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有年没月没日 档案 | 1986年11月18日,《“八六三”计划纲要》发布
档案 | 1986年11月18日,《“八六三”计划纲要》发布
33年前的今天,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纲要》的通知。中央认为,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这个计划纲要是经过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后制定的,符合当前改革、开放的方针,与我国国情也比较相适应。只要精心组织实施,纲要中的任务,有可能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1986年3月3日,一份题为《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上报到中共中央,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报告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建议,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这份报告得到了dp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dp的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讨论。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论证,这年的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出发,选择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由于促成这个计划《建议》的提出和dp同志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八六三”计划。
1987年3月,“八六三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1年,dp同志又挥笔为“八六三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给为实现“八六三计划”而攻关的科学家们以鼓励,也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八六三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