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第七段说明方法 举例苏州园林与历史文化名人(2个以上)
举例苏州园林与历史文化名人(2个以上)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yù)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
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

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
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
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
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
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
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