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先秦历史人物及其评价 卢照邻的人物生平 卢照邻的人物评价

火烧 2022-04-26 08:51:05 1047
卢照邻的人物生平 卢照邻的人物评价 卢照邻 约635-约685年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 今河北涿州市 人,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人物生平 g

卢照邻的人物生平 卢照邻的人物评价  

对先秦历史人物及其评价 卢照邻的人物生平 卢照邻的人物评价
卢照邻(约635-约685年),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人物生平>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甚受器重。李元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 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因《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入狱,家人营救无果,是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儿梁王殿下武三思。出狱后不久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 )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 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人物评价>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 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乃千古名句。>《新唐书》: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唐诗品》:升之(照邻)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痾伤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诗学渊源》:(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又有连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