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怪力乱神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不語:怪、力、亂、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學是其主要代表。儒學的鼻祖孔子,上承周禮,下啓百代,對中華文明影響至深。雖然不能苛求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爲當今社會開藥方,但是我們顯然不能輕易拋棄孔子。
孔子的學說,在當時的中國是先進和智慧的學說;在今天的中國是文明的深厚底蘊,是定力的重要源泉。
孔子身處亂世,嚮往和平。面對當時禮崩樂壞的“天下”,發出務實和平的聲音。希望人們約束自己,克己復禮,提倡仁政,反對霸道,目的是要恢復正常的封建秩序和當時的社會正義。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形成了影響非常大的儒家學派。後來的儒家學者託名孔子寫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通“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他不談論怪、力、亂、神,而主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強調敬鬼神而遠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目的是要引導人們去怪守正,抑力尚和,定亂達治,重人輕神。總之,是提倡人應當尊重人本身,人們要注重實現現世的幸福。
“怪、力、亂、神”這四樣東西是孔子所不喜歡講的,不喜歡研究的。這四樣東西的具體表現是多種多樣的。
有人說:什麼是怪,比如現在報紙上電視上講的許多奇聞怪事就是怪。電影上媒體上宣傳的戰爭,暴力,打架鬥毆,黑社會就是力。現在人們心裏浮躁,思想紛亂,精神空虛那就是亂。社會上出現的新的宗教組織歪理邪說就是神。
這些現象在社會衰亂之際特別多,一個人也只有達到了智慧的境界,懂得了人生的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亂神,而歸於真實平淡,這也是當今社會教育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
成天神神叨叨,宣揚怪、力、亂、神,這是巫婆神漢,邪教會道門的專業。
孔子不愧爲一代偉大宗師,他研究正能量、宣講正能量、傳遞正能量,至今仍然是我們的榜樣。
正因爲儒學充滿了正能量,有人稱儒學即是仁學,是道德之學、價值之學。又由於儒學千百年來深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爲人們的行爲規範,解決人們精神信仰的種種困惑,也有人稱儒學即是儒教。
受儒學的影響,中華文明不尚虛妄,反對偏頗,主張和而不同,讚美太平盛世,致力於大同世界。由於中國價值觀念崇尚正大光明、厚德載物,倡導和合文化、經世致用,主張愛國一家,包容發展,看重協和萬邦、與鄰爲善,所以歷千載而不衰,處今世而尤奮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表達着中國價值觀的道德自信和寬闊胸襟,是中國與世界友好相處、共創繁榮的倫理承諾。
“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來源 |《中國定力》
點贊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