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克沁重机枪子弹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火烧 2023-03-02 20:39:14 1044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马克沁重机枪子弹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以发射六百发子弹,堪称无限火力输出。它的「 ”原版”枪械,正是有着「 ”自动武器之父”美称的马克沁机关枪。而1888年,看上去正落后挨打的清王朝,已成功掌握了这高端技术。 这个技术意味着什么?比比欧美列强就知道:马克沁机关枪诞生于1884年的美国,而作为「 ”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也只是从1891年起,才将马克沁机关枪作为制式装备。而清王朝,却在1888年,早早踩在了世界尖端枪械科技的门槛上。 所以说,那些网络上流传的,所谓「 ”李鸿章对马克沁机关枪不屑一顾”之类的论调,面对成功取得突破的金陵机器局,基本都可以歇歇了。 而这样的突破,放在清末的晚清军工业,也不过是「 ”常规表现”。何止是马克沁机关枪?1890年时,江南机器局又亮了一把肌肉,成功仿制出了「 ”曼利夏连发枪”。从此这种可以手动装填连续射击的步枪,成为了清军的又一利器。而同时代的日本呢?一直到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日本才开发出了类似的村田式连发枪,且只能装备少量部队。大部分的日军,只能装备单发枪,单看手里的家伙,就比清军差了一截。 比枪械更叫人满满自豪的,更有大清的火炮。 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吃够了火炮的大亏,丧权辱国之后,也是十分记吃记打。对于世界先进火炮的仿制与研发,从此一直不遗余力。1878年时,江南制造局就成功仿制出阿姆斯特朗炮,火力水平比肩欧洲著名的克虏伯火炮。比起同时期日本的火炮来,单是射程,就领先将近一倍。 而到了甲午战争的前夜,清王朝的火炮技术,更是年年大踏步前进。1887年,江南制造局成功造出203毫米口径180磅后膛全钢火炮。先前只有欧美强国才拥有的独家技术,大清的军工人员成功破冰。比起同时代的日本火炮,又是足足领先近十年。高水准的大清军工人员,当时更享有国际声誉:「 ”技艺不下于任何欧洲工厂的工人”。 可以说,在标榜「 ”自强”的晚清洋务运动时代,大清的军工人员们,率先为近代中国吹响了自强的号角。甚至理论上说,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哪怕不讲任何战略战术技巧,就和日军拼硬核实力。清军手里的重机枪连发枪后膛火炮这类硬家伙,样样碾压日军一大截,就是摆开了狠砸,也管保把日军砸进海里喂鱼。 可真实的情况呢?却是手里有硬家伙的清军,被人家一路追着打,从朝鲜半岛一路打进了辽东。手里的先进武器,那无数晚清军工人员们呕心沥血的杰作,动辄就在战场上扔了一地,然后被日军欢天喜地的捡回去,反而给人家的军工产业,白白做了嫁衣裳。 为什么会这样? 甲午战争期间,上海《申报》的报道,就揭开了其中的冰山一角:清军日常的训练,几乎就是放羊,所谓操练检阅,平日基本没影。各级的军官们,天天就是花天酒地。直到上司前来视察,这才「 ”藤牌短刀,无殊儿戏”。就是摆个花架子。 即使是到了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军官们放不下的,依旧是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甲午战争里著名的平壤血战战前,三十几个营的参战清军,除了少数部队外,大多数部队都是「 ”聚于平壤,置酒征歌”。吹吹打打的十分热闹,然后在日军的玩命死攻下,迅速如鸟兽散。 这样的军队,丁点的战斗意志都没有,又能打得了什么样的仗。再好的武器到了手里,也与烧火棍没有两样。 而且,就算是部队战斗意志十足,清军在战场上的战斗素质,也常到了让人着急的地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随军记者,就不止一次形容过,只要日军亮起刺刀,清军的反应,往往就扔下枪械,撒腿朝后方逃窜。 如果说日本人的形容,还有「 ”丑化”之嫌。俄国外交官马万戈更形容说,清军行军时,连扛枪都没有基本的军姿。而且很多士兵都是两杆枪,除了一杆打仗的步枪,还有一根鸦片烟枪。所以,「 ”若按欧洲人的标准,清朝军队没有一个算是合格的士兵”。 而到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里,清军的表现,更印证了马万戈的嘲讽:每次遇到敌人,清军都是乱打一气,乒乒乓乓打起来,却打不着几个敌人。明明弹药储备充足,可打的再热闹,也拼不死几个洋兵。反而人家只要冲到近前,立刻撒丫子跑路。 而且更可耻的是,这装备精良的清军,打洋人没胆,欺负老百姓却胆肥。前线打的大败,八国联军迫近北京,各路清军却抢先一步,先把北京城烧杀抢掠一顿。以至于「 ”官兵较土匪尤烈也”。当然也有比较「 ”良心”的清军:当时有一支俄军部队,翻到了北京的城头上,却发现虎神营的清军,倒是没去打劫,却全凑在营房里打牌,轻松就被人抓了个正着。 这样的大清,就算再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再先进的武器。终究,也是带不动啊。 参考资料:唐宏胜《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 尤永斌《论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斗精神》、刘申宁《论晚清军工建设》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