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馆娃宫怀古其一赏析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0-30 21:55:00 1063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馆娃宫怀古原文: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屉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馆娃宫怀古翻译及注释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馆娃宫怀古原文: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屉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馆娃宫怀古翻译及注释

翻译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屉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注释1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巖山建馆娃宫以居,有琴台、西施洞、响屧廊、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和划船坞等遗址。灵巖山寺即馆娃宫遗址。2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she)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3弩台:弩箭发射台。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昔乌程豪族严白虎于山下垒石为城,与吕蒙战所。今山上有弩台、烽火楼之迹犹存焉。」金镞(zu):金属制的箭头。清张养重《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4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5砚沼(zhǎo):又称上方池,在灵巖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6屉(xie)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屉是木板拖鞋。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蓋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屉。今苏州灵巖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空信:一作「空任」。7姑苏麋(mi)鹿: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好大喜功,虚耗国力,侵略他国,招来外患。吴王执意不听,伍子胥就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姑苏:指姑苏台。《国语·越语下》:「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韦昭注:「姑苏,宫之台也,在吴阊门外,近湖。」8怆(chuang)怀:悲伤。唐李益《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馆娃宫怀古赏析

  此诗首联「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颈联「砚沼只留溪鸟浴,屉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屉廊两个典型遗址,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尾联「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为一个品性高洁的文人,皮日休对西施还是比较同情,比较包容的。在这首七言律诗中,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比较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此诗借古讽今,对历史作出了沉痛的评价和反思,认为西施是个没有选择、只能充当政治牺牲品的女子,对她的悲剧表示了深沉的感叹。

馆娃宫怀古其一赏析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馆娃宫怀古创作背景

  馆娃宫,春秋时期吴宫名,是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巖山上。宫以西施得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夫差和西施的故事,见《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吴败越后,相传越王采用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鬻薪」女子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听。后越师袭吴,乘胜灭了吴国。七律《馆娃宫怀古》是皮日休任苏州刺史从事时所作。 诗词作品:馆娃宫怀古诗词作者:【唐代皮日休诗词归类:【咏史】、【怀古】、【托古讽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