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凤凰的资料大全 田社详细资料大全
田社详细资料大全 释义田社古代奉祀田神的处所。 三国 魏 曹植 《 lt 社颂 gt 序》:“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故封此桑,以为田社。”在青海民间,汉族保留有一种“田社”①习俗,其举行日期
田社详细资料大全

释义
田社
古代奉祀田神的处所。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序》:“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故封此桑,以为田社。”
在青海民间,汉族保留有一种“田社”①习俗,其举行日期的计算方法②与春社大致相符,只是祭祀的对象主要针对祖先神灵,而非土地神,但其习俗中依然保留了一些春社祭社的内容,对于青海汉族“田社”习俗的记载主要集中在一些方志资料里。如清代的《西宁府续志》和《丹噶尔厅志》中对其习俗略有提及 J,20世纪90年代青海各县市的志书中也有简略的描述。对“田社”习俗的研究论文仅有2篇:李存福《青海汉族祖、社同祭习俗探议》 和都兴宙《青海汉族的社日风俗及其他》 J。前者认为青海“田社”是一种社、祖同祭的习俗,并阐述了社、祖同祭的社会文化功能;后者认为“田社”即为古代的春社,但在仪式内容上发生了变迁。
基本介绍
中文名:田社读音:tián shè 释义:古代奉祀田神的处所出处:《<社颂>序》 读音,详细介绍,仪式,祭拜后土,读音
tián shè ㄊㄧㄢˊ ㄕㄜˋ详细介绍
仪式
“田社”习俗的主题以祭祖祈福为主,日期通常在春社至清明期间,各地不完全一致。祭祀场地基本都在祖先坟地,坟地中除了已故祖先坟茔外,通常还专门设有后土的位置,后土一般都是一个较小的土堆。参加祭祀的人员并无严格限制,男女老少均可。祭祀的物品主要是一副(12个)馒头、烧纸香烛、酒、茶、菜、肉等。有的大家族现还保留杀猪献牲的习俗,如《大通县志》:“杀猪献牲,设宴聚餐。 《门源县志》:“有的家族按户轮流献坟猪、坟羊。礼毕支锅煮肉,饮酒野餐。” 祭祀时,首先要祭后土,表示向土地神禀告祭祀事宜,然后烧纸、贡献祭祀物品。男性按照行辈、年龄长幼等排列,向先祖三叩首。有的地方除了向已故祖先叩首外,还有小辈向长辈叩头并祝长寿的习俗。 之后要整修坟墓,除去杂草,给坟堆添加新土。还有就是要进行“滚馒头”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家中长者从坟头将馒头滚下,落到谁身前即为谁的,一次滚2个,顺序将12个馒头都滚落。至于其中意义,各地说法并不完全一致。《湟源县志》:前一年新娶媳妇必由老人领上坟,如得到馒头,预示将得子嗣;其他人得到馒头则意味会得到祖先护佑、诸事如意。 《大通县志》:旧时,妇女为求子女,在坟前滚馒头以求先兆。 《高庙村志》:得馒头者则预示无子得子,才子遇到佳人,求学者定能中举,有病者将要康复。另外,西宁市很多人家于“田社”祭祖时还有放风筝的习俗,谓之“放晦气”。最后,举家围坐、畅饮野餐。其问许多地方家中长者还要与晚辈训话谈心,教育晚辈如何做人等。到此,“田社”祭祖结束。祭拜后土
另外,“田社”中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有祭拜后土的仪式,这与春社是否有关?“关于后土的身份、来历,《山海经》、《左传》、《周礼》、《礼记》诸书记载不一,但总的来看,在文献记载中后土主要有三种意义,一是官职名,一是人名,一是土地神名。三者关系密切,文献中经常交杂在一起,需认真辨别,才能分清楚其所指。” 有学者认为,后土与社略有区别,社是具体的土地神,它代表一定集团所拥有的特定区域的土地;后土是抽象概念上的土地,它所代表的是大地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 秦汉以后,在官方,社有专门的社稷祭祀,地则有皇地祗后土祭祀。另外,由于古代人死之后多实行土葬,墓祭后土之俗也就随之而起。上坟祭祀时,先要拜后土神,然后祭祖。如朱熹撰《家礼》之卷四《丧礼》中记载,人死后“择日开莹域祠后土”,埋葬过程中“及墓,下棺,祠后土” 。如此看来,后土作为土地神具有掌管灵魂的职能,墓祭后土的仪式古已有之。因此,笔者认为“田社”中祭拜后土,其仪式系统的归属仍然属于祭祖范畴,而非祭社,与春社祭祀社神并无关联。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