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震中遗址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600字作文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600字作文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600字作文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到了2015年,在7年前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房屋倒塌,洪水泛滥,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时间,党中央号召全军行动起来,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总书记,总理赶赴灾区,慰问受灾民众。红十字会紧急抽调医生1428名从全国调集方便面12800箱,饮用水190000箱支援灾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32秒,地震发生了,房屋摇动,打破了往常校园的宁静,虽然我只是幼儿园大班,但是我知道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我也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往下跑,大街上人头攒动,有哭有闹,有尖叫的,待警报解除后,人们才一一散去,老师说:“同学们,这是因为汶川发生了地震,现在教学楼成了危房,大家现在听从通知,待家长一个一个地来接你们!
今天,我们来到了北川地震纪念馆,虽然人很多,但是大家都是来重温那段历史的,历史不可以忘去,悲痛也难以抹去,我们跟着人们一起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地震分布图,地震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北川、安县、青川、彭州,这些地方都属于地震极重灾区。绵阳、成都、德阳、康定都是重灾区,接着往前走,我看到有一辆车被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的很烂,接着我们来到了遗物区,有遇难同胞们穿过的鞋子,有舍生救人的老师的遗物,还看到了举石哥的光辉事迹。他们令我感动。这场灾难,人们能坚持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更令我感动的是:山东人知道了我们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第一时间为我们送去了棉被、药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国媒体报道后,为我们捐了许多的食品、书籍,这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令我感动,逐渐,人们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灾后重建的序幕拉开了,我们来到了第二层,西南的首条城际高铁,成灌高铁开修了,四川的首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也开建了,备受关注的成绵乐高铁已动工了,2010年成灌高铁通车了。成都地铁1号线也通车了,带动了沿线经济提升,2012年房屋重建完工了,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变化,我甚至有一点不相信,能在短时间内修得这么漂亮,北川也修了一个新县城,取名永昌镇,寓意永远繁荣昌盛。
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看完了这么多的感人事迹,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我也学到了灾难可以提前预警,以减少灾难的发生,以后也要保护好环境,不再让水土流失。最后走之前,我走到了电脑献花的面前,为在这场残酷无情的灾难中遇难的同胞们献上一朵花,以表达我的沉痛悼念,灾难可预防,以后,我更要努力学习,做地震预测这一方面的人才,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为什么要创建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
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博物馆,
历史价值: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人们有责任把此次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见证它的破坏力,见证当今直面这场灾难的举动,见证这代人的精神境界。
学术价值:“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发生的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因此,关于此次地震中地质、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在汶川或其附近的某个有代表性的遗址上修建汶川地震博物馆,对地震的相关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活化石”。
精神价值: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升华。
意义
1、建立一座博物馆是要见证汶川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
2、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3、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
汶川大地震不只是汶川的灾难,而是整个国家的灾难,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灾难。记忆必须物化,物化才能定格为不朽。所以,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都应该是众望所归。
收藏
1、地震的见证物,包括图文资料、废墟书包、遇难者遗物等;
2、道路中断、邮政邮路标志物,发行的邮票、纪念封、纪念戳等;
3、记录抗震救灾的邮集;
摘自::baike.baidu./link?url=thd1oz8_zgCMXvcumWt9nSKYI5Rd0OIReXIWdTo0yviRGZGpTk2z2R6t9MuJhQdrq6b-O0JLKVpHOSsHyfBnaYLDQG9b5RcBoIofG5m_7Ph0m2NkSh0YS2N0l2Pt_Ns02S_5kMpg8taSLsAOGXl0uCnSXUeBQziB3itQ6hDzjom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
O(∩_∩)O~我也经常被老师指派做手抄报,我有经验哦~~~~(奸笑中~~~~)
主题:微笑
思路:微笑面对过去,微笑面对现在,微笑面对未来。告诉自己我们要坚强,要勇敢,要努力,要拼搏,要拼尽全力的生活,连同死去的同伴的份一起生活,完成自己与死去的同伴的梦!
具体内容:纪念地震的诗歌网上很多自己当,地震知识,留些空白(我老是被老师指派做手抄报有经验 美名其曰:读者的话 O(∩_∩)O~)自己的话,把上面那些话抄下来就成O(∩_∩)O~
然后就哦了
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600字作文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多难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在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馆旅游的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到了2015年,在7年前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房屋倒塌,洪水泛滥,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时间,党中央号召全军行动起来,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总书记,总理赶赴灾区,慰问受灾民众。红十字会紧急抽调医生1428名从全国调集方便面12800箱,饮用水190000箱支援灾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32秒,地震发生了,房屋摇动,打破了往常校园的宁静,虽然我只是幼儿园大班,但是我知道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我也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往下跑,大街上人头攒动,有哭有闹,有尖叫的,待警报解除后,人们才一一散去,老师说:“同学们,这是因为汶川发生了地震,现在教学楼成了危房,大家现在听从通知,待家长一个一个地来接你们!
今天,我们来到了北川地震纪念馆,虽然人很多,但是大家都是来重温那段历史的,历史不可以忘去,悲痛也难以抹去,我们跟着人们一起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地震分布图,地震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北川、安县、青川、彭州,这些地方都属于地震极重灾区。绵阳、成都、德阳、康定都是重灾区,接着往前走,我看到有一辆车被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的很烂,接着我们来到了遗物区,有遇难同胞们穿过的鞋子,有舍生救人的老师的遗物,还看到了举石哥的光辉事迹。他们令我感动。这场灾难,人们能坚持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更令我感动的是:山东人知道了我们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第一时间为我们送去了棉被、药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国媒体报道后,为我们捐了许多的食品、书籍,这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令我感动,逐渐,人们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灾后重建的序幕拉开了,我们来到了第二层,西南的首条城际高铁,成灌高铁开修了,四川的首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也开建了,备受关注的成绵乐高铁已动工了,2010年成灌高铁通车了。成都地铁1号线也通车了,带动了沿线经济提升,2012年房屋重建完工了,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变化,我甚至有一点不相信,能在短时间内修得这么漂亮,北川也修了一个新县城,取名永昌镇,寓意永远繁荣昌盛。
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看完了这么多的感人事迹,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我也学到了灾难可以提前预警,以减少灾难的发生,以后也要保护好环境,不再让水土流失。最后走之前,我走到了电脑献花的面前,为在这场残酷无情的灾难中遇难的同胞们献上一朵花,以表达我的沉痛悼念,灾难可预防,以后,我更要努力学习,做地震预测这一方面的人才,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是谁的作品
2008 年5 月12 日中国四川发生了里氏8 级特大地震,震中为汶川映秀。2009 年3 月,受四川汶川映秀镇政府与东莞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所托,何镜堂创作团队承担了震中纪念馆的设计任务。2010 年9 月30日纪念馆完成土建和外装移交映秀政府,2012年5月完成布展开馆,历时3 年多。
纪念汶川大地震朗诵稿
纪念汶川大地震朗诵稿
女: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的时刻。
男: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大地崩裂、房屋垮塌,山摇地撼、家园摧毁。人员伤亡更是惨重。
女:地震过后余震仍然不断,目前已造成四川及周围九省市三万多同胞人遇难,二十四万余人受伤,失踪者不计其数,无数骨肉同胞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男:就在这时,人民解放军开赴灾区抗灾救援,wj总理在亲临一线指挥。在这里,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挽救每一个生命。
女:我们最可爱的人奋战在生死大营救的第一线,全国的企业单位和普通民众纷纷捐款捐物。
男: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到救助的行列,干部学生挽起衣袖献出赤诚的血液。
女:科学技术人员带来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搜寻生命的气息,国际组织救援队不远万里接踵而至。
男:面对灾害,我们坚强、坚韧、坚定、坚信。
女:面对灾害,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合:我们只记得,总理说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女:天灾无情,人有情。此时我们不只是祈祷上天的眷顾,我们更冀望着彼此的关怀和温暖。
男: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去拉一把,用自己的肩去扛一份,用自己的心去暖一回。
女:无情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带走了我们最爱的亲人。但是,地震震不垮我们的心,撼不了我们的情!
男:我们是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我们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我们是危难时刻最贴心的一家人。
女: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缕炊烟,一份牵挂,一种责任。
男:国,又是什么,国是一个更大的家,是一部序写了五千年的家谱,是一条繁衍了13亿兄弟姐妹的血脉,是一座遮风挡雨、屹立不倒的精神长城。
合:别哭,别怕,我们用真心为你们祈祷,我们用爱心给你们力量。我们,就站在你的身边。
女:5月19日,是距汶川大地震发生7天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祭奠风俗中的“头七”日。
男:这一天,全国上下气氛庄重肃穆,悲哀在每个人心中默默流淌。所有的机关单位都降下了半旗,天安门广场前万人同悲。
女:这一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自觉地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只为缅怀心中那份沉痛的哀思。
男:这一刻,高山肃穆,江河呜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沉浸在令人撕心裂肺的悲痛里。
女:这一刻,中国国家领导人胸佩白花,集体在中南海怀仁堂前默哀。
男:这一刻,车辆停运鸣笛,行人原地肃立,白发苍苍的老人和重病的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站起。
女:这一刻,正在夜色中的部分海外华人聚集地烛光点点,这一刻,无数人的泪水夺眶而出……
合:举国同悲,长歌当哭。无限哀伤与痛苦化作泪水,那流不完的眼泪是对生者切切同情的慰藉,是对逝者声声不舍的呼唤。
男:然而,除了叹息,除了眼泪,除了悲伤,我们还能做更多!
女:失去了亲人,要好好照顾自己,把悲痛化作力量,我们就是你的亲人;
男:失去了家园,我们还有勤劳的双手,我们要重建一切,我们会创造奇迹!
女:我们要坚信,地震会过去,终有一天,灾难留给我们的阴影也会散去,那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汶川会回来的。
男:三十二年前,唐山亦遭地震大劫,伤亡更巨。如今,它却已凤凰涅盘、富甲河北。
女:有党中央的关心,有全国13亿人民做后盾,我们无比坚强、无所畏惧。今日的唐山便是明日的汶川。
男:山河动容,天地同悲,然而擦干眼泪,我们再增宽容之心、凝聚之力。
女: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哀笛悲鸣过,太阳又升起。这一刻,我们用泪水浇灌着希望。
男:2008注定是荣耀与灾难交辉的一年,灾难的是中国人的土地,荣耀的是中国人的心。
女: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
男: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
女: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
男: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
女: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
男: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
合: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加油,四川! 加油,中国!
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作文
汶川大地震三周年记事作文,纪念活动感想作文
家,瓦砾堆上的重生。从灰败的废墟到彩色的洋楼,曾经的残垣断壁已被一幢幢依山而建的别墅、层叠错落的中式院落取而代之。在新北川尔玛小区,羌族村民们又重新炸响了鞭炮;在绵竹清平乡,搬进新家的乡亲们在自己家门前跳起了锅庄;在什邡(微博)红豆村,一条崭新的金龙又舞动了起来……还有,还有,汶川映秀新县城、都江堰新城区、汉旺新镇、青川智慧岛……每一处地方,都是一幅图画。
这里是我们的新家,从瓦砾堆上爬起,向五彩明天进发。
飞遍灾区 镜头见证 不见伤痕 只见奇迹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航空拍摄。
从3月28日到4月29日,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谭曦与四川日报(微博)摄影记者莫定友、尹刚以及中国著名军旅摄影家田捷砚组成的4人航拍小组,在空中翱翔100多个小时,执行“空中看灾区、重建美好新家园”航拍任务。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米-17运输直升机带着四人飞遍所有“5·12”地震灾区,带回来数万张精美的航拍图片。
“当我们俯瞰蜀中大地时,三年前的伤痕,早已荡然无存。丰饶的原野、巍峨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片片崭新的房屋……锦绣天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是留给谭曦最深刻的印象。
10米、100米、1000米,随着直升机高度的不断爬升,北川、什邡、彭州(微博)、汶川、汉旺……
一个个曾经走过多次的地名在天空延伸,如此的熟悉,又如此的不同。
“以前在地上看,就觉得灾区修得很漂亮;现在从天上看,完全可以说是壮观、震撼。”由于工作的关系,三年来,谭曦几乎跑遍了所有地震灾区,亲眼见证和记录了灾区重生的全过程,“但如此大规模地俯拍,还真是第一次,也许以后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三年来,我们总说‘四川依然美丽’,我‘飞’过一遍之后,完全可以说是‘更加美丽’。”谭曦说,从空中看,任何文字描述都显得苍白,“大家还是看图说话。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我们追求的永远都是:‘有图有真相’。”
一大早赶到成都北郊的机场,莫老师(莫定友)、田政委(田捷砚)、尹刚都到了。毕竟是首飞,我们四个人都很兴奋。
首次飞行的目的地将是什邡和绵竹。可惜,今天天气条件不是很好,能见度估计只有两三百米。
载我们的飞机是一架米-17中型运输机。为了拍摄方便,两边的舱门将一直打开。陆航团想得周到,在舱门上临时加装了栏杆,让我们可以趴在上面俯拍。
田政委有中国军旅航拍第一人之称,除了他,我们三个对于航拍都没什么经验。刚上飞机,他就将一副狗毛护膝绑在了腿上,说:天上很冷。
我有点不以为然,这地面温度起码有20来摄氏度,天上能冷到哪里去?
螺旋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随着卷起的狂风,直升机在颤抖中顺利升空。因为有雾,飞机不敢飞得太高。透过薄雾,脚下的成都平原绿中带着金色。那是油菜花,再等几天来看,将是金灿灿的一片。
四个人一会趴在左舱上,一会又挤到右门边,一通狂拍,螺旋桨巨大的轰鸣声也掩不住相机快门发出的“咔嚓”声。
到达什邡和绵竹的时候,雾突然变大了,降低的能见度严重影响了拍摄。果不其然,晚上回家把照片拷到电脑上一看,一千多张照片无一可用。
第一天,四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过得飞快。下机时,机长安然说了这么一句:“这次飞行,我啥子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安全,你们没有安全带,趴在舱门上拍摄太危险了。”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升旗仪式作文600字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刚刚落成,就有许多人前来( )看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刚刚落成,就有许多人前来(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