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兵书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有哪些
中国的古代兵书源远流长。
从西周到清末,3000余年中,著述不辍,卷帙浩繁。
据《历代兵书目录》记载,我国古代兵书有1304部,尚存280多部。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统计的结果是,从先秦到清末,历代著录兵书3380部,23503卷。
其中存世兵书2308部,18567卷,佚失兵书1072部,4936卷。
中国古代兵书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以阐述战略战术为主的兵书影响更大、声誉更高。
它不仅指导了中国历史上千百次有声有色的战争,培育了众多的著名将帅,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往国外。
长期以来,中国的古代兵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军事家爱不释手和极力推崇的经典著作。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书中,最为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武经七书”了,即《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7部兵书。
这7部兵书曾被我国古代兵家奉为圣典。
历代朝廷都把是否精通这7部兵书作为选拔将帅的重要标准。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作者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军事家孙武;《吴子》的作者为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六韬》一书,相传为周朝初年太公望吕尚(姜子牙)著,实际为后人撰写,成书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三略》又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为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黄石公所著;《尉缭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尉缭所作;《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为春秋末期齐国人田穰苴所著,因治军有方被尊为大司马,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司马穰苴;《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该书是唐太宗李世民同军事家卫国公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谈话记录。
上述7部兵书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但着重论述了将帅统兵致胜之道,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为今后世兵家们惊叹不已。
许多观点即使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如《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今仍被当代兵家们视为至理名言。

除“武经七书”之外,《孙膑兵法》在我国古代兵法宝库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该书为战国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所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