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旷世奇人史 旷世奇人曹霑传:10、雍正的难言之隐

火烧 2021-09-17 00:44:06 1065
旷世奇人曹霑传:10、雍正的难言之隐 雍正迷上的那个碧桐书院丫鬟正是曹香玉。待到宠幸之夜,雍正才发现女子模样倒还在其次,简直是个天生的尤物,此人体有异香肤如凝脂,息如芝兰,五十多岁的雍正恨不得天天黏在

旷世奇人曹霑传:10、雍正的难言之隐  

雍正迷上的那个碧桐书院丫鬟正是曹香玉。

待到宠幸之夜,雍正才发现女子模样倒还在其次,简直是个天生的尤物,此人体有异香肤如凝脂,息如芝兰,五十多岁的雍正恨不得天天黏在身上一样。不料之前的荒淫掏空了雍正的身子,他没等动弹两下就一泻千里。曹香玉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别人的一样,她面无表情,而这更增加了雍正的羞愧之心。

第二天,雍正开始到处打听进补之方。他密谕四川巡抚宪德、河东总督田文镜、浙江总督李卫、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川陕总督查郎阿等:“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如有闻他省之人,可速将姓名来历密奏以闻,朕再传谕该督抚访查,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可留神博问广访,以符朕意。慎密为之! ”

不久四川巡抚宪德密奏:成都有名龚纶者,年九十,强健如少壮,八十六岁犹有妾生子。雍正见了大喜,立命速安车送至京师。宪德回奏:“此人已无疾而终。有子四人,幼子方四岁。”雍正惋惜之余又不甘心放过这样的奇人,谕令宪德密查其子有无得其父秘传,“若有,也如前旨,安其家,送至京来。”宪德回奏“未曾领受其父秘传”。雍正心内怏怏不快。

不久浙江总督李卫访得道士贾士芳素有“神仙”之称,雍正帝即命河东总督田文镜派专人送贾士芳进京。贾士芳是个全真派道士,粗通岐黄之术,平时以辟谷与按摩筋络为养生之法。他于七月中旬抵达宫禁,给雍正施以按摩之法,雍正果然感觉身体通透,肢体舒畅。

九月初六日,雍正在李卫的密折上朱批曰:“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荐贾文士(即贾士芳)之力所致。”

但到了九月九日,雍正帝突然将贾士芳处斩,“左道贾士芳、性生悖逆,术习妖邪。假托知医之名,显露不轨之迹。请照大逆律、凌迟处死。其亲属、男十六以上皆斩。十五以下、并母女妻妾等,给付功臣之家为奴。”雍正密谕李卫曰:“一月以来,朕躬虽已大愈,然起居寝食之间,伊欲令安则安,伊欲令不安则果觉不适。”原来雍正天性多疑,怀疑贾士芳对自己用的是妖妄之术,目的是控制自己的心智,他想让雍正舒服就舒服,不想让雍正舒服雍正果然觉得身体沉重。可怜贾士芳本想以自己的小心谨慎换来荣华富贵,哪能料到竟然屈死于雍正的多疑之下。

随后雍正开始寄希望于炼丹。他重用张太虚、王定乾等道士在故宫后花园搭起炼丹炉,在圆明园秀清村则自己亲自动手。雍正八年十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旨于养心殿西暖阁着做斗坛一座(《活计档》雍正八年十月十五日),用于羽士祈祷修炼;同年十一、 十二月间,内务府总管、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先后四次传旨,为圆明园秀清村处共领用桑柴1500斤,旷银10两,口径58厘米、高48厘米铁火盆罩一件,化银用的白炭 1400 斤,红炉炭200斤,黑炭100斤,好煤200斤,渣煤1000斤。圆明园炼丹自此始。

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七日雍正帝谕旨内务府总管海望:“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玉翠亭之东有空地,量其地势,将小些的房添盖几间,给法官住。”未经净身的道士们开始大摇大摆地居于御花园玉翠亭东侧。

这段时间里,已经十六岁的曹霑托人在圆明园内寻了一份植树的活,有机会进入宫廷禁地并寻机见到了分别三年之久的曹香玉。这一过程曹霑隐写于《红楼梦》中贾芸借种树与丫鬟红玉眉来眼去一节文字之中。

红楼梦中的种树一事,是真实的历史。曹霑借种树的机会与分别三四年的竺红玉取得了联系。这一事件主要发生在蜂腰桥一带。

小说介绍详细事件的内容很少:

这里红玉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

这儿的蜂腰桥才是个关键信息。

这个蜂腰桥,在红楼梦的十七回其实早有透露:

旷世奇人史 旷世奇人曹霑传:10、雍正的难言之隐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庚辰双行夹批:此处才见一朱粉字样,绿柳红桥,此等点缀亦不可少。后文写芦雪广则曰蜂腰板桥,都施之得宜,非一幅死稿也。]度过桥去,诸路可通,[庚辰双行夹批:补四字,细极!不然,后文宝钗来往,则将日日爬山越岭矣。记清此处,则知后文宝玉所行常径,非此处也。]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十七回围绕着这座朱栏板桥,交代了很多信息:一是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主要居住在西北位置,这个西北,其实就是圆明园的西北;二是这座桥附近就是后来小说写到的芦雪庵大劫处,三是此桥并非后文宝玉所常经之处,而这儿的宝玉并非是指作家。

按照霍国玲女士的考证,此处的蜂腰桥是连接杏花春馆与坦坦荡荡之间的一座木桥。

雍正(96)红玉(1)蜂腰(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