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放言五首其一颈联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5-24 00:45:36 1046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言五首·其四原文: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放言五首·其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言五首·其四原文: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放言五首·其四翻译及注释

翻译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1.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2.炙(zhi)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ji):汲黯。郑:郑当时。阗(tian):塞,充满。罗:捕鸟的网。3.「北邙」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ma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4.「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放言五首·其四简析

  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放言五首·其四创作背景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诗人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放言五首其一颈联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作品:放言五首·其四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诗词归类:【哲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