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司马炎称帝 司馬炎滅吳久拖不決,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火烧 2021-08-30 22:01:03 1057
司馬炎滅吳久拖不決,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司馬炎的老子司馬昭攻滅蜀漢時,西晉還沒有正式建立。等到司馬炎掌權時,東吳已經換到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家做主了,對司馬炎而言,孫皓殘暴不仁是他最大的利好。此時的西

司馬炎滅吳久拖不決,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司馬炎的老子司馬昭攻滅蜀漢時,西晉還沒有正式建立。等到司馬炎掌權時,東吳已經換到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家做主了,對司馬炎而言,孫皓殘暴不仁是他最大的利好。此時的西晉已經佔據了四分之三的地盤,只剩下東吳偏安東南等死而已。在大好形勢下,司馬炎滅吳為什麽久拖不決呢?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司馬炎雖算有為之君,但是和開創之主相比,魄力和能力差的就不是一個檔次了。在面對不如自己的東吳時,司馬炎要久拖不決有3個原因。

1, 養敵自重

和諸葛亮堅持北伐,以達到以功代守的目的一樣,司馬炎放著東吳不打同樣是養敵自重。有東吳這個外患在,可以很方便的進行中央集權,只有強化了中央集權,才能保證司馬炎獨斷專行的權力。司馬家族是奪位於曹魏,而曹魏又奪位於東漢末帝漢獻帝。同樣是搶別人的江山,所以司馬氏是有樣學樣,沒有思想包袱。但是曹魏畢竟經營多年,根基還是很深厚的,最重要的是,曹魏清洗完了忠於漢室的舊勢力,而司馬氏面對的難題是,他們還沒有完成對曹魏擁護者的清洗。別看反對派現在潛伏得無聲無息,只要司馬炎伐吳不能速戰速決,這些反對派同樣可以有樣學樣的來一出司馬氏“高平陵政變”的翻版。在內部沒有完成鞏固之前,東吳是不能真打的。

司马炎称帝 司馬炎滅吳久拖不決,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2, 沒有能力突出的大將。

當權者最普遍的煩惱是,有能力的不好用,好用的又沒有能力。以前曹魏的那些久經戰陣的將領是老的老,死的死;忠於司馬氏的新秀又欠缺實戰經驗或者能力不足。即使和司馬家族有親戚關係的大將羊祜,同樣不是進攻型的人才,遇上了東吳戰神陸抗也辦法不多,無法撼動東吳的防線。羊祜采取的是最耗時見效最慢的攻心戰。雖然有所收獲,但也是西晉缺大將的直觀表現。如果有絕對實力碾壓東吳,誰會用羊祜式的笨辦法呢?西晉進攻型的將領也有,但是不受司馬炎的信任。司馬炎的湧入態度十分明確,隻用對的,不用貴的。滅蜀漢時,名將鍾會悍然造反,還讓西晉失去了另外一名大將鄧艾。給不受信任的將領大權,就有可能再次上演鍾會叛亂的悲劇。司馬炎寧缺毋濫,寧可不急於伐吳,也不能把命運交給不信任的人。

3, 司馬炎沒有必勝的信心和力排眾議的魄力。

如果說前期司馬炎要鞏固權力,那麽在羊祜和陸抗的對抗中取得勝利後,最要緊的是,在耗死東吳旗幟陸抗的大好形勢下,司馬炎依然下不了決心伐吳。儘管羊祜多次上書陳明利害,直到羊祜病死後,司馬炎都沒有實質性的舉動。最終在羊祜死後11年才開始伐吳。這時候西晉的反對派已經被司馬炎壓製得動彈不得了,司馬炎還不敢伐吳,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了。司馬炎雖然算得上明主,但和敢打敢拚的開國君主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因為信心不夠,自然沒有獨斷專行的魄力了。

因為司馬炎的親信不支持他,司馬炎就沒有可以放心任用的代表人了。司馬炎的親信是賈充,其次是荀勖(xu),他們始終認為不能出兵,名士山濤還大肆動搖軍心說:如果外部統一了,天下安定了,內部遲早會出現問題。不如留著東吳這個禍患,大家才會一致對外;才能長治久安。山濤完全是唱反調,但凡有為之君,莫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誰會相信山濤的歪理呢?可是山濤的支持者眾多,這才是司馬炎伐吳久拖不決的根本原因。他最怕的是,不顧民意強行伐吳,一旦大敗虧輸,可能連老本都要輸光 。

最後,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在眾將主動請纓的情況下,司馬炎才下了決心。最終,西晉20幾萬人分六路伐吳,不到半年就統一了中國。

聲明: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