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公报人物 大公报的历史含义

火烧 2021-08-03 21:37:58 1049
大公报的历史含义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
大公报人物 大公报的历史含义

大公报的历史含义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

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

张季鸾、胡政之等优秀报人让它成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翘楚。

1928年东北易帜、1930年中原大战后期张学良通电全国拥蒋入关两大新闻,皆为《大公报》独家发布。

1936年4月1日,《大公报》落户上海望平街,创办上海版。

津沪版同时发行,并在当年销量中突破10万份,成为全国一流的新闻纸和舆论中心,至此《大公报》正式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

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

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大公报》是一间民间报纸,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论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

一百多年来,《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义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肯、报道翔实为特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