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简评 《哈佛中國史》早期中華帝國漢朝歷史

火烧 2022-10-16 05:56:16 1074
《哈佛中國史》早期中華帝國漢朝歷史 01漢朝紀事1、項羽推崇的是東周時期的景象,恢復分封制。他自立為西楚霸王,把中華帝國其他地區分為18個小的諸侯國,鬆散地納入他自己的權威之下。後者中就有劉邦,他成為

《哈佛中國史》早期中華帝國漢朝歷史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简评 《哈佛中國史》早期中華帝國漢朝歷史
01漢朝紀事
1、項羽推崇的是東周時期的景象,恢復分封制。他自立為西楚霸王,把中華帝國其他地區分為18個小的諸侯國,鬆散地納入他自己的權威之下。後者中就有劉邦,他成為「漢王」,統轄三秦之一的漢中盆地。眾所周知,劉邦是漢朝開國帝王,他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
2、和項羽相反,劉邦(即後來的漢高祖,前202——前195年當政)儘管對忠心於他的地方勢力做了政治上的妥協,並給予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盟友以回報,但他建立的漢帝國卻繼承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
3、分封同姓王依然招致了李斯曾經警告過的社會危機,好幾個諸侯國一度準備從帝國脫離出來,有些甚至還威脅要與北方邊境的游牧民族結盟。為了解決這些危機,漢朝第三代皇帝文帝(前179——前157年當政)和第四代皇帝景帝(前156——前141年當政)通過四個途徑來削弱諸侯國勢力。這種有計劃的削藩導致了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鎮壓叛亂掀起了一股沒收和瓜分諸侯王封地的浪潮,終結了諸侯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
4、漢武帝(前140——前87年當政)統治期間,帝國內部處於皇帝牢固的控制之下,因此把注意力投向了帝國外部。從公元前134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主要致力於徵討匈奴。為了尋找同盟,漢武帝派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尋找和匈奴處於敵對狀態的游牧民族大月氏。
5、在同一個時代,由於漢代軍事力量步步深入到南部、西南部、朝鮮,以及中亞的東部,漢帝國的版圖空前擴大,擁有84個郡和18個諸侯國。
6、在漢帝國投入財力物力進行軍事擴張的同時,對帝國統治構成真正威脅的是地主勢力的逐步膨脹。在漢武帝統治期間,朝廷官員們從致力於在政府中謀得一官半職以獲得暫時的財富轉化為對土地長期的佔有。大土地擁有者和貧困農民之間不斷擴大的差距引起了社會文人的關注。
7、由於商人財產稅是土地稅的兩倍,所以想保護自己財產的商人都購買地產。政府官員們也想購買土地和農田,把自己任職期間所獲得橫財轉化成持久的財富。這樣,大量被政府壓榨的農民不得不把他們的土地賣給同樣受政府財稅欺壓的商人和政府官員,由此導致了社會不平等的加劇。
8、朝廷政治核心衰退的另一個標誌是外戚對宮廷中樞的控制力越來越大。如果一位皇帝年少崩殂,皇太后(皇帝的母親,她僅僅通過婚姻位列皇族)不但可以決定新皇帝的人選,而且掌握著攝政王的人選,甚至還包括太傅的人選。後兩者通常是太后的親戚。王政君是漢成帝(前32——前7年在位)之母,當時成帝和連續兩個繼任小皇帝漢哀帝(前6——前1年在位)和漢平帝(前1—5年在位)先後夭亡,並且無後,她就任命她的兄弟和侄兒在朝中擔任了要職。她一次次為其侄兒王莽加官晉爵,王莽兩次擔任攝政王,並最終篡位為帝。公元9年,王莽宣稱漢的氣數已盡,「接受」了西漢末代小皇帝的退位。
9、然而,王莽建立的新朝只維繫了17年。他狂熱地致力於恢復被早期的諸多學者所提及的、想像中的周代制度——所有土地由國家沒收,再統一分配,同時廢除奴隸和佃農。由於改革招致了豪強大族的敵視和反對,一旦有農民起義向王莽的權威發起挑戰時,帝國東部平原的豪強家族勢力加入叛亂,推翻了新朝,皇族劉氏遠親中的一個後人,成為這個「復興的」漢朝的皇帝,並在長安之東建立了新的都城,史稱「東漢」。
10、光武帝(25—57年在位),是西漢高祖的九世孫,西漢皇室中血緣和他最近的是其三世祖漢景帝。他貶黜了所有的藩王,以親信取而代之。西漢時出現的諸多大家族中,在東漢仍能保持其顯赫地位的已經不到10個。都城從長安遷往洛陽,表明從一個利用戰略位置和軍事力量來統治的地區,轉向一個以文化和經濟生產為最高主導的地區。
11、東漢朝廷的部分勢力一時心血來潮,掀起了局部的征討以及短暫的軍屯重建,但均時間不長。到公元168年,鄂爾多斯和長安附近地區失守。公元137年,南方也發生叛亂,但朝廷沒有派遣已不聽指揮的軍隊去鎮壓,而是派政府官員去行賄地方領袖,許諾他們加官晉爵。這種方法沿用了幾年,但到了公元140年,南方再次發生叛亂,殺死了郡縣官員,搗毀了皇陵。
12、帝國內部的情況也不妙。朝廷由於財政困難,缺少能力,喪失了對各郡的控制。從公元2世紀初開始,由於政府的財力下降,朝廷命令地方官設法治理水災和其他災情,但都沒能提供解決的方式。公元143年,官員的俸祿降低了,朝廷開始向諸侯國和貴族借錢。地方巡視官(刺史)逐漸成為整個管轄區的半獨立的統治者,由著他們自己的意願和政治動機來募集軍隊。
13、對中央政府而言,由宦官組成的秘書機構「內廷」權力日益增大,它逐漸切斷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聯繫。官僚機構被與地方權勢之家關係密切的人把持,他們成了朝廷和地方社會主要的聯繫,朝廷也因此失去了微信。公元189年,西北前線的一位將領董卓率軍駐紮到離帝國都城洛陽110多公里的地方。殺掉宦官的官僚們邀請他進入都城,董卓於是藉機控制了都城,綁架了小皇帝。
14、曹操最後挾持了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20多年。雖然曹操自己未敢稱帝,卻實際上篡奪了皇帝的權力。公元216年,曹操宣布自己為魏王,而這個頭銜只有漢代皇族才能襲用。公元220年,當東漢的末代皇帝終於把皇位「禪讓」給曹操的兒子曹丕時,全國只剩下了三個軍閥:北方的曹丕、長江下游的孫權和四川地區的劉備。他們三人各自稱帝,即魏國、吳國和蜀國,從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三國鼎立的時代。
02
公元前
206年 項羽劫掠秦都咸陽
202年 漢朝建立
200年 漢高祖劉邦敗於匈奴,開始「和親」政策;首次施行漢律
162年 漢與匈奴簽訂條約,劃分界線
154年 七國之亂
138年 張騫赴中亞尋找月氏
134年 開始對匈奴的戰爭
120年 匈奴屬王首次投降漢朝
108年 漢朝首次大規模反擊中亞草原諸國
106年 首次分置刺史以打擊豪強
104年 漢武帝曆法改革
101年 征服大宛
90年 遠征吐魯番
57年 匈奴內戰開始
51年 首次匈奴單于降漢
3年 席捲全國的崇拜西王母運動
公元後
9年 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25年 漢朝恢復
32年 廢除全民兵役制
48年 匈奴再次內戰
65年 文獻中首次出現佛教
89年 漢朝最後擊敗匈奴
91年 漢朝軍事力量在中亞再次崛起
106年 漢朝官員首次被高句麗驅逐出境
110年 諸羌叛亂
137年 南方地區叛亂;第二次諸羌叛亂
168年 失去黃河河套平原的鄂爾多斯地區
169年 開始「黨錮」,迫害反宦官集團
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
189年 董卓控制洛陽
197年 袁術稱帝
215年 曹操擊敗四川五斗米教
216年 曹操自稱魏王
220年 漢朝末代皇帝宣布退位,魏國建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