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黑塞哥维那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详细资料大全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详细资料大全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士尼亚语:Bo a i Hercegovi 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语:Bo ia a d Herzegov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详细资料大全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士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赫”。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塞拉耶佛。
12世纪末建立波士尼亚公国,15世纪后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9世纪沦为奥匈帝国属地。 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维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波赫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即波赫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截止至2016年波赫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画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波赫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截至2014年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士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波赫联邦)及塞尔维亚人(波赫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英文名称: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赫所属洲:欧洲首都:塞拉耶佛主要城市:巴尼亚卢卡,莫斯塔尔,图兹拉等国庆日:10月15日国歌:Intermeco国家代码:BIH官方语言:波士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货币:可兑换马克(CONVERTIBLE MARK,BAM) 时区:UTC+1政治体制:代表团制国家领袖:轮值主席:米洛拉德·多迪克人口数量:3,516,816(2016年) 人口密度:68.7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波士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水域率:0.8%GDP总计:169.10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4709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国际域名缩写:.ba道路通行:靠右驾驶主要学府:塞拉耶佛大学、巴尼亚卢卡大学等 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区域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行政区划,行政区划,首都,国家象征,国名,国旗,国徽,人口民族,政治,政体,宪法,议会,政府,司法,政要,经济,工业,农牧业,服务业,旅游业,外贸,军事,交通,社会,媒体,文教,习俗,民生,外交,对外政策,对外关系,旅游,博物馆,拉丁桥,历史沿革
波赫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 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占领该地区,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士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 1377年时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士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士尼亚被奥斯曼帝国所并吞。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害当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规定,凡是穆斯林,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如改信伊斯兰教,可免交某些捐税。过去的学者认为,在现今波赫境内的穆斯林大多是由于这种政策所造成的。 奥斯曼帝国还强迫占领区儿童从小脱离父母和家庭,进行集中教育和培养,使之成为近卫军的一种兵源,迫使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后代土耳其化。他们还将其占领地区的人分等级,给予不同地位。凡是为其统治服务、效力的地主、军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旧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普通平民则被称为“赖雅”(源自阿拉伯语“畜牲”一词)。 1908年波赫一起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塞拉耶佛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赫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维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遇刺的斐迪南大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赫成为轴心国的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以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又重归狄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的波赫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与当地实际民族的分布颇有出入。 20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承认“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为穆斯林族(即波赫独立后的波什尼亚克人),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新承认的穆斯林族,人口次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赫(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赫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1992年2月19日,波赫在境内塞尔维亚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赫议会在塞尔维亚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 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赫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招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队的攻击。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塞拉耶佛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赫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赫独立。波赫三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波赫战争”爆发(1992年4月~1995年12月)。 资料:波赫战争形势图 1994年3月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赫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赫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赫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赫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职。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波赫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面积51129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赫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波赫地图地形地貌
波赫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 波赫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 波赫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气候特征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赫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时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赫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塞拉耶佛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38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赫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蓋面积占波赫全境面积的46.6%,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波赫由波赫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 波赫联邦下设10个州:乌纳-萨纳州、波萨维纳州、图兹拉-波德里涅州、泽尼察-多博伊州、波斯那-波德里涅州、中波士尼亚州、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维那州、塞拉耶佛州、西波士尼亚州。 塞族共和国下设7个区:巴尼亚卢卡区、多博伊区、别利那区、弗拉塞尼察区、索科拉茨区、斯尔比涅区和特雷比涅区。 东北部的布尔奇科特区,名义上为波赫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该区域为波赫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心。首都
首都塞拉耶佛,位于波赫的东部的波士尼亚河上游,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建于1263年,1914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92年~1996年卷入波赫战争。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保存了大量土耳其时代的建筑,新城区为现代化都市。国家象征
国名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士尼亚语/克罗地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版):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赫。 国名释义“波士尼亚”得名于“波士尼亚河”,塞尔维亚语意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国旗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著波赫人民心中充满希望。蓝底色和白色五角星象征著欧洲,标志著波赫是欧洲的一部分。这面国旗采用于1998年2月10日。国徽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图案与国旗相同。启用于1998年2月10日。国徽为蓝盾。一道白色的宽条斜贯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黄色百合花点缀盾面。黄色三角形代表组成国家的三个地区,也代表太阳,象征对和平的渴望; 蓝色和星星象征这个国家与欧洲、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议会的关系。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人口民族
波赫地区人口总数为381万416人(2015年),其中波赫联邦占62.5%,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占37.5%。 主要民族为: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时期的穆斯林族),约占总人口43.5%;塞尔维亚族,约占总人口31.2%;克罗地亚族,约占总人口17.4%。三族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2016年6月30日,波赫统计局正式公布2013年人口普查最终结果。 报告显示,波赫总人口353万,其中女性占比50.94%,男性占49.06%。分实体看,波赫联邦人口222万,占总人口63%,塞族共和国有123万人,占总人口35%,布尔奇科特区有8万人,占总人口的2%。 从民族属性看,波赫全境登记为波什尼亚克族的居民约占总人口的50.11%,塞尔维亚族占30.78%,克罗地亚族占15.43%。另有0.77%的居民根据法律规定选择了不申明其所属民族。分实体看,波赫联邦以波、克两族人口居多,三个主体民族占比情况为:波族70.4%、克族22.4%、塞族3.6%。塞族共和国以塞族居民为主,三族占比情况为:塞族81.51%、波族13.99%,克族2.41%。在布尔奇科特区,三族占比情况分别为:波族42.36%、塞族34.58%、克族20.66%。 从宗教派别看,普查结果显示波赫有50.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30.75%信东正教徒,15.19%信天主教徒。 从母语种类看,普查中52.86%的居民登记为讲波士尼亚语,30.76%的居民登记为讲塞尔维亚语,14.6%的居民讲克罗地亚语。 波赫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9人。其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区县为塞族共和国境内的东德尔瓦尔,每平方公里仅1.05人,位于首都塞拉耶佛的“新塞拉耶佛”区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7,085人。 从分布上看,波赫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有塞拉耶佛(27.6万)、巴尼亚卢卡(18.5万)、图兹拉(11.1万)、泽尼察(11.1万)、比耶利纳(10.8万人)和莫斯塔尔(10.6万)。 受教育程度方面,波赫人口中的21.4%有国小文化水平,51.1%中学文化水平,3.2%专科毕业,9.6%大学毕业。文盲占总人口数的2.82%。 从婚姻状况看,波赫有27.15%人口未婚,58.88%已婚,3.38%离婚,10.59%鳏夫或寡妇。 波赫有36.3万户人家从事农业活动,占居住户总数的31.44%。其中波赫联邦有21.7万农户,塞族共和国14.1万农户,布尔奇科特区4704户。 波赫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口占75.88%,失业人口占比24.12%(其中曾就业人口占12.94%,无工作经历人口占11.18%);非劳动力人口中,学生占17.06%、退休人员占37%、居家工作者占27.4%、无工作能力者占3.9%。29.4万被调查者登记有健康问题。 本次人口统计是在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由于对统计方法的争议,波赫塞族共和国不接受波赫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结果,拟经实体议会批准后,另行公布自己的人口统计结果。政治
政体
波赫民族形势(2006年)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波赫联邦选出波士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尔维亚人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赫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宪法法院掌握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国的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波赫联邦所选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或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邻国的公民。宪法
1995年11月,代顿协定为波赫制定新宪法。新宪法规定:波赫的正式名称为“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为主体民族;波赫由波赫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波赫设三人主席团,由三个主体民族代表各1人组成,主席团成员分别由两个实体直接选举产生。议会
两院制。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组成。代表院由三个民族的42名代表组成,其中28名来自波赫联邦(包括波赫社会民主党8名,民主行动党7名,争取波赫美好未来联盟4名等),14名来自塞族共和国(包括波赫塞族独立社民人士联盟8名,塞族民主党4名等)。代表院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属三族,主席一职由波赫三族轮流担任,主席、副主席每8个月轮换一次。代表院议员按比例制产生。本届代表院于2010年11月选举产生。现任代表院轮值主席博若·留比奇(Božo LJUBIĆ),戴尼斯·贝契罗维奇(Denis BEČIROVIĆ)和米洛拉德·日夫科维奇(Milorad ŽIVKOVIĆ)为副主席。 民族院设15个席位,由波赫联邦的10名代表和波赫塞族共和国的5名代表组成。民族院议员是由波赫联邦议会民族院和塞族共和国人民议会根据主体民族比例和大选结果推选产生。主席、副主席轮值方式与代表院相同。本届民族院于2011年6月选举产生,轮值主席苏莱伊曼·蒂希奇(Sulejman TIHIĆ),副主席奥格年·塔迪奇(Ognjen TADIĆ)和德拉甘·乔维奇(Dragan ČOVIĆ)。政府
波赫政府称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和部长组成,任期四年。部长会议主席由主席团任命,经议会代表院批准。部长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本届部长会议于2015年3月组成,目前处于技术任期。主席为戴尼斯·兹维兹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部长会议成员有:副主席兼财政部长弗耶科斯拉夫·贝万达(Vjekoslav BEVANDA,克族),副主席兼对外贸易和经济关系部长米尔科·沙罗维奇(Mirko ŠAROVIĆ,塞族),民政部长阿迪尔·奥斯马诺维奇(Adil OSMANOVIĆ,波族),人权和难民部长塞米哈·博罗瓦茨(Semiha BOROVAC,波族),外交部长伊戈尔·茨尔纳达克(Igor CRNADAK,塞族),安全部长德拉甘·梅克蒂奇(Dragan MEKTIĆ,塞族),法务部长约西普·格鲁贝沙(Josip GRUBEŠA,克族),国防部长玛丽娜·彭黛什(Marina PENDEŠ,克族),通讯和交通部长伊斯米尔·尤斯科(Ismir Jusko,波族)。司法
根据波赫宪法,波赫设宪法法院。宪法法院是裁决两实体之间以及两实体内部各机构间纠纷的唯一法律授权机构,其决定是终审决定。宪法法院由9名法官组成,任期5年,其中4人由波赫联邦代表院选出,2人由塞族共和国议会选出,其余3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院长推选,但不能是波赫或波赫邻国公民。宪法法院院长瓦莱里亚·加利奇(Valerija GALIĆ)。两实体分设波赫联邦最高法院和塞族共和国最高法院。政要
主席团塞族成员:米洛拉德·多迪克(Milorad DODIK)。1959年生于巴尼亚卢卡市。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主席。毕业于贝尔格勒大学政治学院。曾任波赫塞族共和国人民议会议员、波赫塞族共和国总理、波赫塞族共和国总统等职。2018年11月当选波赫主席团塞族成员。 主席团克族成员:热利科·科姆希奇(Željko KOMŠIĆ):波赫主席团克族成员。1964年生于塞拉耶佛市。民主阵线党主席。毕业于塞拉耶佛大学法学院。曾任塞拉耶佛市议会主席、塞拉耶佛市副市长、新塞拉耶佛区区长等职。曾于2006年、2010年两次出任波赫主席团克族成员。2018年11月当选波赫主席团克族成员。 主席团波族成员:舍菲克·扎费罗维奇(Šefik DŽAFEROVIĆ)。1957年生于扎维多维契市。民主行动党副主席。毕业于塞拉耶佛大学法学院。曾出任波赫议会代表院议员,两次担任议会领导人。2018年11月当选波赫主席团波族成员。 波赫部长会议主席:戴尼斯·兹维兹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经济
波赫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战争结束后至今,波赫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画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GDP (2008年)总量184亿美元,人均约0.48万美元。 波赫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010-2014年波赫经济表现主要指标 经济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GDP(亿美元) 175.59 190.33 178.78 190.26 191.01 实际GDP增长(%) 0.7 1.3 -0.7 2.5 1.1 人均GDP(美元) 8364 8654 8914 1030 1057 通胀率(%) 2.2 3.7 2.0 -0.1 0.8 商品贸易总额(亿美元) 109.53 132.44 121.55 127.37 134.26 商品出口 28.96 36.53 33.06 37.17 38.65 商品进口 80.57 95.91 88.49 90.20 95.61 外汇储备 43.66 41.50 42.83 48.68 47.50工业
波赫的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及食品加工业、能源业、旅游业、林业和木材加工业、金属加工业等。2016年的工业产值为137.8亿马克,同比增长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6.1%。2016年波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电力160.88亿千瓦时,产煤1349万吨(土状褐煤720万吨,暗色褐煤629万吨)。农牧业
2014年波赫主要牲畜存栏量:牛44.4万头,羊109.9 万头,猪53 .3万头,家禽2066.4万只。2014年波赫主要农产品产量:小麦17万吨,玉米79.8万吨,土豆30万吨。服务业
2016年服务业登记从业人数为24.83万人,服务业产值165.85亿马克,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5.47%。具体服务门类包括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文娱休闲和健康产业等。旅游业
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1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过夜天数237.6万天,同比增长10.9%。游客主要来自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土耳其、义大利和斯洛维尼亚等国。其中,中国游客13266人次,同比增长33.4%。旅游设施主要有旅馆、浴场、私人小旅馆、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地等。主要旅游点是塞拉耶佛、巴尼亚卢卡和莫斯塔尔。外贸
2016年波赫进出口贸易总额255.7亿可兑换马克(约合130.7亿欧元),其中,出口94.1亿可兑换马克(约合48.1亿欧元),进口161.6亿可兑换马克(约合82.6亿欧元)。主要出口商品有再生资源、电力及文化娱乐类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有矿产品、石油、通讯产品、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重要贸易伙伴为:德国、义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等。军事
波赫战争期间,波、塞、克三大民族均拥有自己的武装。战后,根据《代顿协定》,波赫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分别成立了国防部和军队,同时开始在北约的监督下大幅裁军。2003年12月,波赫颁布首部《国防法》,决定在国家一级组建国防部。2005年10月,波赫通过《国防法修正案》和《兵役法》,决定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化军队。波赫主席团为波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波赫国防部为波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波赫议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军队实施监督。截至2017年10月,波赫武装力量总人数为9560人。2017年度国防预算为2.99亿可兑换马克(约合1.6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长为塞纳德·马绍维奇(Senad MAŠOVIĆ)中将。波赫武装力量日为12月1日。交通
波赫位于前南斯拉夫的中心地区,连线前南与欧洲的部分重要交通干线经过波赫。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截至2016年底波赫全国注册机动车99.07万辆,其中小汽车86.16万辆,卡车81463辆,公共汽车4308辆,机车11007辆。 公路:根据波赫联邦及波赫塞族共和国道路公司数据,全国公路总长247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公里。2016年波赫全国公路运输:客运量1650.5万人次,货运量885.4万吨。 铁路:2016年波赫全国铁路运输:客运量40.9万人次,货运量1315.6万吨。 空运:波赫有4个国际机场,分别是塞拉耶佛、巴尼亚卢卡、莫斯塔尔和图兹拉。2016年航空客运量为122.5万人次,货运量8540吨。社会
媒体
波赫全国共发行各类报刊138种。主要报刊有:《每日之声报》、《解放报》、《独立报》、《塞族之声报》、《自由波士尼亚周刊》等。 全国有电视台48家。主要电视台:波赫国家电视台、波赫联邦电视台、塞族共和国电视台等。全国有电台131个。文教
波赫教育体制符合国际教育体制标准。根据2016年统计,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41%。2017年全国共有27所高校,2016至2017学年在校学生数量10.03万人。主要高校为塞拉耶佛大学、巴尼亚卢卡大学和莫斯塔尔大学等。2016年塞拉耶佛大学入学学生数量为5302人,巴尼亚卢卡大学为4757人,莫斯塔尔大学为3158人。习俗
旅游喝咖啡是波赫人的一大传统嗜好。工作间歇、业余及周末等必饮咖啡,因此各式咖啡馆和各色街头咖啡亭在波赫街头比比皆是,形成波赫街头一大亮丽风景,人们往往利用喝咖啡聊天、交友、商谈业务等。波赫人还喜爱吃甜食,以核桃仁加蜂蜜及奶油为主的各类甜度较重的甜点为波赫传统特色。波赫人喜欢烧烤。春夏两季周末或节假日,波赫家庭或朋友还喜欢在河边、湖边烧烤聚餐。波赫人的正餐以味道醇香的波士尼亚餐为主,主要有贝伊汤、土豆焖小牛肉、烤羊肉、煎烤混合肉及油煎虹鳟鱼,此外还有波士尼亚火锅,冷盘有燻肉、香肠、奶皮及乳酪等。波赫极具特色的大众传统风味小吃,一是“切瓦比”(一种牛羊肉丸拌洋葱夹面囊饼);二是布雷格馅饼,来波赫的外国人如未品尝过这两种大众风味小吃,则被视为未到过波赫。哲科
民生
1992年爆发战争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医药用品极端匮乏。国际社会向波赫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1995年代顿波赫和平协定签署后,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2017年波赫人均净月工资为844可兑换马克(约合432欧元),同比增加0.83%。总失业人数47.82万人。根据2015年统计数字,波赫全国共有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29家,医护人员49840人。外交
对外政策
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的中心任务,重点发展与美国、欧盟关系,致力于睦邻修边,加强区域合作。2008年4月,在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期间获得对话国地位。6月,同欧盟签署《稳定与联系协定》。 截至2011年底,共有165个国家同波赫建交。对外关系
与中国关系1992年5月波赫加入联合国时,中国作为共同提案国予以支持,事实上承认了波赫。同年6月和1995年3月西拉伊季奇分别以波赫外长和总理身份两次非正式访华。 1995年4月3日,中国和波赫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政府承诺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不与之进行任何官方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尊重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两国政府同意,在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惯例,互相为对方在其外交代表履行职务方面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2010年5月,部长会议主席什皮里奇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13年11月,国务院总理lk会见波赫总理贝万达。旅游
内战前旅馆服务业比较兴旺,旅游业设施较齐全,有浴场、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胜地等。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区、塞拉耶佛附近的冬季体育中心和塞拉耶佛普林西普桥。博物馆
塞拉耶佛有众多博物馆,包括了塞拉耶佛博物馆、Ars Aevi现代美术馆、波赫历史博物馆、波赫文学和戏剧艺术博物馆和波赫国家博物馆(开设于1888年)收藏有塞拉耶佛哈加达(Sarajevo Haggadah)、泥金装饰手抄本和最老的塞法迪犹太人档案。犹太人哈加达在博物馆永久展出,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份带插画的塞法迪哈加达。国家博物馆长期展出当地和区域性及国际性文化及历史遗产,收藏了超过5,000件波赫历史文物。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博物馆在2007年10月19日开放,位于旧城区。博物馆收藏了波赫首任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相关的一些文物。 莫斯塔尔镇 塞拉耶佛还有设立于1919年的塞拉耶佛国立剧场。另外还有塞拉耶佛青年剧场。其他的文化设施有塞拉耶佛文化中心、塞拉耶佛市图书馆、波赫艺术画廊等。波士尼亚协会是以波士尼亚人的历史为焦点的私有图书馆和美术馆。 在战争导致的破壊 和复兴开发中,有多座设施和文化、宗教象徴消失。其中包括了格兹·胡色雷·贝格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塞拉耶佛东方协会、关于1984年冬季奥运会的博物馆。各级政府在之后设定了保护文化财产的法律和机构。塞拉耶佛的文化财产保护机构有波赫文化历史自然遗产保护协会和波赫国立纪念物保存委员会。拉丁桥
拉丁桥的旧称是普林西普桥。这座桥是奥匈帝国的帝位继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杀害的塞拉耶佛事件的现场。桥梁过去是木造桥,在洪水中被破壊,1798年重建。1914年,在这座桥的北侧,大公夫妻被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为纪念南斯拉夫爱国主义,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其名称恢复为拉丁桥。拉丁桥 很赞哦! (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