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邦一统后为什么杀韩信 韩信为什么被杀?真的是被刘邦过河拆桥吗?
韩信为什么被杀?真的是被刘邦过河拆桥吗? 多年前观影中国合伙人时,其中有一句话使我至今记忆犹深:美国人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胯下之辱常被形容一个人为了成就大事而愿意忍受屈辱。既然大丈夫能忍天下
韩信为什么被杀?真的是被刘邦过河拆桥吗?

多年前观影中国合伙人时,其中有一句话使我至今记忆犹深:美国人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胯下之辱常被形容一个人为了成就大事而愿意忍受屈辱。既然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那么胯下之辱最早说的是谁呢?没错,韩信,中国历史上的兵仙。> >他是西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汉初三杰,位居大将军,左丞相,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立不世之功。刘邦曾经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光不杀,见君不杀,见铁不杀。如此人物,可他最后落得个被一众奴婢杀死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韩信与刘邦的年龄差距太大。韩信被杀之时,时年三十五岁,而刘邦已经花甲之年, 二人年龄之差,可比父子。萧何,吕后亦具老矣,首批元勋军贵死去之后,唯有韩信正值壮年。倘若他有反心,无人可制衡,那么刘氏天下要落入韩信手中。> >第二个原因,吕后需要借功臣之头立威。刘邦死后,为避免天下易主,又在后主年幼的情况下,只能依赖吕后专权。为保证吕后专权的稳定,刘邦先是敕封吕氏兄弟,加强外戚力量制衡各路功臣,此时必须杀人。可为何必须杀韩信呢?其实萧何功劳同样极大,威胁极大,可是萧何是沛县集团的领头人物,杀他恐怕会引起一众沛县兄弟不满,损害统治根基,而韩信则不同,他半路加入西汉王朝集团,功劳虽大,但毕竟根基不牢,可以杀。> >第三点原因,韩信居功自傲,有恃无恐。韩信攻取齐国之后,竟主动上书刘邦:齐国君主狡诈反复,齐国又邻楚国,防止其互相勾结,为保证安定,希望大王封我为代齐王在此驻守。刘邦听后大怒,斥责韩信竟想自立为王,后在张良,萧何的劝导下,封韩信为王,使得刘邦对他渐生不满。韩信被封王后,目空一切,对同僚也是颐指气使。有一次,韩信前往樊哙家拜访,樊哙行礼跪送,大王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不曾料想,韩信竟然自笑,我这辈子竟与樊哙为伍。> >对待同朝为官者尚且如此,可见韩信之骄傲。此后陈豨被封为巨鹿郡守,启程前向韩信辞行,韩信劝其造反,与其里应外合,共图大业。不料事败,刘邦前往平叛,韩信被人告发,刘邦归来后,假借庆功为名邀韩信进宫,诱其至长乐宫钟室扑杀。>司马迁假使韩信谦虚学习方法,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夸耀自己的本领,那就差不多了,在汉朝的功勋可以比周、召、太公的人,后世崩溃了。不去这样做,而在天下已定,于是谋划叛逆,灭其宗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说:“如果韩信为人谦虚的话,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不炫耀自己的才能,那就可以了。他在汉朝建立中所立下的功劳可与周朝的召公比拟了,子孙后代也可享用不尽。但是天下早已安定,他却意图谋反,最后被灭族,也是应有的下场。”>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大家总说刘邦过河拆桥,韩信功高盖主是他被杀的缘由,其实也不亦然。韩信个性太过刚直,傲慢无礼,个性上的缺陷才是他人生悲剧收场的根本原因。
很赞哦! (1049)
相关文章
- 韩信怎么被杀死的 韩信是怎么死的? 是该杀还是冤杀
- 刘邦不杀韩信会怎样 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听一半: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 韩信和彭越哪个惨 刘邦最应该杀的人,不是韩信,不是彭越,也不是黥布,另有其人
- 刘邦不杀韩信会怎样 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吕后为什么还要坚持除掉他?
- 刘邦不杀韩信会怎样 韩信被杀前,大声喊出3个字,如今却成了酒鬼的口头禅
- 刘邦不杀韩信会怎样 为什么萧何要帮刘邦杀掉韩信?萧何有什么目的?
- 吕后杀韩信后刘邦的反应 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吕后还是要坚持除掉他?
- 韩信五不杀什么意思 韩信为什么注定要被杀?他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 韩信为什么几次都不去救刘邦 韩信被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救他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韩信五不杀什么意思 韓信是被冤殺還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