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为什么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火烧 2021-06-15 01:02:59 1383
为什么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2、二者的辩证关系:A、

为什么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义: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1.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离开人的活动,恰恰是从人的活动,首先是从人的生产劳动中找到了打开历史谜宫的钥匙。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谈论人的活动及其作用,而是对其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列宁说:“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人的历史作用时,对历史的参与者与历史的创造者作了区分,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历史的创造者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有;了这个区分,就不会从马克思说过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正确命题中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于历史进程,辩证地统一于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客观规律与主体自觉活动的统一过程,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这一规律的实现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因为制约人的自觉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都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在一定历史时期自觉创造的结果。

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然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自觉活动的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之所以通过各种偶然事件表现出来,也正是由于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上人们活动的各种合力的表现。

总之,社会发展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

(2)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唯物史观在考察人的历史作用时,对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创造者作了区分,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考察来说明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活动。

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演进过程。

创造社会历史的活动,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活动,就是规定历史进程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活动。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活动。

只有代表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人才属于创造者之列。

唯物史观对历史创造者的考察,旨在进一步揭示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说明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不同性质。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揭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涵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指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总和。

人民群众具有量与质的两重规定性:以量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质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人民群众也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中都有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何种国家、何种历史阶段,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史的参与者≠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创造者的实质强调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这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正是社会生产力的最主要要素。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的直接承担者。

历史上的一切生产工具,从粗糙的原始石器到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都是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创造的;人类所必需的一切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也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的。

物质文明实际上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成果、艺术作品和文化成就,往往都是依据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素材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实践经验汇总和提高的结果。

脱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不可能创造出来。

②劳动群众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

③劳动群众也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其中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实现的,而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摧毁腐朽制度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也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3)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总是受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任何时候都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任何人都不能凭主观意愿自由选择生产方式,只能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进行活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为什么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生产力的状况对于人们的创造活动具有决定意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对于人们的创造活动也有重大影响。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不同,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和结果也必然不同。

第二,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同社会政治条件也密切相关。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人民群众政治上无权,其积极作用就受到摧残。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了国家主人,这就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主动地创造历史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也有一个过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各种体制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三,社会思想文化对群众创造作用的发挥也有重大影响。

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和旧的传统会严重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和优良传统会激励和鼓舞千百万群众的创造作用。

此外,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群众创造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垄断文化,大多数劳动群众被剥削了掌握科学文化的权利,严重地妨碍了群众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