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食”主要来源于稻、麦等粮食作物。所以粮食作物的亩产量,历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践证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亩产量,最有潜力的是怎样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因为,太阳光能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丰富的能源。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作物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现已知道农作物产量的干物质大约有90%~95%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而通过土壤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所构成的干物质只占5%~10%。因此,如何提高作物对太阳光能和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就成为提高作物单产最突出的研究课题。
据测算,亩产269.5千克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184x1011焦耳的太阳光能(只限于0.3~3微米波长范围内),15吨二氧化碳,300吨水。水稻和玉米大体上也接近这个数值。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间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还很低,水稻为0.93%~1.43%,玉米为0.95%~2.18%,大豆仅为0.58%~0.86%。
当然,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随着作物高光效育种、品质育轴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发展,科学家完全有可能把光能利用率普遍提高到1.5%~2.0%以上,这样,农作物的单产自然就会成倍地增长了。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单季稻在生长季节对太阳辐射能总量按稻田光能利用率5%计算,那么,每亩干谷最高产量可达1250千克。在长江下游和华南广大稻区,如果水稻对光能利用率提高到1%,那么,单季稻亩产干谷可达700千克;如果光能利用率提高到3.1%,亩产干谷可达到1400千克;如果进一步提高到4.6%,亩产干谷就可达到2800千克。若以广州地区太阳辐射能平均值来推算,全年三季稻连作,每亩稻田最高产量可达到3807千克。
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啊!科学家正在奋力拼搏,相信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关键词:光能利用率 水稻亩产量
- 上一篇
为什么要提倡使用生物活性肥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得粮食的高产,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化肥向农田里倾倒。生产实践证明,适量施用化肥,可促使作物增产,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如果大量使用化肥,就会导致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它们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
- 下一篇
为什么一些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作会减产V5!
我们知道,水稻、甘蔗、麦类、大豆、南瓜、胡萝卜、烟草等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是不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和减产的。但是,番茄、茄子、西瓜、豌豆、蚕豆、花生、木薯以及无花果等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作,就往往会生长不良,或者发生病害而减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