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桥存在吗 奈何桥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奈何桥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奈何桥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这是传统阴司故事的常识啊,四川丰都鬼城就有!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鬼城”丰都位于重庆东部的长江北岸,据重庆171公里,在公元前的历史资料里有对丰都的记载,1982年丰都政府对丰都名山进行修建,扩建,是历史上的丰都鬼城更加雄壮巨集伟。
丰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鬼城”的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山色,鸟语泉鸣,令人心醉。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一个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进入鬼城大门,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阴阳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人们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血锈般的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与名山对立的是双桂山,位于双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规模巨集大,独具特色。庙会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与金贸融为一体的民间贸易形式,每逢农历三月三至十五,丰都县城云集四海商贾商客,汇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被人们称为“鬼脸奇容”是其中一景
“奈何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没有人见过,因为见过的人回不来了。
迷信传说,人死时要走黄泉路,过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孟婆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人的前世今生。人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汤,一切世间的缘分都没了。
奈何桥是什么地方
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 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络或形成过渡与中介。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 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 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 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 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 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从这则鬼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 到生与死之间的联络,还可以看到玉帝与阎王之间的联络、“人柱”与桥神之间的联络,以及桥在两姓人之间形成的联络等等。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 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中国由来甚 久。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国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传统中国的地府观念,后来与佛教的地狱阎王、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现在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约到南宋时,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鬼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鬼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丰都鬼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座了。
奈何桥的孟婆到底是谁
从正信的佛教知识讲来,孟婆只是对胎狱的一种拟人化比喻。有人说是民间传说,那么试想是怎么传起来的呢?正信的佛教知识由于不是常规知识,没有一定的缘分、悟性以及理解力和文化储备,是很难相信、明白和接受的。人的神识也就是中阴身通过父母交合过程中精子击中卵子的一刹那,迅速进入受精卵中。神识在母亲的子宫中会受到极大的痛苦折磨。佛教把其形象地比喻为胎狱,就是神识坐胎如同陷入地狱一般痛苦。经过胎狱的折磨,中阴身也就是神识会忘掉前世的经历,等到婴儿出生时便成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新人”。为了能让文化程度低的普罗大众都能明白这件事情,智者比喻出“奈何桥”、“孟婆汤”的故事,使事情有一个听起来合理的说法和解释。
奈何桥 到底是什么样我QQ625088356
我无语、从鬼门关出来的、幸运逃出来的。既然你信那些鬼神之说、不如你去死、就能看见了,说不定你就是幸运从鬼门关逃出来的那个、、
建议你去死死看、
传说中的奈何桥在什么地方?
奈何桥 开放分类: 神话传说、神话、社会文化、民间传说、桥 奈何桥/奈河桥abyss bridge (a Buddhist place); the Bridge of No Return 【概述】 关于此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种叫做奈河桥,另一种叫做奈何桥。二者有一定的联络,但是有区别。 【奈河桥】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 民间传说: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丰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奈河桥。 【奈何桥】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回圈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著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线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奈何桥的来历 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络或形成过渡与中介。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 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从这则鬼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生与死之间的联络,还可以看到玉帝与阎王之间的联络、“人柱”与桥神之间的联络,以及桥在两姓人之间形成的联络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 在有关鬼府丰都的文学描写中,除了梦笔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则关于明代名士王世贞游地府的鬼话说,阴府的茶亭王婆,只给出鬼城过桥的人喝茶,而不给过桥进鬼城的人喝。王世贞来到桥上,但见桥下泛著七色浪花,变幻莫测,他想这大概就是情欲祸水了。王婆以桥下之水煮茶,让投胎之鬼吃了,就会使之情欲迷心,良知顿失。…这则鬼话中的“桥”,或者就是奈何桥的另外一种说法吧。 【奈河桥与奈何桥的区别与联络】 1.两种说法的融合混淆 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中国由来甚久。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国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且二者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后来,传统中国的地府观念与佛教的地狱阎王、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现在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约到南宋时,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鬼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鬼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丰都鬼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据人类学家卫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丰都宗教习俗调查》的记载,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为了附会这一类的“鬼话”,明代蜀献王朱椿曾在丰都平都山,建造过三座连拱石桥,并称之为奈何桥。据说,旧时香客在渡过这里的奈何桥之前,必先燃香、化纸,求神保佑:而庙内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桥面涂以桐油,使过桥者经常滑倒,吓个半死,从而可获得更多的香火之钱。 2.重庆·丰都鬼城·奈何桥 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 3.总结归纳 中国各地关于奈何桥的说法,有很多异传。或说阴间有奈河,河上有桥为奈河桥;或说在去阴间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桥名为奈何桥。据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讲,人们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桥附会确指为山东泰安附近的一条实在的河流。 由上可见,奈河桥是地道的佛教术语,而奈何桥是中国人的特有产物,是融合了中国人的“地狱”观和佛教转世轮回观的产物。 那么,何时使用奈河桥?何时又使用奈何桥?根据各位网友提供的资料,可以得出未经严格考证的初步结论: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于过桥时要受罪,或是过桥要通过重重考验、若未通过则坠入桥下不能重生,则使用奈河桥,同时奈河桥后面紧跟着的不是望乡台和孟婆婆的汤,而是六道轮回或是无法重生的血水池;如果只是过桥到阴曹地府的阎王殿报道,则使用奈何桥。虽然过奈何桥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桥貌似已经弱化了受苦的含义,成了进阴间必经之地,而且强调了尚未进到阴间的半人半鬼的灵魂的无奈和对人间的留恋。奈河桥是没有这层含义的,奈河桥只会让人望而生畏,起到的只是筛选善恶鬼的作用。 桥联 关于四川丰都的奈何桥,有两幅桥联分别为: 积德修行,奈何桥易过 贪心造孽,尖刀山难逃 三步跨过奈何桥,知尔是善是恶 一气走通金银道,赐汝发福发财
下沙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下沙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千米。目前在34平方千米建成区已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园区环境、便捷的生活设施、高效规范的政府服务,目前辖区人口40万。曾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评为跨国企业投资的最佳开发区。
迄今,已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引进内资工业企业248家,投资总额155亿元人民币。其中列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已有24家公司在开发区投资38个专案。2000年4月设立国家首批试点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2005年5月被国家资讯产业部授予国家(杭州)计算机与网路产品产业园。
下沙新城图(xiasha.) 下沙新城图(xiasha.) 杭州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行动通讯生产基地之一,聚集了摩托罗拉、东方通讯、三菱、富士康、华宇电子等主机及相关配套企业;日本东芝公司建立了年产24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全球生产基地;是浙江省以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药工业生产基地,引进了九源基因、美国眼力健、康莱特、日本泰尔茂、旭化成医疗器械、浙大药业等一批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是日本松下公司在中国建立的最大家电生产基地,总投资2.4亿美元、占地24万平方米的松下杭州工业园正在全面建设;是浙江省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集聚了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三大著名品牌。
2004年,杭州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外贸出口25.4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11位、第9位、第7位。 [编辑本段]新世纪大学城杭州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建成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下沙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15所高校,15万在校大学生。经过五年建设,下沙高教园区已全面建成投用。目前,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14所高校在师生达20万人。依托下沙高教园区,开发区管委会正在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留学生创业园,构筑起15所高校和700多家现代制造企业互动发展的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本段]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根据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杭州城市东部178平方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的副中心(即下沙副城)。建设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集教育科研、商务居住等功能的花园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围绕这一目标,杭州开发区正在全面实施由“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调整,全面推进城市化程序,大力培育发展城市功能。当前,正在全面推进下沙新城行政商务中心区(8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连线主城的快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公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13公里的钱塘江江景资源,打造杭州东部最大的生态溼地公园,规划建设15万人居住规模的沿江大型生态居住区,建设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商城、金池商贸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活生态环境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邻里中心、金池商贸、海达大酒店、文化体育中心、松下健身中心等,区域建成网路资讯一体化(如杭州下沙网)提供全面的资讯查询,为客商和居民提供了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的极佳场所。为进区企业建设一批白领、蓝领公寓,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杭州拥有"休闲之都"美称,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创业的环境。充分利用钱塘江12千米岸线资源和生态溼地的自然环境,精心打造沿江休闲景观长廊、5个大型生态及主题公园建成区绿化覆蓋率超过30%。2001年3月,开发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均达国内一流水平。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的城市副中心。 [编辑本段]生活生态环境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邻里中心、金池商贸、海达大酒店、文化体育中心、松下健身中心等,为客商和居民提供了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的极佳场所。为进区企业建设一批白领、蓝领公寓,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下沙新城风景(xiasha.)基础设施
开发区已在34平方公里建成区内,营造了良好的供电、供水、供热、道路、电信、宽频、排污、排雨水、地块平整等“八通一平”投资发展环境。
电力:开发区主要通过华东大电网供电,现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4座,同时建有热电厂1座。2007年新建成220KV月雅变、110KV新港变、110KV松合变。对企业实行双回路不间断供电。2008年规划开工建设220KV元东变、110KV上沙变、110KV教东变。
供水:目前,开发区供水能力20.5万吨。
排污:区内建有大型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120万吨,一、二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55万吨,三期预计2009年底前投入执行。
供热:开发区热电厂供热能力300吨/小时。
天然气:开发区内11号路作为主干,管径为DH300;20号路目前11号路-15号路段已完成并通气,15-23段今年计划实施完成,管径为DH300;14号路目前11号路-15号路段已完成并通气,管径为DH200;其他路的管道目前未计划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调整。区内企业基本上不用天然气、煤气和特殊气体,只有少数企业用。(截止2008年3月25日)
通讯:开发区程控电话总容量25万门,目前已装机12万门。
商业金融及生活配套设施
日本人学校:杭州日本人学校坐落于下沙德胜快速路南侧,校舍总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总用地面积23468平方米。该学校设六个年级,六个班,已于2008年4月竣工,并正式开学。该学校是杭州市首家日本人学校。
金融:浙江省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杭州聚集了汇丰、渣打、三井住友等多家外资银行分析,而开发区已拥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下沙联合银行等8家银行9个一级支行,不用出区便可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休闲娱乐: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新城、凯恩戴斯大酒店、宜必思酒店、文化体育中心等,为投资客商和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商务、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
职工住宿:开发区专门为企业提供蓝领公寓和白蓝领公寓,解决了企业后顾之忧。
下沙新城商贸(xiasha.)教育医疗:全区共有4所公立小学,2所公立中学,4所民办学校。在校中小学生近2万人。目前,下沙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多个,综合医院两个。其中,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浙江省东方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3月28日,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总床位1200张的杭州市下沙医院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示范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编辑本段]白杨街道白杨街道位于杭州市区东部,据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由原下沙镇析至,于2002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域,东至文津路与11号大街,西至文渊路、2号大街、1号河渠、6号大街与1号大街相接,南至12号大街,北至绕城公路,管辖面积为9.2平方公里;同时受开发区委托管辖面积为24.8平方公里,总管辖面积34平方公里。街道管辖区内有景园、月雅苑、大北、高教、邻里中心5个社群,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常住外籍人员和台胞900余人。
白杨街道辖区由高教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公建区、住宅区、出口加工区五大主要功能区域组成。辖区内有开发区主要政府机构、金融单位和配套服务部门;有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14所高校;有包括摩托罗拉、西门子、东芝可口可乐、中策等数十家全球和国内知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400余家;月雅苑、未名园、文苑风情、大北、裕园、文汇苑、香榭里、北银、景园、清雅苑等住宅小区坐落其中,一批大型大型商贸设施福雷德文化广场、华元十六街区、西子阳光商城、金池商贸等已建成使用。 [编辑本段]下沙街道下沙街道位于杭州城区东部,东、南临钱塘江,西与九堡镇相连,北与杭州市余杭区、嘉兴海宁市接壤。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境内。距杭州市中心15公里。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四至为东北从下沙东郊园向南沿海宁市围垦接壤处至钱塘江边;南以钱塘江为界;西与九堡镇八堡村、九堡村接壤,往北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胜稼村、学稼村接壤;北到乔司监狱往东至省第六监狱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南苑街道大园村及海宁市许巷乡唐桥村相接。该区域内的白杨街道(四至范围为:东至杭州经济开发区文津路、11号大街;南至12号大街;西至文渊路、2号大街、1号河渠、6号大街、1号大街;北至绕城公路,面积9.4平方公里)除外。街道下辖头格、智格、七格、高沙、上沙、中沙、下沙、元成、新元、松合、东方、湾南、新沙等13个社群,常住人口2.5万,外来人口约10万人。
建置沿革
区域系钱塘江沙土冲积而成。名因解放初曾建下沙乡而得。解放前夕,属杭州市第六区禾丰乡十六堡。1950年10月,建四格乡、三元乡。1951年6月,建下沙乡、新元乡。1956年,由下沙、新元、四格和三胜乡一部分并建下沙乡。1958年,称九堡公社下沙、四格管理区。1961年,建立下沙公社。1983年12月,称下沙乡。1998年10月,置下沙镇。2004年7月,在原有区域范围内建立下沙街道办事处,辖中沙、下沙、头格、七格、上沙、元成、新元、松合、湾南、东方10个行政村;智格、高沙2个社群和下沙1个居民区。
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下沙街道因地制宜,确立葱韭蒜、蔬菜瓜果、豆类、特种水产养殖、特种禽类饲养、野生蔬菜、花卉苗木等7大类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1998年,投资15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2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大棚连片,四季常绿;道路通畅,路面水泥硬化;排灌迅捷,横沟直渠三面光。并采用了自动化灌溉、机械化耕作、工厂化育苗等先进农技。养殖业日趋兴旺,下沙街道有围垦土地7000余亩,钱塘江水资源优势明显,十分适宜养殖业的发展。通过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延长土地承包期,以及土地租赁和资金贷款的倾斜等措施,鼓励养殖户规模经营。
招商引资
按照“扬优势、借外力、打基础、求发展”的思路,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下沙街道的良好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了日商茂里塑化和台商安辰仓储装置,以及通讯装置、塑化制品、食品等行业的内资企业,先后进入下沙安营落户,投资总额逾1亿元,新建厂房达10万平方米。这批专案的启动投产,将使下沙工业经济的基础实力明显增强。
消逝的习俗——抢潮头鱼
抢潮头鱼,以性命与潮水相搏,危险刺激。20年前,曾为下沙人的一宗生活来源。钱江上潮,潮头卷起江海之鱼甚多,抢鱼人拣一理想滩位,携自制潮兜、鱼鹰两工具(潮兜:柄长5尺,网袋长2尺;鱼鹰,为尺半木杆,杆头钉一大铁钉,柄上钻孔穿丈许麻绳),跟潮头疾跑,看准潮头之鱼,用潮兜捞起大的即回跑。如是几十斤的大鱼,则用鱼鹰之钉,插入鱼鳃下之腹中,拉开绳索,跑回岸边即成。夜潮时,还须辅以火把(自制,用竹管灌煤油,口上塞紧棉花,点火即成)照明。夜潮鱼多,但危险。两股潮水分岔处,俗称剪刀潮口,为鳗鲡绞团和大鱼汇集处,抢此潮头鱼,危险性更大。抢潮头鱼,须体力、胆量、经验兼备之人可为。当时,抢捞到一尾1.5公斤重的鱼,其值可抵一日劳动工分值;如抢到几十尾大鱼或鳗团,即相当10天或1月的收入。据统计,下沙有近百人为此葬身潮水,故当时政府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现在,下沙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富裕,已无人再为这点小利,冒险去与潮水相搏了。
什么是奈何桥?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观念中,是阴间的出入口,奈何为梵文地狱(Naraka)的音译。而奈何两字在中文里,亦正好有无可奈何之意思。传说死者到奈何桥,生前犯罪的是过不去的,要被两旁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过桥,却非常简单。奈何桥也是传说通向地狱的第一道关卡。左边为金桥,右边为银桥,传说走金桥的人能升官发财,过银桥的人可健康平安。不过在通往阴曹地府的时候,必须先过中间的奈何桥,金桥、银桥只能在还阳时才能走。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也正好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意思。
中国哪个地方有奈何桥这个景点:就想找到奈何桥具体在哪个地方,便于去旅游
山东泰安有,老泰安的布局就是阴阳两界,奈何以西为阴间格局,
什么是‘奈何桥’啊?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民间传说: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奈何桥的来历】
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络或形成过渡与中介。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
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从这则鬼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生与死之间的联络,还可以看到玉帝与阎王之间的联络、“人柱”与桥神之间的联络,以及桥在两姓人之间形成的联络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
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中国由来甚久。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国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传统中国的地府观念,后来与佛教的地狱阎王、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现在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约到南宋时,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鬼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鬼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丰都鬼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据人类学家卫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丰都宗教习俗调查》的记载,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为了附会这一类的“鬼话”,明代蜀献王朱椿曾在丰都平都山,建造过三座连拱石桥,并称之为奈何桥。据说,旧时香客在渡过这里的奈何桥之前,必先燃香、化纸,求神保佑:而庙内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桥面涂以桐油,使过桥者经常滑倒,吓个半死,从而可获得更多的香火之钱。
中国各地关于奈何桥的说法,有很多异传。或说阴间有奈河,河上有桥为奈河桥;或说在去阴间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桥名为奈何桥。据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讲,人们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桥附会确指为山东泰安附近的一条实在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