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押送犯人的叫什么 古代押送犯人很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卻都搶著去?

火烧 2021-05-29 15:32:28 1047
古代押送犯人很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卻都搶著去? 引言《韓非子·有度》曾經強調過國家與法律之間的關係,他說:「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根據這句話可以了解到法律對於國家而言十分重要,

古代押送犯人很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卻都搶著去?  

古代押送犯人的叫什么 古代押送犯人很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卻都搶著去?
引言
《韓非子·有度》曾經強調過國家與法律之間的關係,他說:「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根據這句話可以了解到法律對於國家而言十分重要,只有法律越嚴明,國家並且嚴格按照法律治理國家,國家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從這一點可以分析出來,依法治國這個理念並不是現代的專有詞,而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有先例存在了。
01
其實早在人類社會出現之時,各種規章制度就開始出現,並且約束人們的言行得失。但是那會並沒有將這些規章制度歸類到法律之中,大家也都沒有將這些規章制度形成一個系統的法律體系。
後來秦國實行商鞅變法,才彌補了這個問題,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並且使得秦國的管理和秩序都有章可循。但是商鞅本人最後的下場也很凄慘,死在了他自己制定的酷刑下。
流放女囚
中國古代的刑罰主要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原始社會刑罰和另外一個是封建社會刑罰。這兩個體系的變化時期並不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而是在漢朝時期。漢朝時期是原始社會刑罰完成了向封建社會刑罰的轉變和過渡。所以在漢朝之前的刑罰都帶著原始社會刑罰的殘忍性,不過在向封建社會刑罰過渡時,這些具有「傷害身體肌膚」的刑罰就開始減少了。
由此看來,從原始刑罰向封建刑罰過渡中刑罰逐漸變得寬緩和舒了,不再具備之前那麼嚴苛殘暴了。
02
封建刑罰在隋朝正式明確了五種基本刑罰。這五種刑罰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和死刑。其中笞刑和杖刑都是對犯人使用荊條和常行杖的打刑,但是這兩種刑罰打的次數和等級都是不同的,仗刑的懲罰程度要比笞刑嚴重。徒刑和流刑都是具有羞辱性和奴役性的刑罰,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流刑是要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役,並且不允許這類犯人私自返回原來的地方。而徒刑不用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勞役。因此比較笞刑和杖刑、徒刑,流刑是很嚴重的刑罰,它也就僅僅比死刑較輕一點。死刑就是直接將犯人處死的刑罰,這是五刑中最嚴重的刑罰。
雖然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會根據自己的統治需要來修改刑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後代所制定的刑罰都是圍繞這封建五刑修改設立的。相比較死刑,在古代被大量採用的還是流刑。因此才會有蘇軾流放儋州、韓愈流落潮州等等一些朝廷官員、文人雅士都會在犯錯後被流放邊遠地區。
03
在那樣交通並不便利發達的古代社會中,多數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都是依靠雙腳行走完成的,這當然也包括了押解犯人。而且流刑中不會允許犯人使用馬車等交通工具前往指定的邊遠地區,通過帶著枷鎖自己行走到達流放地區,可以更好地起到處罰和羞辱的作用,所以流刑才會是羞辱性和奴役性並重的刑罰。
流放犯人去到邊遠地區這件事,對於所有的衙役們而言是一件極苦的差事。押解犯人,一路全靠走路到指定的流放地區,還要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因此押解流放犯人成為了衙役們不想做的差事之首。然而對於古代衙役而言押送犯人很是辛苦的事情,為何在遇到押送女犯人去往流放之地,衙役們卻都搶著去?這是一奇怪的現象勾起了眾人的好奇心。
原來是因為當有女犯人被處以流刑時,她的家人和親友會擔憂女犯人在途中遭受太多的痛苦和波折,因此會給負責押送女犯人的衙役們好處,乞求女犯人在流放路上不會太受罪。但是這樣對於押送的衙役而言,只是押送的這段短短的時間就可以獲得不少的金錢好處。這樣的好處吸引了很多衙役,所以才會被衙役們搶著去。
古代雖然設立了不少的刑法,但是它終究是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參考,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加強統治者對於國家的管理和統治。因此古代的刑罰都有一定程度的殘忍性。
結語
法律對於一個國家的建設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系統的法律制度對於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都會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對於國民的言行有所規範和警示。所以我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國民,幫助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
參考文獻:
《韓非子》
《開皇律》
《中國古代刑罰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