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孙策怎么在袁术那里 淺談孫堅、孫策父子與袁術之間的關係

火烧 2022-11-03 20:27:22 1047
淺談孫堅、孫策父子與袁術之間的關係 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人,奠定、開創了東吳政權。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孫策才是真正奠定江東基業的人,孫堅並沒有,不過孫策畢竟也是用了孫堅的班底和影響力。而孫堅和孫策都

淺談孫堅、孫策父子與袁術之間的關係  

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人,奠定、開創了東吳政權。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孫策才是真正奠定江東基業的人,孫堅並沒有,不過孫策畢竟也是用了孫堅的班底和影響力。而孫堅和孫策都和袁術有很密切的關係,或者說孫策所開創的江東基業,其實在早期要打上袁術的標簽。只不過袁術頭腦發熱,貿然僭號,讓孫策名正言順地脫離自己,導致實力受到大幅度的縮水,最後很快就滅亡了。那麽孫堅、孫策以及孫策打下來的江東之地與袁術究竟是什麽關係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孫堅討伐董卓時依附於袁術

在董卓控制朝政的時候,從洛陽逃出來計程車人以及原本關東各地方長官通過組成聯軍、興兵討董的方式,進行了一次非常徹底的洗牌。漢末三國時期的大規模的軍閥混戰,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爆發的。當時孫堅作為長沙太守,他曾參與討伐黃巾軍、邊章、韓遂的戰爭,又平定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叛軍,擁有自己的部曲,比曹操、鮑信等人剛剛招募新兵組成的部隊要強出不少。所以我們看整個關東聯軍與董卓之間的戰爭,只有孫堅表現得最好。

孫堅的所在地是荊州長沙郡,屬於荊州南部,他要討伐董卓需要向北行進,與袁紹、曹操、鮑信、韓馥、孔伷、劉岱等人不是一個路子。孫堅在向北行進的路上,可以說是腥風血雨,因為與荊州刺史王叡不合,於是借助王叡與武陵太守曹寅矛盾,逼死了王叡;又因為南陽太守張谘不提供糧餉,設計殺死張谘(具體方式《三國志》與《吳歷》不同)。而袁術從洛陽出來也是向南逃,其中的動機小編個人認為是他想借助汝南袁氏的力量,汝南在洛陽的東南方嘛。結果就遇到孫堅乾掉張谘,南陽郡是一個非常富庶的郡,據東漢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的人口普查,南陽郡有戶五十二萬八千,人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當然經歷了“黃巾起義”的戰亂,南陽郡無疑要受到一些影響(南陽宛城黃巾是黃巾軍的主力之一),不過南陽郡畢竟是“東漢第一大郡”,袁術就佔據了南陽。

從《三國志》中“術使堅征荊州”、《後漢書》中“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這樣的字眼來看,孫堅應該是依附於袁術,受到袁術的驅使;不過從後來袁術猜疑孫堅,不給孫堅運糧,以及潁川黃巾“初應袁術,又附孫堅”這樣的記載來看,孫堅擁有一定的獨立性,對袁術形成威脅。孫堅與袁術的關係,應該類似於劉備與劉表、曹操與袁紹這樣的關係。

孫策奉袁術的命令進入江東

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一說初平二年),袁術令孫堅進攻劉表,結果孫堅戰死,他的部曲就暫時投靠了袁術。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袁術北上與曹操爭奪兗州,但是失敗,被曹操驅逐到揚州,他殺死揚州刺史(具體人物有爭議),佔據了淮南地區。孫堅起兵的時候,孫策並沒有跟隨,而是在淮南地區活動,因為當時袁術與陶謙的關係非常緊張,而孫策作為孫堅的兒子,與袁術的關係較為密切,也受到了陶謙的猜忌。而孫策的舅舅吳景是袁術所置的丹陽太守,於是孫策渡江投靠吳景,或者說投靠了袁術。東漢朝廷派劉繇為揚州刺史,袁術將他安置在吳郡的曲阿縣。結果劉繇渡江之後驅逐吳景等人,封鎖長江。袁術就失去了對江東的控制。

吳景等人無法擊敗劉繇進入江東,孫策向袁術請求令自己進攻江東,孫策提出的理由是孫家在江東有影響力,對袁術統治江東有幫助。講道理這個理由應該引起袁術的猜疑,但是袁術認為以孫策的能力和影響力未必能夠平定江東,於是同意了孫策的請求。這無疑給孫策一個非常好的創業的機會。孫策果然擊敗劉繇,把手伸入江東。

此時袁術在淮南,孫策在江東,中間隔著長江,孫策有往日跟隨孫堅一起周旋的舊部,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招收劉繇降兵兩萬,這支軍隊可與袁術沒有一點),已經具備了一個獨立的軍閥的雛形。但是即便如此,此時孫策仍然是袁術的部下,其所佔江東之地在名義上仍然是袁術的地盤。孫策成功攻破江東後,袁術的從弟袁胤成為丹陽太守,連接淮南與吳會地區,而不是孫策的親信。這裡面很明確的體現兩個信息:孫策只是袁術的打手;袁術對孫策抱有戒心。

孫策脫離袁術的機會

孫策脫離袁術的機會其實是袁術自己送上門的,就是袁術僭號一事。其實在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漢天子車駕在曹陽敗於李傕、郭汜的時候,袁術就想僭號。不過主簿閻象勸阻。到了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術終於受不了了,要僭號,自稱“仲家”,大概是劉協老大他老二。這對於孫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這個時候孫策在江東自立,完全是站在了正義的一方,不用承擔任何道德上的包袱。

關於孫策對袁術的態度,其實有一定的爭議。在袁術僭號的時候,孫策令張紘給袁術寫了一封書信,斥責袁術的行為,勸阻他這麽做。有人認為如果孫策一心想脫離袁術,就不會寫這封書信來阻止袁術的錯誤行為了。不過小編個人認為,孫策的這封書信只是一種場面上的交代,既維護了自己的名望(忠於袁術),又堅決站在袁術的對立面,表示反對的態度(忠於漢室)。因為在這之前,孫策已經表露出自己佔據江東的野心,以及對袁術的不滿。

孙策怎么在袁术那里 淺談孫堅、孫策父子與袁術之間的關係

早在孫策還沒有投靠袁術的時候,他就有這樣一種野心。當時他向張紘請教時事,提出要“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當時吳景還是丹陽太守,孫策的計劃中完全沒有提到袁術,而是讓自己單獨作為外鎮,張紘則提出跨有荊、揚,全據長江防線的戰略,這也是後來孫權沿用的戰略;剛剛投奔袁術的時候,孫堅舊部朱治也勸說孫策不要死心塌地跟著袁術乾,而是“還平江東”;孫策對袁術的認同感也存在問題。袁術先後承諾讓孫策做九江太守、廬江太守,但都沒有兌現。孫策的表現是“益失望”,袁術也“知其恨”。二人的關係是很冷淡的。只不過袁術手下的孫堅舊部很多,必然要維持與孫策關係;孫策想要佔據江東,也需要袁術的支持。可以說孫策一直存在獨立於袁術集團的野心,也一直有開創江東基業的計劃,袁術僭號是實現這個計劃的最好機會,而孫策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之後陸續佔據豫章、廬江,接收袁術集團的遺產,奠定了東吳政權的基礎。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