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北伐 虞允文怎么死的?虞允文是什么官 虞允文简介
虞允文怎么死的?虞允文是什么官 虞允文简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来凭借父亲为官的缘故,进入仕途。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考

虑到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七年未曾调任。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进士及第,获委任为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时秦桧当权,虞允文等四川书生皆不获重用。秦桧死后,终于获得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采石大捷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
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随后,金海陵王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省镇江市)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
经略四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虞允文被委任为川陕宣谕使,并与大将吴U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吴U攻克凤翔,收复巩州。金国整治兵马想要争夺陕西新复州郡,于是蜀中方面想要放弃这些地方,允文则认为不可。后宋孝宗即位后,因保守派史浩、汤思退的进言,认为偏安一隅较为适合当时南宋。因此要求前线宋军退兵。
乾道元年(1165年)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乾道三年(1167年)四川名将吴U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五年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大力提拔贤良之士,如洪适、汪应辰。
乾道八年(1172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淳熙元年六月十八日(1174年7月18日)以病卒。
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个人作品
文学作品
虞允文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着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传颂于世。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是奏疏类散文,采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军事第一子》 、《江上军事第二子》、《江上军事第三子》、《奏还汪应辰知衢州词头疏》。后来虞允文入 川为川陕宣谕使,虞允文作《论用吴U以图恢复疏》、《论巩州未下可忧疏》、《论营田之利弊》等奏疏。隆兴元年,虞允文又有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乾道三年,虞允文出为四川宣抚使,作《论明良交感惟信与诚疏》、《谢赐御书汉崔政论疏》、《论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盗贼之备疏》等 。
虞允文还著有《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唐书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议》二十三卷、《内外志》十五卷、《诗文集》十卷、监修《续会要》三百卷,《宋诗纪要》收录其诗两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其文八十五篇。虞允文另外还有两篇早年之作比较有名,一是《辨乌赋》,一是《诛蚊赋》。
传世丹青
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吴宽评论说:“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
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停云馆帖》第六卷 ,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
历史评价
《宋史》:①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②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为长城,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次膺力排群邪,无负言责,阏不烦,居约有守。晚再立朝,謇谔尤著,南渡直言之臣,宜为首称焉。
杨万里:食必观书,为文立成, 不雕而工。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md: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蔡东藩:历代无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举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夺其魄耳。假使高宗构有恢复之志,声其罪而加之讨,则南北义士,奋起讨逆,大憝授首,炎宋中兴,宁非快事?乃闻寇南来,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于此。幸陈康伯劝阻于内,虞允文达权于外,始得侥幸一胜,保全东南。论者谓以弱制强,以寡败众,允文之功居多。夫允文诚有功,然安知非天之嫉亮已甚,特借义士忠臣以诛逐之耶?故予谓采石一役,盖犹有天幸云。
史籍记载
《诚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传。
家族成员
虞允文原籍四川仁寿,宋亡后为避战乱,迁居崇仁二都(今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虞允文有三个儿子,直秘阁虞公亮,知开州虞公著,长宁武宁守虞杭孙。一共有十二个孙子,其中虞刚简最有名,最后官职为利州路提刑。
墓葬
虞允文墓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 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虞允文墓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仁寿县志》载:“宋虞忠肃公墓,治西三十里玉屏山,建于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竖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立华表两座,四周砌石围墙护之,旧有祠今废,墓高五尺,穿心两丈,墓前抵石 墙界五十二弓,后至山顶五十二弓,左抵山脊六十七弓,右三十二弓四尽。”从记载中可以得知:虞允文墓建墓初期,有墓穴二个,一前一后,有石人、石马作待,石羊、石猪作供,筑有坟台、拜台,立石柱灯杆二座,四周石围墙护立,宽之数百尺(今已毁)。明嘉靖邑令毛沂、清同治知县毛绪峰、光绪知县何肇祥,曾先后三次对虞墓进行维修保护,重建墓碑。虞允文墓附近陆续出土发现了一些实物资料,对研究考证虞允文墓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1997年10月在虞坟15处发现“民族英雄宋丞相……”碑,碑文残缺,字迹部分可见。1999年9月在虞允文墓30米处出土圆形石碑(残缺),只见隶刻“丞相”二字,其余不存。
在通过长期取证确认虞允文墓无疑的同时,又新将当年md同志读《二十四史》赞虞允文采石英勇抗金题签的“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眉批手迹,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如今的虞允文墓墓冢高3.5米,宽11米,长20米,石砌拜台宽33米,长15米,宽1.3米。现存墓碑为光绪十九年知县何肇祥重立,高2.3米,宽1.8米,上书“宋丞相虞忠肃公墓,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墓前辟建有仁寿虞公陵广场,广场上塑虞允文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