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dz军事统帅地位是哪次起义后确立?并非南昌起义
dz军事统帅地位是哪次起义后确立?并非南昌起义 原题:dz的军事统帅地位是哪次起义后才正式确立的? 从军队体制来说,dz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统帅。从1928年5月4日dz成为中共第一支主力红军——
dz军事统帅地位是哪次起义后确立?并非南昌起义

原题:dz的军事统帅地位是哪次起义后才正式确立的? 从军队体制来说,dz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统帅。从1928年5月4日dz成为中共第一支主力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那一天起,他由工农革命第四军军长,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首,他在中共军事历史上的统帅地位可说是独一无二的。而奠定他这一历史地位的,是湘南起义而不是南昌起义。 有些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著作、文章,把dz称之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正规的党史及dz悼词则模糊地称“dz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有一位“历史学者”林蕴晖在一编叫做《dz的感喟》(载王家声主编《史家随笔》,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第7页)的文章开头写道:“dz是1927年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排名是ze,贺龙、叶挺、dz、刘伯承)。”作者没有注明这个排名的出处来源。 但据笔者考据,事实上,南昌起义dz只是个参与者,部分部队的指挥员,不要说主要领导者,从整个起义决策的角度来说,dz甚至连起义“领导者”都说不上!因为:当时dz的职务是第九军副军长,实际指挥着南昌公安局的警察一部和第九军一个营的兵力。 在中央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里,没有dz的名字;在起义总指挥部和前敌指挥部里没有dz的名字,在起义参谋团里,没有dz的名字,甚至在中共与国民党左派联合组建的“革命委员会”25个成员里,也没有dz的名字(后来在南下途中补充了一个dz的名字,但此时革命委员会已失去决策作用)。一个在所有关乎起义全局的组织机构里没有名字的人,何来“领导者”的身份?又何以成为了主要领导人呢? dz在南昌起义过程中,主要指挥三河坝阻击战,尽管他附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仍然是个失败者。他所指挥的二十五师,由三千多人一路走麦城,最后只剩下七八百人到达江西的大余。其伟大功劳在于他保留下了这八百壮士火种,成为他后来翻身走向胜利的本钱。 湘南起义 但湘南起义不一样,它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下,在中央委派的领导人md没有到职的情况下,dz自觉承担起起义总指挥的职责,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在广州起义余部、秋收起义余部协助下,取得武装起义、建党建政、分田分地的巨大胜利。尤其是他率领一千余人(南昌起义800人,收编制广州起义200人),打成了一万多人上井冈山,简直就是个伟大奇迹! 井冈山会师 这在中共工农武装起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率领湘南起义发展起来的一万余人与千余人的md部整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打下了创立红军第四军中共第一支主力部队的坚实基础。 从dz担任了红军第四军军长以后,他便一直处于中共军事指挥的核心地位,由红四军军长,到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没有动摇过。所以说,湘南起义才是奠定dz军事统帅地位的武装起义! 令人不解的是,所有史学著作都把dz当作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加以宣传,却对奠定他军事统帅地位的湘南起义的成就极少提及。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hyb在dz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对dz“胜利地领导了湘南起义”作了客观的描述: “起义军南下失败后,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和陈毅同志一起,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率领起义军余部,冲破千难万险,转战湘粤赣边境,保存并发展了这支革命武装。1928年1月,他们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胜利地发动了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农村进行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4月,dz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共万余人开赴井冈山,与md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的第一支主力红军——红军第四军,他任军长,md同志任党代表。这次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而hyb对dz参与南昌起义的经历描述,只有一句话:“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即便这句话,hyb也只是不得已沿袭旧说而已。
很赞哦!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