 其四:现在正在发生大型自然灾害,我们特别缺钱,没钱保卫琉球。 李鸿章所说的自然灾害就是丁戊奇荒。1877年和1878年,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据说饿死1000多万人,2000多万人逃荒。然而,我认为:清廷向来不缺钱,缺的是干正事儿的钱。灾害之所以损失这么大,不是因为清廷没钱,而是贪腐和享乐。 举个简单的例子,南河每年的河工修建费用600万两,真正用于建设的不到60万两。南河河帅,吃一次豆腐就要花费数百两,什么豆腐呀这是!不过借口而已。 当李鸿章选择了下策之后,他说服了总理衙门和清廷,对日本吞并琉球在本质上就已经默认了。正如他主张「 ”放弃”新疆时,从来没有公开说过「 ”放弃”,但本质就是「 ”放弃”那样。 1879年,琉球被废藩建县,改名为冲绳县。 综述:国之良将、良臣的苦心以及无奈——为什么即使难也要认真地打一仗,背后有真正的「 ”振奋人心”的作用,从而获得支持、权力,让清朝有一个变化的可能 可以说,何如璋对日本的观察是近距离的,当时的日本问题也很多、也很难。中国也很难!但问题是,再难有太平天国、捻军、整个西部动荡的1860年代难?当时的日本并非是1895年后的日本,当时的日本「 ”明治维新”发展总体上并不如我方的「 ”洋务运动”成果。 正是因为一次次的「 ”维新派”获得成果,才使得明治天皇等改革派获得了举国支持。然而,中国的改革派却是少数派,始终不能在「 ”舆论上”、权力上获得主导地位。左宗棠为什么要对沙俄提棺出征、为何要在72岁高龄挂帅出征主持福建海防支援台湾,为什么左宗棠临终之前都不能原谅慈禧、李鸿章妥协投降? 问题就在于:此一战,包括伊犁一战,如果打得像模像样的话,将会让「 ”洋务派”获得「 ”统一”,洋务派也分「 ”妥协派”「 ”抵抗派”、保守派也分「 ”妥协派”「 ”抵抗派”。如果,伊犁之战、中法之战即使不能获得大胜,其实只要是小胜、平局就能让「 ”洋务派”中的「 ”妥协派”势力低微、保守派的「 ”抵抗派”和「 ”妥协派”都会有一定的扭转。 从而「 ”洋务派中的抵抗派”也就是「 ”林则徐、魏源、左宗棠式改革”成为主体,逐渐控制改革的主体方向。从奕䜣到李鸿章式的改革,其实都是在「 ”保持既有权力格局、传统治国方式”下的皮毛式改革。对外妥协投降,对内不断地购买西方武器的同时自肥。 然而,「 ”左氏改革”则希望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自我掌握技术,逐步实现自强。通过一场战争,让更多的「 ”左氏改革”思想获得认同。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让慈禧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进行真正的改革。 从1878年主张被废弃,我们终于养虎为患; 从1885年不败而败,我们的军方、政界彻底进入「 ”卧金尝胆时代”。 一切都在走向「 ”表面繁荣”下的肮脏。最终,被养成老虎的日本彻底打倒在地,自此,1895年的中国从「 ”不弱之国”变成弱国。1900年,我们又因为慈禧的癫狂而由「 ”弱国”变成「 ”孱弱之国”! 正如我在「 ”1885年!大清的脊梁断了”所说的那样,最好的机会丢失后大清之大就没有真正的「 ”大”的机会了。 1885年!大清的脊梁断了 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任第三天,甲午战局胜负已分 正德与该国使臣嬉笑玩耍,邱道隆:占我藩属,抢男霸女,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