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明朝时为什么对缅甸作战

火烧 2022-07-01 21:20:51 1034
明朝时为什么对缅甸作战 主要是万历的,南明和缅甸猴子的事自己找吧。公元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莽瑞体继承王位后,即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到1551年莽瑞体死时,东吁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

明朝时为什么对缅甸作战  

主要是万历的,南明和缅甸猴子的事自己找吧。

公元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莽瑞体继承王位后,即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到1551年莽瑞体死时,东吁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

1551年莽应龙继位东吁国王,1553年起进兵上缅甸。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莽应龙的军队攻占阿瓦,灭阿瓦王朝,接着继续北进,给中国云南边

境造成了威胁。

明初,明政府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即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

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

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

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

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

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皆在西南极边,明王朝的统治常常是鞭长莫及,当地土司有相当大的

独立性。

由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老挝,实际上成了独立国家。

由于东吁王朝的侵袭,到1575年,木邦、蛮莫都已处于在缅甸

控制之下。

万历四年(1576),缅甸又大举进攻孟养。

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一面积极准备抵抗,一面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告急。

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

得到报告,要求思个坚守待援,同时准备部署军事行动。

他用重金招募往来于中缅边境的商人,派他们深入缅人控制地区,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又传

檄邻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养。

在摸清缅军方面的情况后,即发兵前往增援。

十二月,官军到达腾越(今云南腾冲)。

思个得知援军即将赶到,极为振奋,命令手下

头目乌禄刺率一万多人马深入缅军后方,绝其粮道。

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缅甸杰沙)地势险隘之处,引诱缅军深入。

缅军果然进攻戛撒,思个坚壁固守,

不与之战。

缅军欲进不能,粮道又被截断,陷入了困境,“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

走投无路的缅军只得向思

个求和,遭到拒绝。

思个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赶来,歼灭缅军。

但是,当时的云南巡抚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

他根本不谙边情,对于抗击缅

军入侵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害怕“兵兴祸速”,急忙传罗汝芳,不准他发兵增援思个。

“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只得撤兵。

思个久等而不见援兵

来,大为失望,又得知陷于困境的缅军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杀,缅兵大败,生还者什不一二”。

缅军这次进犯孟养虽然遭到惨败,但是,由于明王朝的政府军

未能增援思个,全歼入侵的缅军,“一时士民以为大失机会”。

尽管缅军不断入侵,已经控制了云南边境的许多地区,但是明王朝对于云南边境的军事形势却昏昏

然,既没有支持边境地区积极抗击缅军进犯的土司,也没有采纳有识之士的建议。

万历五年(1577),陈文遂出任云南巡抚,鉴于边境的严重局势,提出“檄诸

夷,抚三宣,设将领,筑城垣”等十策,“锐意请上经营”,“然与时见相抵悟,事亦寝”。

万历六年(1578)明王朝又“遣使将迄西(孟养)所俘瑞体(按:

这时的缅甸国王应为莽应龙,这里记载有误,下同)兵象,俏以金币诸物还瑞体”,还“好言慰谕之”。

但是,缅王却不领明王朝的这番情,“使回,缅不称谢”。

由于明王朝对东吁势力的扩张采取了姑息政策,又不加强边防,这就使云南边境的抗缅爱国土司陷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处境,而缅军则得以卷土重来,乘虚而入。

万历

七年(1579),缅军再次进攻孟养,“思个以无援败,将走腾越,中途为其下断执,送瑞体”,“不屈遇害”。

于是,缅甸“尽并孟养地”。

至此,孟密、木

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吁王朝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明王朝还是没有采取积极的反击措施,相反,万历八年(1580),云南巡抚饶仁侃又派人去招抚缅

甸,但是缅王不予理睬。

明万历九年(1581),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

他继承王位后,继续竭力向北扩张。

万历十年(1582),缅军袭破干崖进入姚关(今云南施甸县姚关)。

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缅军焚掠施甸(今云南

施甸),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所到之处“杀掠无算”,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缅甸军队在云南境内攻城掠地,杀人放

火,而且居然深入到顺宁府境,窥视腾越、永昌、大理(今云南大理)、蒙化(今云南魏山)、景东(今云南景东)等地,明廷为之震动。

云南地方当局急忙采取行

动,对付缅军入侵。

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昌柞从昆明移驻洱海,巡抚都御史刘世曾也移驻楚雄(今云南楚雄),调动数万军队,命令参政赵睿驻蒙化、副使胡心得驻腾

冲、金事杨际熙驻永昌、陆通霄驻赵州(今云南凤仪),与监军副使付宠江、忻督参将胡大宾等分道出击。

同时,云南巡抚刘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请求以

南坐营中军刘綎为腾越游击,武寻参将邓子龙为永昌参将,赶赴前线,全力反击。

这时,缅王“应里亦西会缅甸、孟养、孟密、蛮莫、陇川兵于孟卯(今云南瑞

丽),东会车里及八百、孟良(今缅甸东北部,府治在今缅甸景栋)、木邦兵于孟炎(在今缅甸兴威以北),复并众入犯姚关”。

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明朝时为什么对缅甸作战

刘蜓和邓子龙的部队“会诸夷

兵”,在当地土司军队的配合下,大破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地,杀死耿马土司罕虔和湾甸州土司景宗真,俘虏景真宗之弟宗材。

枝花大捷后,邓子龙发布“告各土司檄”的文告,号召各土司“与我同仇”、“奋身立功”,“慕义效忠,谬力赴敌,或助兵以隶行,或助晌以奉战士;为我侦候得

其声息,为我反间携其党与,为我挟刀刺之帐中,为我遮截遇之关外,为我特角击其侵轶,为我设履绝其归路”。

罕虔的儿子招罕、招色等逃往三尖山(在今耿马

西),与他们的叔叔一起,布置了五百多名药弩手,凭借险要的山势负隅顽抗。

邓子龙从当地蒲人那儿得知上山小道,命令裨将邓勇等率领少数民族军队直捣敌军老

巢,又在山后设下伏兵,前后夹击,活捉了招罕、招色、罕老等30多人,杀敌500余。

接着邓子龙的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

刘缀率领的军队长驱直入,于

1583年12月逼近岳风盘踞的陇川。

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岳风知道大势已去,命令妻子及部曲先来投降。

刘蜓以送岳风的妻子回陇川为名,派兵直趋陇川以东

的沙木笼山,占领险要之处,亲率大军进抵陇川。

岳风知道已无法逃脱,于万历十二年(1584)正月到刘挺军中投降,“尽献所受缅书、缅银及缅赐伞袱器、甲

枪鞍、马蟒衣,并伪给关防一颗”。

在此前几天,缅将散夺已骑象逃走,仅留数十缅人留守陇川。

刘綎的部队顺利地占领了陇川,“夺获缅书、缅碗、缅银、缅伞、

缅服、蟒牙、衣甲、刀枪、鞍马等衣物甚众”o.刘挺的军队占领陇川后,乘胜前进,分兵三路进攻蛮莫,蛮莫土司兵败乞降。

刘綎提出五项条件,要他在五天内作

出答复:一是擒送陪臣;二是交出罕氏和干崖印信;三是献出缅王发给的印篆;四是交回被俘的居民;五是招降孟养。

蛮莫土司只得接受投降条件,“擒献缅人一十

八人,象一头,马五匹,并缅酋给伪关防一颗,诣军前投献”。

接着,刘綎的军队又收复了孟养和孟琏(今云南孟连)。

刘綎击败缅军,收降岳风后“夷缅畏蜓,望

风内附者踵至”,木邦罕凤、巡西(孟养)思义,都杀了缅甸使者,投归明王朝。

孟密思混也派他的弟弟前来投降,献出了大象和缅王发给的印章。

万历十二年

(1584)二月,刘挺在威运营(今缅甸曼昌瑞亨山)筑坛誓众,受誓的有孟养、木邦、陇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抚使,誓词是: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

远贡赋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至此,明军已收复了被缅军占领的全部领土。

刘缀“纠合诸夷,献血剖符,定纵连横,合营进讨,”进兵阿瓦(今缅甸曼

德勒附近)。

阿瓦缅军守将莽灼与缅王有矛盾,就投降了刘綎。

缅王得知后,就发兵进攻莽灼。

这时明兵已返回,莽灼力不能

敌,弃城内奔,途中病死于襄朴寨(属干崖宣抚司,在今云南盈江县境内)。

缅王莽应里派他的儿子莽时据守阿瓦。

万历十二年(1854)五月,缅军再次入侵,

攻占孟密,包围五章。

明军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前去救援,击败数万敌军,立了一大功。

万历十一年到十二年(1583-1584)明军的自卫反击,以胜利而告

结束,东吁王朝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了木邦、孟养、蛮莫等广大地区,叛国投缅的岳风及其子襄乌被押送北京处死,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王朝。

万历十二

年九月,朝政府升孟密安抚司为宣抚司,添设了蛮莫、耿马两安抚司,孟琏、孟养两长官司,姚关、孟淋寨两千户数(都名为镇安),并在蛮莫设立了大将行署,任

命刘綎以副总兵署临元参将,移镇蛮莫。

为了对付缅军的象阵,刘挺还买了大象,“冲演兵马”。

这些措施巩固了云南边防,加强了抵御缅军入侵的力量。

万历十三年(1585),明政府命令元江土司那恕去招抚车里宣慰刀糯猛。

嘉靖年间,车里曾“以大车里应缅,而以小车里应中国”。

在明军对缅自卫反击取得胜利的形势下,“糯猛复归,献训象,金屏、象牙诸物,谢罪”。

在这种情况下,明王朝恢复了他的车里宣慰使的职务。

万历十三年(1585)以后,缅军继续不断入侵我国云南边境。

由于明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没有能够巩固万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卫反击战所取得的成果,孟养、木邦等地区便先后为东吁王朝所控制。

历十三年(1585)冬,蛮莫安抚使思顺由于对刘綎及其部将的贪贿勒索不满,叛投缅甸东吁王朝。

缅王派出大襄长等占据蛮莫。

孟养也在暗中依附于缅甸。

明王

朝在云南的地方官员按察使李材认为,不收复蛮莫、孟养两地就无法制止缅军入侵,于是他派人成功地招抚了这两个地方的土司。

孟养境内有密堵、送速两城(两城

都在今缅甸孟养以南),这时仍为缅军占据。

万历十五年(1587),孟养土司思威想要收复这两座城市,便联络了孟密思化、蛮莫思顺一起进兵,并要求明军援

助。

按察使李材、游击刘天傣派出明军前去配合作战,明军把总杜斌、李朝带兵不多,就把许多面明军的旗帜授与孟养兵,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两军相遇于遮浪。

缅军看到到处是明军的旗帜,“以为汉(这里指明王朝的正规军)大兵至,惊溃”,明军与土司兵乘胜追击,杀敌千余,斩杀缅将大襄长。

收复密堵、送速两城。

一名缅将散铎逃回阿瓦。

万历十六年(1588),孟密思忠、蛮莫思顺又叛投缅甸,在此之前,明政府已决定以思忠为孟密宣抚使、思顺为蛮莫安抚使。

由于这两

人已投缅,明政府就让思忠的母亲罕洪、思顺的母亲罕送代替他们的儿子领印章。

这年九月,缅军入侵,占领了孟密。

十七年(1589),孟养土司思威死去,明

王朝任命他的儿子思远为孟养宣慰使。

次年缅军进兵孟养,攻破猛拱(今缅甸猛拱),思远和他的儿子逃入盏达(今云南盈江县境内)。

十一月,缅军又攻破孟密宣

抚司管辖的孟广(在今缅甸境内),罕烘等逃入陇川。

缅军进攻陇川,被击退。

十九年(1591)二月,明王朝鉴于缅军频频入侵,“诸夷力不能敌,纷纷求救,

永腾震动”,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缅有功,谙熟夷情”的邓子龙。

当时缅军包围了蛮莫,蛮莫土司思化向明廷告急。

邓子龙率兵前往,赶到罗卜思庄(在今云南梁河

县以南)。

由于天气酷热,大军行动不便,裨将万国春在夜间率兵赶到蛮莫,到处燃起火炬。

缅军以为明军大队人马赶到,就退走了。

万历二十年(1592),缅

军再次入侵蛮莫,思化逃到等炼山(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邓子龙驻兵等炼,缅军则进抵遮放(今云南遮放)。

邓子龙与缅军大战于控哈,杀敌数百。

明军把总李

朝、岳顺战死。

缅军退到沙州。

明军因为没有船只,无法进攻。

两军相持了一个月,缅军退去。

万历二十一年(1593)底,

缅军大举入犯,号称有大军三十万,战象百头。

缅军在侵占蛮莫后,分兵三路,一路进攻腊撒(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一路进攻遮放、芒市(今云南潞西),一路

进攻杉木龙。

陇川土司多思顺抵不住,退入孟卯(今云南瑞丽)。

当时云南巡抚陈用宾锐意经营边防。

缅军大举入侵时,他正在永昌。

为了击退缅军,他率兵直入陇

川,命令参将王一麟夺回等炼,中军卢承爵出雷哈,都指挥钱中选、张先声出蛮哈,守备张光吟出打线(雷哈、蛮哈、打线三地都在蛮莫安抚司境内)。

明军师出顺

利,收复了蛮莫,但由于产生了轻敌思想,急于向前推进,受到缅军伏击,损兵折将。

宁州(今云南华宁)目把坐骑陷入泥中,被缅军杀死。

前锋既失利,后两营只

得退回。

缅军也无力追击。

万历二十二年(1594),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在腾越州西北至西南边界筑八关,0关址距当时的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八关就是神护关(故址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上)、万初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巨石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上)、铜壁关(故

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铁壁关(故址在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这三关被划属缅甸)。

缅军数扰八

关,叛投缅甸的孟卯土司多俺“杀天马、汉龙两关工役”。

广南(今云南广南)知府漆文昌派木邦土司罕钦杀了多俺,并在猛卯大兴屯田。

在加强边防的同时,陈用

宾又派人联络逼罗夹攻缅甸,逼罗方面口头上答应了,但摄于缅甸还很强大,未敢出兵。

万历二十三年(1595),缅军入侵蛮莫被击退,明军参将吴显忠斩杀缅将丙测。

明王朝仍然任命思化为蛮莫安抚使。

从万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

(1596-1598)莽应里的统治陷入危机,中缅边境一度趋于平静。

由于莽应里在派兵侵犯中国的同时,从1584年到1593年连续五次发动侵略逼罗的

战争但都遭到失败,1596年,逼罗军队开始反攻。

在此后的几年中,缅甸南部的孟族起来反抗莽应里的统治,阿瓦、东吁、卑谬、良渊等地的封建领主,也纷纷

宣告独立。

莽应里的统治陷入危机无力侵扰我云南边境。

这就是包见捷在(缅略)中所说的:“自后(缅甸)屡为逼罗、得楞(孟族所攻,疲于奔命,不复内犯

矣!”

在莽应里统治陷入危机时,莽应里的弟弟良渊侯趁机在北方扩大自己的势力,并向北扩张,侵犯中国云南。

万历二十七年

(1599),他的军队进攻孟养,被明军击退。

此后,孟养土司思轰和蛮莫思正“据险抗缅”。

万历三十年(1602),缅军为了夺取孟密等地的宝井(开采玉

石的矿井),出动十几万军队进攻蛮莫。

蛮莫思正力不能敌,逃入腾越求援。

缅军追至离腾越只有三十里的黄连关。

在缅军兵临城下、城内守军人少无力击退敌军的

情况下,云南副使漆文昌、参将孔宪卿出于无奈,只得杀了思正,并把他的一只胳膊呈送缅军。

缅军进攻思正时,孟养思轰曾兴兵救援,但是他的军队赶到时,思正

已被杀。

缅军又占据了蛮莫。

思正被杀和蛮莫又落入缅军手中,使有识之士深以为忧。

云南巡安宋兴祖在该年十一月上疏明廷,说:“此一时济变,万不得已之计。

顾臣窃有忧者,蛮莫当水陆之

冲,有蛮莫则外蔽三宣,内障腾永,远通六慰;一旦授之阿瓦,六慰皆失,三宣任栋,卒有蠢动,征调何及?”明王朝兵部在次年上报万历帝说:“蛮莫、逃西,为

三宣之襟喉,腾越之肘腋。

因阿瓦结连诸夷,仇杀思正,使逆党多罕,占据蛮莫,塞我襟喉。

今抚镇筹划于上,道将协谋于下,先击多罕,逆酋望风霄遁;后助思

轰,缅贼倒戈而逃,则蛮莫已复,迩西已救,腾永之间,稍可息肩也。”可见,英人哈威在他的(缅甸史》中说什么“(良渊侯)曾确使中国引渡流亡在华之蛮莫土

司,此举足之显示中国终已放弃其上缅甸之主权矣”,完全是有违历史事实的谬论。

万历三十二年(1604),缅军进攻孟

密,向孟养思轰征兵。

思轰拒绝了缅方的要求,并且逮捕了来使。

于是缅军进攻孟养,思轰兵败身死。

万历三十四年(1606),缅军30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

不至,木邦失陷。

陈用宾因此下狱被杀。

万历三十四年以后,中缅战争之间基本上停止了。

这是因为:在中国方面,明王朝的统治已陷于危机,再也无力收复被缅甸

占领的广大地区;在缅甸方面,万历三十三年(1605)良渊侯死去,其子阿那毕隆继位,在侵占中国的木邦后,即挥戈南下,进行再次统一缅甸的战争。

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同邻国之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场战争。

主要战场是在当时中国的“西南极边之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