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害虫的定义 中国主要检疫的病害种类,害虫,有害植物有哪些
中国主要检疫的病害种类,害虫,有害植物有哪些
中国主要检疫的病害种类,害虫,有害植物有哪些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森林遭受多种害虫严重危害,或者叶片被吃光,或是叶片被害脱落,嫩梢扭曲停止生长,或树干被蛀成千疮百孔,既影响美观又易折断伤人,甚至植株成片枯死。 (一)区域性成灾种类:在某一小的区域性区域内危害较重,但附近其他区域则无或危害很轻的害虫种类。如食叶类的黄杨绢野螟、大叶黄杨斑蛾、国槐尺蠖、大叶黄杨金星尺蠖;刺吸类的日本龟蜡蚧、红蜡蚧、梧桐木蝨、月季白轮盾蚧等。 (二)普遍成灾种类:在城市森林比较大的区域造成危害。这一类害虫的数量正在随着城市森林面积的扩大而增加,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刺蛾类对纸质阔叶树危害严重,且由于其身上毒毛会引起人体不适,因此危害更重。蚜虫、粉蝨可危害多种绿化植物,危害严重,盛夏干旱会加重其大发生。螨类危害的寄主与蚜虫相似,但其爆发和危害程度超过蚜虫。刺桐姬小蜂主要危害刺桐属观花植物,一年发生多个世代,繁殖力强。天牛类主要危害柳树、桃花、樱花、悬铃木、黄杨、火棘、紫薇、海棠、杨树等多种绿化植物,中等偏重发生,易引起树木枯死、风折,既危害景观又会伤人。红火蚁可危害多种花草种子,食性杂,往往对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对人也具有极强的伤害性。二、城市森林害虫成灾原因。 城市森林害虫对周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加上绿化植物种植结构失调,城市树木生长的地下和地面空间狭窄,以及管理不善所引起的生长环境恶化,均可直接导致害虫的猖獗。 (一)树种及结构单一。城市绿化多年来盲目追求大色块和景观的一致性,使得植物物种单一,或虽物种较多但生态位重叠,破坏了森林本应具有的复合生态结构,导致绿地群落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下降。在树种(草种)单一的情况下,病虫害极易传播蔓延,难以控制。 (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和流失,容易引起害虫爆发。首先,有益生物被杀伤。或害虫大量死亡后,其天敌因缺乏寄主而难以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猖獗,使害虫的发生频次增加。其次,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抗药性增强。 (三)城市大气的严重污染。首先,一些废气妨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长势衰弱,最终害虫成灾。其次,城市废气污染对某些害虫有促进生长作用。如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对蚜虫、介壳虫和粉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繁殖有刺激增强作用;低浓度臭氧不但促进豆蚜大量发生,还对舞毒蛾等咀嚼式口器害虫繁殖有利。另外有些废气在对树木造成危害的同时对天敌也有抑制作用。如汽车尾气中的含铅微粒积累在植物组织中对天敌的杀伤作用往往大于对植食性害虫的杀伤作用;叶片上的尘埃既影响光合作用又阻碍寄生蜂在寄主植物体表的产卵活动。 (四)市政规划不合理。以前的很多市政规划,很少把绿地系统考虑在内或考虑不够,未预留相应的绿化用地,总是在道路建成以后,根据现有的地形地况进行绿化施工,一些埋设地下管线的地方使树木无立足之地,这些地方树木根系无法伸展,严重影响树势,给害虫成灾留下隐患。 (五)其他人为活动对害虫发生的影响。首先,高楼大厦的大量建立,区域性小气候恶化,影响昆虫的生活习性而加快其繁育速度,促使害虫暴发成灾。日本龟蜡蚧和红蜘蛛等多出现在人群活动频繁的场所。市区行道树、小区内绿化树、酒楼宾馆内的花木等,因为植物叶面布满灰尘,活力降低,再加上温度偏高增加了害虫适生能力而受害。其次,人为携带是外来种类害虫爆发的主要途径。主要以苗木携带为主。由于苗木大多是由外地甚至境外调入,而国内植物检疫技术手段还有待完善,因此很容易使外来害虫随苗木入侵。这些害虫随苗木定植且天敌较少的情况下就会成灾。一些木材制品的人为调运也成为重要的害虫传播途径,如松材线虫病等。三、治理对策。 (一)丰富城市森林植物多样性。在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时,应根据各类植物生态适应性和生态位,适地适树地选择适生植物。按照地带性自然森林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构建乔、灌及地被植物复合群落,建立和谐的生态结构,促进有益生物的寄生和繁衍,发挥森林群落植物的抗逆性功能,提高绿地的稳定性,增强森林的城市社会效应。首先,应加强乡土植物资源的储存和利用。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下,应将抗旱、耐土壤贫瘠、抗污吸污、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其次,增加城市绿化苗木种类。根据现有绿化树种的实际情况开展引种工作,严格按照引种程式,丰富本地绿化树种。以华东的江南地区来说,适生的绿化树种就较为丰富。防护林带耐瘠薄、抗干旱、抗污染品种主要有雪松、旱柳、池杉、白杨、女贞、臭椿等;绿化乔木树种有悬铃木(少果)、雪松、女贞、槐树、银杏、枫香、杂交马褂木、棕榈、枫杨、落羽杉、梧桐等;灌木有枸骨、红花杞木、杜鹃等。只要真正把环境放在第一位,做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相生植被相结合,常绿、落叶及针阔叶树、彩叶树种、花草配置得当,完全能形成较为丰富的城市森林系统,增强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与观赏价值,提高对虫害的自控能力。 (二)农药使用对策。(1)做好有害生物的测报工作,确定最适防治期,制定喷药指标,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污染轻的农药, 并注意药剂混用和兼治。如红蜡蚧、吹绵蚧等初孵的蚧虫在植物表面寻找合适部位寄生,此时,蚧虫尚未分泌蜡质和固定,均在植物表面活动,此时防治可大大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2)应用无害化施药技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利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蛀干害虫的成虫(如天牛)。树干注药技术,特别适用于居民区高大树木的害虫防治。(3)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利用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而应用较广。蛛形纲的蜘蛛;天敌昆虫如草蛉、瓢虫、益蝽、蚂蚁等;脊椎动物如青蛙、蜥蜴、鸟类等。寄生性天敌如小蜂总科的不少种类已被广泛而有效地用于控制多种害虫。生物农药多对害虫有特异性,因此应用前景广阔。如BT病毒治虫,白僵菌防治松材线虫病传媒天牛,灭幼脲防治食叶害虫等均应推广应用。(4)利用植物本身的防虫作用。植物毒杀作用如大黑金龟子等嗜食蓖麻叶之后不久麻痺,大多不能复活。忌避作用如苦楝、香茅油可以驱避很多食叶害虫。利用植物提取物来防治害虫,如菸草水、除虫菊、苦楝素等的植物性制剂来防治蚜虫、介壳虫、蝽及螨类等。植物源农药对大多数天敌伤害不大,对人畜安全,易分解,环境污染小。对花卉等观赏植物的害虫防治和高大乔木的注干防治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5)其它方法的应用。利用昆虫的趋光、趋化等趋性进行诱杀是防虫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诱集率极高。发动群众人工挖蛹,捉虫,采摘虫叶、虫包、卵块,可减少化学药物使用次数而又达到较好防治效果的目的。(三)加强植物检疫,杜绝虫害人为传播。实施林业植物检疫是保护城市森林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要完善各项检疫制度,认真履行检疫职责,不断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苗木、木材的调运而入侵。(四)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科学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要有严格而长远的城市规划,把我们能预见的问题尽量避免。在建筑规划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化建设用地。将一些污染比较重的企业搬离城区,减少大气污染,减小城区区域性小气候特化程度,控制有助于害虫成灾的条件。
有害植物有哪些
水葫芦 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凤眼莲,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但是也有害处: 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因为太强了,覆蓋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和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 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正可谓三位一体式的灭绝战术! 还有空心莲子草
植物检疫性病害有哪些
一般来说,每年的检疫性病害会有所变动,这要看我国农业部每年的公布名单。目前我国的检疫性病害有24种,包括8种真菌,7种细菌,5种病毒,4种线虫引起的病害,它们是:
1、小麦矮化腥黑穗病 和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2、菸草霜霉病
3、玉米霜霉病
4、大豆疫病
5、马铃薯癌肿病
6、苜蓿黄萎病
7、榆树枯萎病
8、梨火疫病
9、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10、柑橘黄龙病
11、椰子致死黄化病
12、菜豆细菌性萎蔫病
1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4、根癌病
15、番茄环斑病毒
16、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17、蚕豆染色病毒
18、香石竹环斑病毒
19、马铃薯帚顶病毒病
20、马铃薯包囊线虫
21、香蕉穿孔线虫
22、松材线虫
23、鳞球茎茎线虫
1、《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植物检疫工作由哪些部门主管?
答:《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农业、林业植物检疫物件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如何制定?
答:农业、林业植物检疫物件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3、《植物检疫条例》规定,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在哪些情况下必须经过检疫?
答: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4、省际间调运《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需要哪些手续?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植物检疫条例》第七条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5、《植物检疫条例》规定,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答: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但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应当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6、《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植物检疫机构对于新发现的检疫物件和其他危险性病、虫、杂草该如何处理?
答:必须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报告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7、《植物检疫条例》中疫区和保护区是如何划定的?
答:区域性地区发生植物检疫物件的,应划为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植物检疫物件传出;发生地区已比较普遍的,则应将未发生地区划为保护区,防止植物检疫物件传入。
8、《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于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根据不同检疫结果,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答:《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于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未发现植物检疫物件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发现有植物检疫物件、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消毒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17、森检机构对新发现的森检物件和其它危险性森林病、虫清查后如何进行报告?
答:森检机构对新发现的森检物件和其它危险性森林病、虫,应当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向林业部报告。
18、专职检疫员在执行森检任务时有哪些职权?
答:检疫人员是代表国家依法执行检疫任务的行政人员,具有以下职责:
(1)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依照规定实施现场检疫或者复检、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2)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消毒处理、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3)依法查阅、摘录或者复制与森检工作有关的资料,蒐集证据。
19、出口、进口的应检物品如何实施检疫?
答: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省际间调运时应当按《植物检疫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检疫。从国外进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再次调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时,存放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凭原检疫单证发给《植物检疫证书》,不收检疫费。存放时间超过1个月或虽未超过1个月但存放地疫情比较严重,可能染疫的,按规定实施检疫。
20、《产地检疫合格证》应如何签发?有何规定?
答:《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规定,经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未发现检疫物件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带有检疫物件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经产地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运前可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有效期6个月。
21、《植物检疫条例》对违章调运有哪些处罚规定?
答:(1)未按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的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2)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证书、印章、标志、封识的;(3)未依照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4)违反规定,擅自开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森林植物用途的;(5)违反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能寄生于植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属于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轻微条件下它们只引起植物生长的失调并降低其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和竞争能力;严重时则会导致植物死亡、大幅度减产和饥荒。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专一性。不同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宽窄不同,有些病原菌只危害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另一些病原菌的专一性较低,它们常能寄生于多种不同的植物。有些病原菌除了寄生以外,在没有适合的寄主时,还能营腐生生活,它们属于兼性寄生的类群。在植物体内大量发展的病原菌通过各种途径干扰植物的正常功能并引起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植物叶组织坏死造成叶斑;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解体造成溃疡和腐烂;气孔或输导组织被病菌侵染后可导致萎蔫和枯萎;叶绿素合成代谢的破坏则造成植株缺绿;病原菌产生的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类物质可使区域性组织细胞过度增生而产生畸形、树瘿等特殊形态。植物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之后常常会给某些条件致病菌造成侵染的机会,两类微生物的双重侵染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植物的损害。植物病害对农业、林业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一种作物在某一特定地区种植的可能性,在病害高发区种植的作物产量极低甚至会颗粒无收。
1、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是主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许多真菌都可以引起植物病害。如由藻状菌中的致病疫霉(Phy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的大麦、苹果和葡萄的白粉病,由担子菌中的锈菌引起的许多禾谷类作物的锈病及黑粉菌引起的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作物病害,由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棉花炭疽病、立枯病和黄萎病,水稻的稻瘟病和纹枯病等。几乎在大多数作物上,果蔬上和花卉上都能发现真菌引致的病害。许多真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均能在植物上寄生。而无性孢子的大量繁殖和生长是病害蔓延和流行的主要原因,有性孢子的形成和它们在种子及残枝落叶中休眠或越冬是翌年发病的主要原因。在许多病原真菌的复杂的生活史中,一个阶段在寄主植物,另一阶段则在土壤或植物残留物中完成。病原真菌的侵染与温度和溼度有密切的关系。温暖潮溼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尤其有利于病原真菌的侵染和植物病害的蔓延,土壤pH值也对真菌的侵染和致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2.植物的细菌性病害
能侵染植物并引起病害的细菌主要来自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和枝原体属等。病原细菌多由植物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生于植物组织或导管中,常引起植物产生斑点、白叶、顶死、萎蔫、软腐和过度生长等病症。它们多能存活于植物组织或种子中,或进入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例如引起果树火疫病的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就在树干或树枝的组织中越冬,到次年春天借昆虫和降雨再次传播。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asoryzae)除能在水稻秸杆上越冬外还能寄潜在种子颖壳、胚或胚乳表面,能在干燥条件下存活半年以上,因而还能随种子传播。引起蚕豆萎蔫病的栖菜豆假单胞菌(Xanthomonas.
malvacearum)能潜伏在蚕豆珠孔中随种子传播。引起棉花角斑病的锦葵黄单胞菌(Xanthomonasmalvacearum)则寄存在子叶外缘而随种子扩散。根癌土壤杆菌(Agrobzcteriumrumefaciens)可作为能在土壤中兼性腐生的代表,它在寄生时能使许多双子叶植物(如番茄、糖用甜菜和许多果树等)的根或茎部形成肿瘤
3.植物的病毒性病害
已知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有300余种,马铃薯迟化病早在18世纪末即在欧洲发现,迄今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难题之一。菸草花叶病毒是最早被发现的病毒,流行时常可使产区烤烟减产25%。与动物病毒和噬菌体不同,植物病毒的侵入必须要有活细胞上的微伤才能进入细胞质,然后可以经薄膜细胞和胞间连丝弥散或进入输导组织快速转移。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有区域性性和全面性两种,进入寄主细胞的病毒在复制自身的同时,干扰和破坏了寄主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从而产生植物受害的症状。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主有哪些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
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于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生物。多为异养型的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虽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否导致发病,还决定于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病原生物型别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入侵性较强的有害植物有哪些?
一种生物被人为地移到没有天敌的地方,就成为外来入侵生物。所以很难讲哪种生物的入侵性较强,像中国的鲤鱼可以在美国横行霸道,而外国有些生物入侵后也造成中国的生态失衡甚至灾难。

很难讲哪种生物的入侵性较强,但目前对我国造成较大损失的外来生物有:
1、凤眼莲: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作为猪饲料水葫芦推广,此后大量逸生。
2、 福寿螺卵:这种原产于南美的动物在江浙一带吞噬了万亩良田。
3、蔗扁蛾幼虫:1987年随进口巴西木进入广州,现已传播蔓延到京。
4、椰心叶甲:2002年6月在海口市首次发现,已造成亿元经济损失。
5、水花生:是三大外来生物之一,水花生叶甲对其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6、藿香蓟:由国外引进,种子顶上的冠毛随风飘散,所以极易繁殖。
7、含羞草:引入我国华南地区后发生变异,根粗枝壮高达一米。
8、澎蜞菊:对原生植物的绞杀力强,对畜牧业危害极大。
9、薇甘菊:原产中美洲的薇甘菊攀上灌木后,能破坏光合作用使其窒息而死。
“事实上,外来入侵生物也潜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夜市中常见的福寿螺,这种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动物以超强的繁殖能力在江浙一带吞噬了万亩良田;小龙虾,这种来自中南美的动物具有强悍的打洞习性,几乎使洞庭湖“千里之堤,毁于虾穴”。
“中国现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有50余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每年,紫茎泽兰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570多亿元人民币。
“现在外来入侵生物正在我国疯狂地‘变坏’”。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外来物种进入后并不是立即“翻脸”,它们最初“心甘情愿”地被种植应用,一旦适应、繁衍至一定规模,才会主动攻击,威胁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的生存。一般植物的潜伏适应时间长达20年,因此2000年以来,我国外来物种开始进入生态危害高发期。
大棚病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差异较大、枯萎病。大棚中一般温度较高、溼度较大,病虫害的种类多。常见的害虫主要有:温室粉蝨、蚜虫、潜叶蝇、夜蛾类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锈病大棚中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