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微生物能固氮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可惜这些氮素都是呈游离状态,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它。只有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分子氮变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物固氮,就是指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固氮的微生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共生性的固氮微生物;另一类是非共生性的固氮微生物。
早在1888年,人们发现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但是,它在土壤中单独生存时并不进行固氮作用,只有把豆科植物的种子播到土壤中,待幼根形成后,根系的分泌物吸引根瘤菌并通过根毛侵入根的组织内部,大量繁殖,使根部膨大形成根瘤,这时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根瘤菌才能进行固氮作用供给植物氮素养料。根瘤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根瘤菌的成瘤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例如,豌豆根瘤菌仅能在豌豆、蚕豆、山黧豆的根部形成根瘤;苜蓿根瘤菌仅能在紫花苜蓿、金花菜上形成根瘤;豇豆根瘤菌仅能在豇豆、绿豆、花生上形成根瘤;而紫云英根瘤菌只能在紫云英上形成根瘤。
在共生性固氮微生物中,除了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外,某些赤杨、木麻黄等根部也有共生的根瘤。个别植物在叶子上能形成叶瘤;还有兰科、杜鹃花科植物根部能形成菌根,进行固氮作用。
非共生性的固氮微生物中,以固氮菌分布最广,它在耕作土里,特别在菜园土里大量存在着。这种固氮菌能利用有机碳化合物为能源进行固氮作用,直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固氮菌剂,就是利用固氮菌生产的。
蓝绿藻是另一个非共生性固氮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与固氮菌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直接利用阳光的能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碳源和能源来进行固氮作用。把蓝绿藻接种到水田中,几个星期以后,每亩固氮量可达到10~20千克,再种植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近几十年来,发现100多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固氮能力,例如,有些细菌能够氧化石油一类的烃基化合物,获得能源进行固氮,即“石油固氮菌"。还有一些能在植物叶子的表面进行固氮的,叫做“叶面固氮菌”。
![]() |
据估计,地球上每年由空气中固定的氮约1亿吨,其中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约5500万吨,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固氮菌约2500万吨,非共生固氮菌约100〜200万吨,蓝绿藻固氮约1000万吨。用工业合成氨进行化学固氮约占生物固氮总量的10%左右。因此,生物固氮对土壤中氮素平衡,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素,都起着重大作用。
![]() |
蓝绿藻 |
![]() |
根瘤菌 |
关键词:生物固氮 根瘤菌 固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