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免费的外文文献怎么找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

火烧 2023-03-18 07:07:19 1077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自己去 cie cedirect, ri gerli k等外文数据库下载啊很多的,校园网内免费获取校园网外可以利用go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

自己去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外文数据库下载啊
很多的,校园网内免费获取
校园网外可以利用google学术搜索,有部分能免费下载

免费的外文文献怎么找 急求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在线等。

帮忙找篇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英文文献,急!谢谢

图书馆有,我去年写绿色壁垒论文的时候,找了<JOURNAL OF WORLD TRADE>,2006,40(3):PP527-548里的文章: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liberalizing 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和2007,41(3)PP:535-558里的文章:overing "green barriers:China's first five years into the WTO.
还有像INTERNATIONAL TRADE这类杂志.
但是你要既是英文文献,又要翻译好的,应该很难吧,只有去图书馆的英文文献处找了,写论文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的.加油!

绿色贸易壁垒外文

The green barrier to free trade
C. P. Chandrasekhar
Jayati Ghosh
As the March 31 deadline for pleting the "modalities" stage of the proposed new round of negotiations on global agricultural trade nears, hopes of an agreement are increasingly waning. In this edition of Macroscan, C. P. Chandrasekhar and Jayati Ghosh examine the factors and the players constraining the realisation of such an agreement.
AT THE END of the latest round of meetings of the agricultural negotiations mittee of the WTO, the optimism that negotiators would meet the March 31 deadline for working out numerical targets, formulas and other "modalities" through which countries can frame their liberalisation mitments in a new full-fledged round of trade negotiations has almost disappeared. That target was important for o reasons.
First, it is now being clear, that even more than was true during the Uruguay Round, fing an agree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area is bound to prove extremely difficult.
Progress in the agricultural negotiations was key to persuading the unconvinced that a new `Doha Round' of trade negotiations is useful and feasible.
Second, the Doha declaration made agricultural negotiations one part of a `single undertaking' to be pleted by January 1, 2005. That is, in a take `all-or-nothing' scheme, countries had to arrive at, and be bound by, agreements in all areas in which negotiations were to be initiated in the new round. This means that if agreement is not worked out with regard to agriculture, there would be no change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regime governing industry, services or related areas and no progress in new areas, such as petition policy,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ublic procurement, all of which are crucial to the economic agenda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actors making agriculture the sticking point on this oasion are numerous. As in the last Round, there is little agreement among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mselves on the appropriate shape of the global agricultural trade regime.
There a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agenda of the US, the EU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in the Cairns group of agricultural exporters. When the rich and the powerful disagree, a global consensus is not easy to e by.
But that is not all. Even if an agreement is stitched up beeen the rich nations, through manoeuvres such as the Blair House aord, gett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go along would be more difficult this time.
This is because the outes in the agricultural trade are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uguay Round (UR)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AoA) began have fallen far short of expectations. In the course of Round, advocates of the UR regime had promised global production adjustments that would increase the value of world agricultural trade and an increase in developing country share of such trade.
As Chart 1 shows, global production volumes continued to rise after 1994 w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uguay Round began, with signs of tapering off only in 2000 and 2001. As is widely known, this increase in production ourre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Not surprisingly, therefore, the volume of world trade continued to rise as well after 1994 (Chart 2). The real shift ourred in agricultural prices which, after some buoyancy beeen 1993 and 1995, have declined thereafter, and particularly sharply after 1997. It is this decline in unit values that resulted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 value of world trade stagnated and then declined after 1995, w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uguay Round began.
As Table 1 shows, there was a sharp fall in the rate of growth of global agricultural trade beee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with the decline in growth in the 1990s being due to the particularly poor performance during the 1998 to 2001 period.

求绿色贸易壁垒的外文文献。现在也没有财富悬赏。求助。

留个邮箱我发你

请帮忙找下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英文文献 ,谢谢!

:library.mq.edu.au/databases/
学校的数据库,你可以找找!

绿色贸易壁垒摘要英文

:dln.uvm.edu/~rmaurizi/envs295/presentations/en/Trade_en.pdf

绿色贸易壁垒 机理

(1)绿色壁垒概念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这些都是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
(2)绿色壁垒特点
(1)合理性。绿色壁垒产生是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民的健康,是保护本国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敏感,这就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慢慢由原来的纯粹消费转化为绿色消费。绿色壁垒就是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环境的心理,给自己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2)虚假性。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看似很合理,但实际上是制造贸易障碍,是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发达国家制定的关于绿色壁垒的标准,表面上看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其标准是灵活易变的,而且标准是对是错,更是无理可据;并且该壁垒大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3)不平衡性。绿色壁垒通常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设置的,所以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 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公平的,这是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歧视,其目的还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4)隐蔽性。绿色壁垒常常隐藏于各种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进入的最好借口。和其他贸易限制的措施相比,它有更多高明的地方:一方面它制定出复杂多样的标准,让出口国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它又非常隐蔽,很好的回避了歧视、摩擦、纠纷等问题,让出口商觉得有口难辩。
(5)时效性。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一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后,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必然会渐渐达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这时进口国原先对该产品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一产品所实施的绿色壁垒有一定的时效性。
2、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基础,甚至发展到毁灭部分人类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
当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由于环境恶化,到本世纪末将有14个国家不能养活自己,有2.8万人将成为环境难民。面对自然环境与日俱增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开始采取了共同的行动。
(2)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
从环境问题产生到人们产生环保意识,并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经历了一段很漫长的时期。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在不同层次上开展了环境保护工作,人们普遍意识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改变那种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了措施,制定了和国际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环境标志等一系列环境贸易制度。但是有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贸易制度的内容过于严格、苛刻,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进口国常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阻止外国商品的进入,不断造成绿色壁垒的事实。
(3)贸易保护的形式变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相互谴责对方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同时,自己又加紧寻找和运用更为灵活、隐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加入WTO的国家,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经难以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面对环境保护和市场开放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开始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入,并渐渐发展成为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
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环境关税制度
这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即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由,对一些影响生态、污染环境的产品除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这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进口附加税,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进口价格的提高,降低了进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环境配额制度
这项制度根据出口国产品的环保实际来确定其在本国市场的销售配额,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WTO关于废除数量限制的原则。
(3)环境许可证制度
环境许可证制度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基础上才能允许进出口,即出口国在出口某种商品之前要获得进口国的“预先通知同意” 。
(4)环境补贴制度
当企业无力投资于昂贵的新环保技术、设备或无力开发清洁技术产品时,政府需要采用环境补贴的措施来帮助筹资控制污染。
(5)环境贸易制裁
环境贸易制裁是绿色壁垒中极为严厉的措施,轻者禁止进口,重者则实施报复。如1994年美国因台湾地区环保不力而缓引培利修正案对台湾进行制裁,使台湾蒙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6)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
是指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对来自于那些环境标准较为宽松国家的产品以“生态倾销” 为名而实行的保护主义措施。
(7)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绿色标准
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技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制定越来越严格的、越来越多的且越来越细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绿色技术标准,来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必然会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
(8)环境检验检疫制度
发达国家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以及集装箱的检疫要求非常苛刻,这项制度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的重要工具。
(9)环境包装和标签制度
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标签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一些国家对产品包装和标签作出严格规定。这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技术壁垒,利用它能够有效阻止出口国的产品进入。
(10)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环境标志制度又称绿色标志制度或生态标志制度,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商颁发的,证明其产品符合环境标准的一种特定标志。标志获得者可把标志印在或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回收的全过程都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的危害比其他类似的产品要小,或者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它和一般的商品标志不同,代表了对产品环境质量的全面评估。
4、绿色壁垒的现状
(1)绿色壁垒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绿色壁垒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措施。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色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1999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全球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壁垒措施。据欧盟环保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仅1998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300亿美元,其中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涉及纺织、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几千种商品。
(2)绿色壁垒措施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绿色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绿色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这些绿色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3)绿色壁垒设置的对象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绿色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并且出口的产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威胁。所以,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阻挠。如我国的机电产品,具体文章后面会讲到。
(4)绿色壁垒措施具有动态性
绿色壁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的在变化着。随着进口国家的技术进步、居民对于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标准不断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口商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另外绿色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色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产生连动反应,一国实施立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一个国家快速扩散到多个国家,从而给出口国造成重大的打击。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这些都是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适用的法律有: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条约。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普遍性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是GATT和WTO两个文件。GATT第20条,授予了各国“环保例外权”;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也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
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6.技术要求的相对性
在发达国家之间,环保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贸易因环保问题导致的纠纷较少。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