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中中考重点内容 2015中考历史考点
2015中考历史考点
1.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1.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4. 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6. 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 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8. 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13.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17. 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19. 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2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23. 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25.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27. 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 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29.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31.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3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3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7. 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39.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 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41.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农奴制。
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3.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44.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有: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45.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46.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7.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9.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是:巴黎公社。
50. 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5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52.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53. 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54. 三国协约指的是:英、法、俄;英国是核心。55.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半岛。
5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5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5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9.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0. 被称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并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英国的达尔文。61.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62. 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伏尔泰。63.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4.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
2.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求~·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xzfans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已经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世界上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3623766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黄河流域,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骨针缝制衣服;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发现于非洲:三四百万年前南方古猿。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半坡村落: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母系氏族代表,处于黄河流域;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世界上最早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村落:距今约7000年;是母系氏族代表,处于长江流域;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大汶口氏族村落:距今约5000-4000年;是父系氏族代表,处于黄河流域;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黑陶和白陶水平较高。3.炎帝和黄帝概况: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炎黄战蚩尤:在涿鹿一战中,炎黄(黄帝在坂泉大战中战败炎帝)大败蚩尤,从此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
3.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无心1206430838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
4.谁有中考历史的复习资料
历史: 虎门销烟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
2,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包括: ①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②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4、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条约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6,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 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1858年,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8,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0,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 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史称“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
5.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ph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
6.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部分) 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
保留猿的体质特征,直立行走,能够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2)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3、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6、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7、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8、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史实: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9、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项目 皇帝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