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果树种子在播种前为什么要和湿沙一起贮藏

火烧 2016-12-01 03:32:20 1080
要种植果树,一般先要用种子培育出苗木作为砧木,然后进行嫁接。在苗圃里,人们有时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果树种子在春天播种以后,一直不见发芽,大家还以为这批种子死了呢!可是,一旦改种了其他作物,经过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它们却又偷偷地钻出土来

要种植果树,一般先要用种子培育出苗木作为砧木,然后进行嫁接。在苗圃里,人们有时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果树种子在春天播种以后,一直不见发芽,大家还以为这批种子死了呢!可是,一旦改种了其他作物,经过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它们却又偷偷地钻出土来。“死”了的种子又复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要揭开这个谜只有从果树种子的一些“脾气”谈起。

原来,果树种子和水稻、麦子、蔬菜的种子不同,成熟后通常不能立即发芽,它们还必须在低温、湿润的条件下经过一段较长肘间的“睡眠”,使内部完成一系列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正常的发芽能力。这个现象,在果树学上叫做种子的休眠,或叫种子的后熟。

骤然看来,种子为什么要休眠使人难以理解。其实,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并不奇怪。我们知道,许许多多水果,象苹果、梨、葡萄、桃、杏、李等等,果实差不多都是在夏秋成熟。在野生情况下,如果这些熟果自然落地,种子又立即发芽,那么当年长出的幼苗,一定会抵御不了冬季的严寒而死亡。由此可见,果树种子所以有休眠的脾性,实际上正是它们在长期自然繁殖过程中养成的一种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独特本领,是果树的一种适应性——用休眠来度过严寒。

前面的例子,播种第一年不出苗,第二年再出苗,正是因为这些种于在播种前没有过好休眠关,种子未“苏醒”,所以在露地多“睡”了一年。以后补上了一个冬天的条件,在低温等作用下,种子内部物质起了转化,第二年才正常地萌发。

现在人们采用湿沙处理,就是根据果树种子的“脾气”用人工控制的办法,帮助它们更顺利地通过休眠期。

不过,由于树种的不词,要求通过休眠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一般地说,果实成熟迟的或原产寒冷地区的树种,休眠时间比成熟早的或原产较疲地区的树种为短。譬如,同样在温度摄氏2〜5度,沙子湿度约在总持水量的20%的条件下,苹果、梨通过种子休眠要2〜3个月左右;桃、李、樱桃则要4〜5个月左右。

那么,不经沙藏的种子能不能播种呢?也能。但必须在秋天播入露地,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休眠。可是这样做,占地的时间就延长了。

当然,如果种子准备贮藏几年,那么仍然要用干燥法保存,直到需要播种时再进行沙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