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 古今中外历史学得好的都来

火烧 2021-08-29 11:14:35 1041
古今中外历史学得好的都来 滑铁卢之战,因为一分钟造成了拿破仑的失败,还因此改变了历史。不少拿破仑传记认为他是战役失利的最大祸首。但我任为有相当的夸大成分。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

古今中外历史学得好的都来  

滑铁卢之战,因为一分钟造成了拿破仑的失败,还因此改变了历史。

不少拿破仑传记认为他是战役失利的最大祸首。

但我任为有相当的夸大成分。

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战斗开始。

这是不对的,80门炮轰击是下午1点。

实际上上午打霍高蒙的炮兵仅是第2军师属炮兵加克勒曼军的骑炮,而且第2军属12磅炮被调到东侧加入戴尔隆方向的炮群。

所以上午的炮击也就40门炮左右,这些炮没象下午1点时组成一个大炮群,而是以连为单位作支援火力。

故格鲁希先听到这种规模的炮击而判断为后卫作战并不能说其糊涂。

再者,即使1点格鲁希灵机一动,向滑铁卢进军,能起多大用已难说了。

普鲁士的比络第4军离战场16公里左右,凌晨4点就出发了。

格鲁希下午1点离战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但已失去了7小时行军时间,到战场仗也早打完了。

虽然比洛因雨后路不好,及一些阴差阳错慢了不少,格鲁希也一样难,两条河要过,一个普军骑兵团一直监视其行动。

当然格鲁希判断上及应变能力不佳,但在全局情况掌握有限条件下,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还有就是,战场上的决策是很难的。

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 古今中外历史学得好的都来

拿破仑在利尼实际上只是和普鲁士4个军的3个交战,最大的第4军3万6千人未来得及到战场。

而且法军基本是在猛打普第1,2军,第3军无大损失。

拿破仑这样的高手不会不清楚对手剩余的实力。

分兵太少很容易让对手轻易吃掉,再从后面对拿破仑前后夹击。

问题是格鲁希的追击不成功,18日晨已被普军甩下了十几公里。

这一方面是格奈森诺组织的太好,一支新败之师以如此快速度调整好,几年前的普军是作不到的。

另一方面格鲁希也不敢逼近过急,敌军远比他多,搞不好就会成库尔姆第二,在不清楚滑铁卢将有决战境况下,这种谨慎也可理解。

也许最好的机会在18日凌晨3点,拿破仑深夜起床确认威灵顿决心决战时。

这时通知格鲁希向主力靠拢或不惜冒险快速进军缠住普军尚来得及。

到次日上午再指望这支部队已晚了。

但是如果格鲁希做士兵,他会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执行命令从不含糊.但是有人评论说就是他这一优点最后害了他,葬送了法兰西帝国.

在以前的帝国里(莱比锡会战之前),拿破仑手下有着足够多的优秀将领可用,他们敢于执行自己的判断,以战场形势为依据,而不是唯命是从,所以拿破仑在指挥中习惯了只指明大方向.而在他被流放到厄巴尔岛上期间,原来的帝国分崩离析,原来的将领非死即伤,更多的是卸甲归田,不愿意再谈战事.这导致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时期根本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用了内尹和格鲁希两个人.实话说他们两个执行命令从不含糊,绝对忠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人才.但可惜的是这场战争需要更多的是机智,果敢.

我想拿破仑的本意只是让格鲁希撵走干扰的普军,而不是穷追不舍,毕竟他带走的可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呀.而格鲁希又领会错了拿破仑的意思,穷追不舍。

官方评价:格鲁希是—位勇敢果断的骑兵指挥员。

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想象力和信心。

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

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详细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致命的错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