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嘉兴秀洲区繁华吗 秀洲区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10-17 05:19:44 1126
秀洲区详细资料大全 秀洲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接苏州,是上海经济区的黄金腹地,也是浦东开发区的理想延伸地。截至2018年05月,秀洲区总面积5

秀洲区详细资料大全  

秀洲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接苏州,是上海经济区的黄金腹地,也是浦东开发区的理想延伸地。

截至2018年05月,秀洲区总面积54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6万,下辖5个镇、4个街道。

秀洲区其前身即嘉兴县,始建于春秋时期,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所在地嘉兴南湖既是gcdzg诞生地,又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2017年,秀洲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增长8.2%;区级公共预算总收入48.5亿元;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2亿元、增长17.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2元,分别增长8.6%和8.5%;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实现252亿元,增长17.2%。2019年1月9日,凭借秀洲农民画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嘉兴秀洲区繁华吗 秀洲区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秀洲区外文名称:Xiuzhou别名:嘉兴县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新城街道、高照街道、嘉北街道政府驻地:吴越路303号电话区号:0573邮政区码:314000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面积:547.7平方公里人口:39.6万(户籍人口)方言: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嘉兴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小蓬莱、长虹桥、一宿庵火车站:嘉兴站,嘉兴南站车牌代码:浙F行政代码:330411 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气候,地势,地质,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风俗民情,踏白舟,风俗习惯,风景名胜,获得荣誉,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秀洲区河道 夏朝,少康的庶子无余建立越国,建都会稽;传商末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长子太伯与弟仲雍避地江南,自称句吴,成为当地君长。秀洲属吴越之地。 西周,武王封仲雍的后裔周章为吴伯,仍为吴越之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见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当时为长水,又称檇李,檇李为吴越战地。(《吴地记》、《嘉禾记》说周敬王六年或十年 [公元前514或前510年] 置长水县)。《左传》和《史记》均记述了吴越两国争霸,战于檇李。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吴王阖闾乘机兴兵伐越,败于檇李,负伤致死。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吴军大败越师於夫椒,越降为吴属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公元前482年败吴,杀其太子,吴请求媾和。嘉兴处于吴越交界,错落其间,屡经征战。檇李《公羊传》作“醉李”,《汉书作“就李”》。古人说“地因果名”,系因当地有果树檇李得名。 战国,公元前473年越国再一次进攻吴国,越灭吴。到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兼并“尽取故吴地至浙江”,此地划入楚境。 秦朝,始皇帝(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置由拳县,隶属会稽郡(郡即原吴越地)。《汉书?地理志》记会稽郡县二十六,有由拳县名。《水经?沔水注》载:“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秦始皇恶其势王,令囚徒十余万人掘污其土,表以恶名,改曰囚卷,亦曰由拳也。”《太平寰宇记》也记载了由拳之名的来历,是秦始皇使囚犯掘土,囚倦并逃,因号囚倦,后讹为由拳。相传由拳县治所在地在今城区之南,但遗址至今仍无确考。秀洲地域属由拳县。 汉朝,嘉兴仍沿称由拳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原会稽郡一分为二,浙东仍称会稽郡,浙西称吴郡。由拳县隶属吴郡。至西汉,嘉兴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江南卑隰,人多夭死,地广人稀,生活依靠稻米鱼羹,种稻用火耕水耨法。 三国,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南境置盐官县。吴大帝孙权黄龙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被认为是祥瑞,改由拳县为禾兴县。次年改年号为嘉禾。赤乌五年(242年)孙权立太子和,为避讳,改禾兴为嘉兴县。嘉兴之名由此始,距今已1740年。三国时禾兴、嘉兴均属吴郡。三国孙吴固守江东,为了加强防御,命令各郡县修城郭,起谯楼,掘深池大堑。嘉兴子城就是黄龙年间筑的。 晋朝,全国统一后,嘉兴仍属吴郡。西晋建武元年(304年)派高史君为监屯校尉,领兵三千屯田于嘉兴,“岁稔丰年,公储有余。”东晋在江南立国后,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 南北朝,宋、齐、梁、陈时嘉兴仍属吴郡。沈约《宋书》说:“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说明嘉兴已是富饶的地区。 隋朝,统一后文帝开皇九年(598年)嘉兴县并入吴县,先后属苏州、杭州(又有吴州、吴郡、钱塘郡之称)。作为独立的县,历史中断了。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至镇江的大运河,“平河六百里,沃壤两三州”(白居易句),给嘉兴人民带来了灌溉舟楫之利。 唐朝,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恢复嘉兴县(原海盐县并入嘉兴县)。翌年,又废嘉兴县。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仍置嘉兴县(辖海盐县地域,711年后海盐县又数次置废)。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昆山、海盐等县一部分辖地另置华亭县。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嘉兴升为“望”县(唐时县分数等,4000户以上为“望”、3000户以上为“紧”、2000户以上为“上”、不满千户为“中”,500以下为“下”,每三年升降一次)。唐时嘉兴县先后属苏州、吴郡。唐代嘉兴屯田27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被称颂为“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壤,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韩愈说:“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嘉兴地位益见重要。文德元年(888年)吴越制置使阮结筑嘉兴城;一说乾宁三年(896年)嘉兴镇将曹信筑城。城垣周围12里,高一丈二尺,厚一丈五尺,有四门,称罗城。 五代十国,嘉兴属吴越国。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嘉兴县改属杭州,分县北境置吴江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吴越国在嘉兴设定开元府,仍领嘉兴县。这是嘉兴第一次设州府级政权。后于长兴元年(930年)撤销。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年)析县之鄙义和市为崇德县。天福五年(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璙之请在嘉兴县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据范著《中国通史》记述:吴越王钱镠在太湖流域“自嘉兴、松江沿海滨到太仓、常熟、江阴、武进,凡一河一浦,都造闸,蓄泄有时,不畏旱涝。”使嘉兴相当一部分农田旱涝保收。 北宋,嘉兴仍属秀州,北宋末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秀州为嘉禾郡,郡治在嘉兴。 南宋,建都临安,嘉兴为京畿外围重镇。南宋宁宗庆元年(1195年)因嘉兴是孝宗出生地而升郡为府,府治仍在嘉兴。嘉定元年(1208年)改为嘉兴军(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同级)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宋统治阶级加强田赋剥削,兴修农田水利。嘉兴利用沼泽、河流、湖泊、陂地以及低洼土地开辟成水田,修建堤堰和闸门,叫做圩田。“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进一步发展了农业,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也发达起来,出现了蟹行、醋坊、石灰、藕行、蒸饼、猪儿等桥名。《方舆胜览》说嘉兴“百工技艺与苏杭等”。《宋史?地理志》确认“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见嘉兴地位愈来愈重要。 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辖嘉兴、华亭、海盐、崇德四县。又置兵马司于府治内管理城区事。第二年升为嘉兴路总管府,下辖华亭府、崇德、海盐、嘉兴县和录事司(掌城中户民之事)。崇德、海盐后升为州,仍隶嘉兴路总管府。《重修嘉兴路总管府碑记》曾指出:“嘉兴泽国也,左杭右苏,负海控江,土膏沃饶,风俗淳秀,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右最。”元末,农民起义军兴,元统治者驻重兵于嘉兴,与起义军力争。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占领嘉兴。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设嘉兴府,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直隶京师(南京),后属浙江布政使司,下辖嘉兴、海盐、崇德三县。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东北境为嘉善县,此后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称为一府七县。秀洲地域除王店由嘉兴县管辖外均属秀水县。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了元时被毁的城垣。明中期,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到明末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明宏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清朝,嘉兴府县体制未改,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秀水县并入嘉兴县。 辛亥革命时,1911年11月7日,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嘉兴府存嘉兴县,由浙江临时省议会改名嘉禾县,因与湖南省嘉禾县重名,1914年仍复称嘉兴县。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中,嘉兴于1916年4月宣布独立,对于赶走袁世凯代理人浙江都督朱瑞起了作用。嘉兴县在辛亥革命后属浙江省钱塘道。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 1921年7月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迁到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丝网船)上继续进行,结束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宣告了gcdzg的诞生。 抗日战争发生后,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等地登入,嘉兴于同年11月18日沦陷。侵略军占领县城和王店、王江泾等市镇及沿铁路重要交通线,践踏八年之久,但大部分农村仍为县政府和游击部队控制。1939年起建立嘉兴县政府,设于凤桥等地,隶属浙江省二区专署;1941年省十区专署进驻嘉兴。1942年日伪加紧侵略,专署、县政府退往天目山区。1944年初,县政府又从天目山迁嘉兴凤桥。1945年8月日寇投降,9月9日嘉兴县政府还治,隶属十区专署。1947年后隶属于二区专署,1948年隶属一区专署。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 1950年5月撤市并入嘉兴县。 1951年5月又分设嘉兴县、市。 1958年2月县、市合署办公。同年10月嘉善县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嘉善县复置)。 1960年6月城区曾建立县属嘉兴市人民公社,1961年9月复称嘉兴市,隶属嘉兴县。1962年8月把嘉兴市改为城关区。 1963年1月城区建立嘉兴镇。 1979年9月恢复嘉兴市(未实施)。 1981年1月撤销嘉兴县,改为嘉兴市建制,同年3月,嘉兴县改为嘉兴市,成立市人民政府,由嘉兴地区代管。 1983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函字 [1983] 145号)档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市、湖州市。原嘉兴地级市改为省辖市,并分设城区、郊区。 1999年6月,郊区更名时将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点水,称为秀洲区。 2000年5月,秀洲区与南湖区行政区划调整。

行政区划

2007年,秀洲区辖4个街道、5个镇,26个社区、115个行政村:新城街道、高照街道、嘉北街道、塘汇街道;王店镇、洪合镇、新塍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其中嘉北街道、塘汇街道由嘉兴经济开发区代管。秀洲区

地理环境

位置

秀洲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是嘉兴市本级的新兴城区,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接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黄金腹地。

气候

秀洲区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5.9°C。

地势

秀洲区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88.1%;水面占10.7%;丘陵占1.2%;平均海拔高度为3.7米。

地质

秀洲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由河、湖、浅海沉积构成。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震活动微弱,属地质较稳定地区,近百年内最剧烈地震为3级。土地承载能力为18-20吨/米,地面水位高度为1.5米。

经济

综述

2017年,秀洲区实现生产总值356.46亿元(小口径,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按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一产增加值为16.04亿元,同比增长1.0%;二产增加值为180.32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64.80亿元,同比增长10.0%;三产增加值为160.1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7.8%、7.8%、6.3%、9.8%和2.6%。三次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5.1:48.9:46.0变化为4.5:50.6:44.9。 按大口径测算: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为50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按三次产业分:一产增加值为16.04亿元,同比增长1.0%;二产增加值为263.59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43.02亿元,同比增长9.5%;三产增加值为224.33亿元,同比增长5.3%。三次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3.6:50.4:46.0变化为3.2:52.3:44.5。 201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03亿元,同比增长17.2%。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4.2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6.67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工业投资1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131.10亿元,同比增长16.2%。 全年实现民间投资140.2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5.7%;项目投资194.18亿元,同比增长8.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7.0%,占比较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4.13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的89.3%,占比较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29.38亿元,占服务业投资比重的22.4%。 全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99个,累计完成投资119.33亿元,同比增长25.9%。本年新开工项目336个,累计完成投资112.2亿元。

第一产业

2017年,秀洲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3.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4.9%。农作物播种面积65.58万亩,同比下降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64万亩,同比下降0.7%,粮食作物产量18.56万吨,同比下降3.3%。畜牧业“减量提质”持续推进。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93亿元,同比下降21.3%。生猪存栏数0.29万头,同比下降23.7%,出栏数0.64万头,同比下降70.9%;羊存栏数2.58万只,同比下降32.9%,出栏数6.01万只,同比下降17.8%;家禽存栏数68.52万羽,同比下降21.9%,出栏数192.07万羽,同比增长2.7%;禽蛋产量2413吨,同比下降15.1%。水产品总产量为2.77万吨,同比增长4.4%。秀洲区田园风景

第二产业

2017年,秀洲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64.8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3.09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75.52亿元,同比增长15.2%,产销率为95.43%。按轻重工业分:实现轻工业产值412.34亿元,增长17.5%,重工业产值190.75亿元,增长4.8%。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实现产值173.61亿元,增长1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76.05亿元,增长8.6%;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68.42亿元,增长2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8.19亿元,下降7.0%;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34.93亿元,增长70.9%。五大行业累计实现产值401.2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6.5%,同比增长12.9%。秀洲区政府行政中心大楼夜景 全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9.23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3.73亿元,同比增长11.9%。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0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7.7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0.4亿元。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2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0.67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全部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3.3%;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8家。 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7家,完成产值 93.93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2.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5.05万平方米。 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85亿元,同比增长63.9%,其中住宅投资47.19亿元,同比增长1.7倍。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67.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竣工面积64.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5.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8.60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住宅销售额81.99亿元,同比增长22.4%。

第三产业

2017年,秀洲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4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1.80亿元,增长7.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01亿元,增长28.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33亿元,同比增长27.4%。 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4.7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53.3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6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35亿元。 全年全区新批外资项目34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17个。全年契约利用外资6.1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实际到位外资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2017年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0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02亿元,增长18.0%,上划市级收入7.36亿元,增长13.7%,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2亿元,增长17.5%。从区级公共财政预算的主要税种看,增值税8.56亿元,同比增长27.8%;企业所得税3.00亿元,同比增长26.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9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等相关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4倍、1.3倍、1.1倍和1.1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9.34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7.49亿元,同比增长6.3%;企业存款余额151.85亿元,同比增长22.8%。各项贷款余额234.39亿元,同比增长11.7%。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秀洲区共有幼稚园(法人单位)22所,在园幼儿数12519人;国小9所(法人单位),在校生30368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4367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国小、国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8.3%,幼儿入园率99.3%。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全区共有中国小(幼稚园)专任教师3593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475人。

科技

2017年,秀洲区新增5家省级研究院,累计11家,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累计39家,13家市级研发中心,累计96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累计83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累计261家。2017年新认定国家智慧财产权优势企业1家,累计3家;新认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累计21家;新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累计48家;新增区级专利示范企业18家,累计106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大口径)3715件,授权专利237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96件,授权155件。新引育国家“千人计画”7人,省“千人计画”5人,市级“精英引领计画”项目24个。2017年新增省知名商号1个,累计11个。省名牌1个,累计14家。新增市级名牌2个,累计27个。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区共有R&D活动人员4749人,折合全时当量3649.5人/年。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拨款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9726万元,增长13.3%。R&D经费支出103317万元,增长21.9%。

文化

2017年,秀洲区全面落实农村文化活动“158计画”,为农村民众每村每月免费放映1.15场电影,每个行政村(社区)每年观看5.3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个行政村(社区)每年组织民众性文化体育活动8.6次。依托“文化有约”等平台,文化馆总分馆八馆联动开展“我的艺术梦”公益培训,累计完成58个项目8000多课时,惠及完成15000多人次。举办“七彩大运河?斑斓中国梦”运河沿岸北辰、邳州、秀洲三画乡现代民间绘画联展。做糖糕

体育

2008年,秀洲区有老年体协、机关体协、残疾人体协等9个体育社团。各镇、街道均设立了社会体育指导站,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和骨干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秀洲区115个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室)都开辟了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通过组织比赛,营造“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让农民民众从田间走向赛场。2008年,成功承办省第二届聋人运动会和省少年儿童羽毛球锦标赛。踏白船

卫生

2017年,秀洲区承办了省级体育培训活动1次──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竞赛规程培训班;承办省级比赛1次──全民健身浙中片活动;市级体育比赛1次—嘉兴市第五届市民运动会桌球比赛;组织区级民众体育活动30余次。组织了区中小学生田径、桌球、网球、短式网球、足球五项比赛,参加人数近600名。从各项目参赛队来看,国小足球参赛队伍有所增加。同时,选拔组建了市锦标赛的参赛队伍。参加了市青少年(幼儿)组17个项目比赛,参赛人数达426人。

社会保障

2017年,秀洲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94914人,社会养老保险覆蓋率达98.5%。全区净增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为9894人。年末全区拥有敬老院6家,床位1435张,集中供养人数294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蓋。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

交通运输

嘉兴秀洲地处沪、杭、苏中心地段。距上海、杭州、苏州均不超过90公里。沪杭复线铁路、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秀洲区立交桥沪杭甬、乍嘉苏和待建的申嘉湖三条高速公路在秀洲区境内纵横相交,共设有5个互通立交出入口。距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海运及水路与上海港、嘉兴港和京杭大运河相联,并已开通嘉兴至上海港的货柜内河支线。五个镇三个街道与嘉兴城市扇状形联成一体,并已构成20分钟交通圈。

风俗民情

踏白舟

浙江嘉兴,过去每逢农历三月十六蚕花娘娘生日,在三塔塘直印寺一带的运河塘上都要举行踏白船竞赛。这是一艘狭长的小木舟,每排两人并肩而坐,分左右划桨。视憨身长短,可设四五排或五六排不等,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船尾两旁两支梧,用一块厚实的木板横搭在船尾“跳”。“跳”上立四人摇棺。船头指挥者面向划船者,不断站起大声呐喊和蹲下,有的跌坐下来平卧甲板,头发可以碰到船头水面的波浪。划船人则随其动作统一行动,船即如箭脱弦而去。比赛一般以村为单位组织参加,同村人便在两岸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先到终点者优胜,并无奖品。但到下一次比赛,得由上次的优胜船先举桨,然后各船方可以行动。调龙

风俗习惯

小年朝正月初三,旧俗嘉兴人在此日礼佛祭祖。民国时,凡女婿都选定此日到妻家拜年。财神生日正月初五旧说为“财神生日”。解放后本已消失,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烟火,寓“接财神”之意,有的则在门上张贴神像。人日旧俗正月初七为人日,又称“人生日”。是日,人家悬巨秤,秤人之体重。并有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环的习俗。天生日旧俗正月初九为“天生日”,即玉皇大帝生日。民国时期,善男信女去城内玄妙观进香,礼拜玉帝塑像。观中设罗天大醮三日,末一天“上天表”,布施者名列“天表”。分龙日旧俗五月二十为“分龙日”,雷祖各地民间聚“水龙”作消防演习,又称“水龙会”。嘉兴“水龙会”集中在南湖举行。此俗延续至50年代。献灶日旧俗六月初四为“献灶日”,祭祀灶君菩萨。荷花生日旧俗嘉兴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盛行于清乾隆及民国时期,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长工生日嘉兴风桥乡一带旧俗称七月初一为“长工生日”,是日镇上市况热闹。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晚称“七夕”,又称“乞巧节”。旧俗是日晚,妇女在月下穿针乞巧。观湖节旧俗八月十八为潮神诞辰,人们多去盐官观海潮,现代更加兴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于是日备三牲香烛,在镇海塔旁之大观亭内祭潮神,朝廷有时亦派大员在海神庙致祭。

风景名胜

小蓬莱位于新塍镇能仁寺东南侧,原名环清房,亦称小桃源,系古刹能仁寺(始建于南朝)的一部分,作为寺僧清修和供香客闲憩之所。园中尚存有古碑,原山门前的银杏树系唐代所植,高23.5米,胸围6.4米,青碧参天,生机盎然。长虹桥长虹桥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是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梁,为浙江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长虹桥为三孔实腹薄墩联拱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桥长72.8米,中孔净跨约16.5米,两边孔各跨9.3米,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的半圆石拱。桥顶宽4.9米,阶梯陡斜长30米,各有57级石阶从中孔斜至路面平,石阶和桥西栏用长条石组成,朝里凿成可供人坐的弧形。一宿庵位于长虹桥西堍,原名一粟庵,相传唐国有一高僧云游四方,去南海途中在此住过一夜,又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住过一夜,改名为一宿庵。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著名人物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精通经史,曾参加《明史》的纂修工作,工诗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