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介绍
新疆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
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
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
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扩展资料:
一、族称

“维吾尔”,民族自称,一般认为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
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
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
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
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
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
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
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信仰
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
10世纪末,喀拉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到了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
此外,还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
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派别,他们笃信胡达和胡达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兰经》。
礼拜寺是逊尼派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新疆的依禅派尊奉逊尼派教义,但是在对《古兰经》和《圣训》的解释上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倡“不重今生重来世”,要禁欲、苦行和守贫。
麻札是依禅派教徒活动的中心,朝拜麻札是该教的重要特点。
三、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
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
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
头上别有各式各样的头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服装和服饰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时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